第四十七章 《恐子》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要给自己开碑立传那!郑恐自然不会拒绝,当即点头道:“自无不可。”
  他说到这里,忽然问道:“只不过老先生是打算以何种媒介书写?竹简还是纸书?”
  曹辉道:“自然是纸书。竹简太过臃肿,又不好复刻,造价也极为高昂,不是很合适。”
  纸书么?
  郑恐顿时沉吟起来。
  曹辉和张成礼两人都看着他,一脸的好奇。
  这种好事,里面莫非还有什么岔头?
  “老先生,”郑恐想了一会之后,看着曹辉,微笑道:“这纸书自然没有问题,只不过在下之前倒是研究过一些关于书籍撰写方面的东西,不知老先生可感兴趣?”
  听得郑恐居然这方面也有涉猎,曹辉顿时眼睛一亮,惊讶道:“愿闻其详!”
  郑恐道:“目前的这纸书,乃是由上至下,由右至左来读。这样读起来并不是很方便,而且以如今的纸书撰写格式,段落极难划分。所以郑某在无聊之下便研究出了一套或许可行的方法,谓之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曹辉眼睛猛的一亮,他虽然不知道这标点符号是什么,但是他却知道郑恐说的确实是读书人的一个大难题。
  说白了,在这宋代,标点符号并没有普及,写出来的东西得靠人自己断句。
  为什么诗经论语之类的古籍一人一个看法?
  这断句就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
  同样的一句话,断句不同,意思便千差万别。
  喜欢上一个人。
  喜欢,上,一个人。
  喜欢,上一个人。
  喜欢上,一个人。
  就很容易弄出歧义。
  曹辉读了一辈子书,这种事情自然一点就明。
  他越发的觉得郑恐此人深不可测,兴奋道:“这么说,小郎君你已经有解决方法?”
  “自是有的。”郑恐微笑着点了点头。
  张成礼急忙吩咐家中下人:“快快快,取趣÷阁墨纸砚来!”
  很快下人搬来趣÷阁墨纸砚,郑恐这就在纸上开始写。
  他在纸的左上角写了一个“子”字,之后在“子”的右边又写了一个“曰”字,问曹辉道:“老先生可看懂了?”
  曹辉摇头晃脑的说道:“小郎君的意思是,这格式需要由左至右,横排?”
  郑恐点头,道:“正是。”
  然后他在“曰”字后面点了个“:”,道:“这两个点,意思是某某某人说话的意思。”
  曹辉先是一愣,之后大喜道:“这个不错,谁说的话,一目了然。然后呢?”
  郑恐又写了个双引号的左半边,道:“这个像两个蝌蚪一样的符号,就是代表他说话的内容。”
  他说着,在这双引号里面写下“既来之”三个字,在后面又写了个逗号,道:“这下面的单独的这个,代表一句话说到一半,停顿一下。”
  之后又写下后面的半句“则安之”在后面画了个小圈,道:“这代表这句话结束。”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曹辉看的双眼大亮,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把这纸拿起来后,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边看边读,按照郑恐说的方法,读了几遍之后,惊讶道:“如此一来,确实便没有了那些乱七八糟的歧义,小郎君此举当真大才!”
  他说着便冲郑恐抱拳行了一礼:“请受老夫一拜!”
  “哎呀,快请起!”郑恐赶紧把他扶起来。
  这曹辉无论是身份还是年纪,自己都当不得这个,郑恐笑道:“只要能对读书有用便好。”
  “何止是有用,”曹辉感叹道:“只这标点符号一项,小郎君便解决了我们读书人好大的一个难题,以后再做学问,就没那么多争论了!如此甚好,老夫回去便把这标点符号以及书写格式运用到这《恐子》之中,届时广为传播,当会有大用处!”
  他这一次是真的认真了。
  这个书写格式配合上这个标点符号,这回再读起文章来,那便通透许多!
  张成礼也在一旁感叹道:“初时本官只是觉得英雄有大才,如今才发现,之前倒还是本官有些保守了,哈哈哈哈!”
  三人一起大笑。
  这顿饭吃的可以说是宾主尽欢,饭后各回各家。
  曹辉返回到自己的院子之中,想到郑恐说的标点符号,再仔细的回忆了他今天做的事情,拿过纸趣÷阁来,提趣÷阁便写。
  一不留神,写在了右上角。
  曹辉一愣,之后摇头,把那纸揉成一团,重新开始。
  这一次,他每写一个字都要沉吟片刻。
  书名:《恐子》
  落款:曹辉撰
  在古代,写书是要写序的。
  曹辉有心给郑恐写一个好点的序,附词一首的那种,这样才能显得曹辉水平。
  可是他想了好一会后,忽然抬手狠狠给了自己一耳光。
  “唉,老夫到底还是太重名利。”曹辉摇了摇头,把已经想好的一首词直接给甩出脑袋:“此书写的是小郎君的生平事迹,老夫卖弄个什么?”
  曹辉这么一想,瞬间年头通达,这就开始改变方向。
  这一次他没写什么特别精致的诗词之类,而是把阅读格式以及标点符号如何使用写了上去——
  “本书阅读:由左至右,由上而下。”
  “:意味某人说”
  ““”意为某人说的话”
  “,意为此话停顿,但未说完”
  “。意为一句话结束……”
  “本书中一切格式均可参照此规定,避免产生歧义。”
  “谓之曰:标点符号”
  “创造者:郑恐。”
  把原来的序改成了这个,之后曹辉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三遍,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如此一来,这标点符号以及书写阅读格式,当可传扬出去,小郎君此举,功在千秋也!”
  他越看越是满意,于是借着这个感觉,拿出一张新纸来,趣÷阁走龙蛇,这便开始记载——
  “郑恐,号恐子,长六尺六寸,智如孔明,勇于项羽,迅如奔马,力拔白杨。”
  “宣和元年,九月庚戌,清河县北,恐子说服四明帮沈杰,后与辽人强盗十余遭遇于四明山北六里。”
  “子力拔山兮,一掌头转三圈,辽人大骇,遂求饶,子曰言而有信,若可讨子之欢心则生,否则死。”
  “一人失败,人头三圈。”
  “众辽贼大惧,是矣余三人,做蛆爬。”
  “子甚欢,遂放之。”
  古代纸张珍贵,曹辉自然不可能跟写网文似的拼命灌水,所以可谓是一字千金,能少用一字便绝不多用一字。
  整个事件也只用了这些字。
  之后,曹辉在下面写上了郑恐的一些论语新解。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后鞭数十,驱之别院。曰:不亦乐乎。”
  “子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谓之曰:将人打到濒死,其话便好听了。”
  “子曰:仁义道德。仁,乃将人一分为二之技。义,乃将人头砸进胸腔之力。当掌握这种力量,对方便只能讲道德了……”
  曹辉越写越是觉得郑恐的见解极有道理,顿时落趣÷阁如有神,片刻不停。
  而他这边写,在不知不觉之中,他的身体周围居然出现了大量的金气,不断的融入到他的身体之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