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大明第一建设集团公司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用水泥修建官道!
  这种事情,自然是在朱瞻基的考虑之中的。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说其他的,修路这种事,最基础的条件还是要有这么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使用水泥的人,以及修桥搭路的工匠, 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这些工匠,即使水泥路修建好了,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单单就是地形的测量,路线的选择,这就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
  没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以及人才,就算想修路, 也是困难重重, 修好了也会问题不断。
  这显然不是朱瞻基想看到的。
  所以朱瞻基考虑的很清楚,万事都从最简单的来, 然后一步一步的由简入难,等到工匠的技艺到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而不是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就直接上马这些工程。
  否则极有可能因为技术不过关,导致工程被废。
  想到这,朱瞻基就摇摇头,笑道:“此事不急,官道的事情,等到解决应天的事情后,再来处理变成,不过有一件事,我觉得有必要现在就做了。”
  听到朱瞻基前面的话,周忱心里有些失望,这位太孙殿下这个“不急”已经不是第一次对他说了。
  上次那个望远镜便是如此,他茶饭不思了许久, 但是始终没想明白望远镜是如何制造的。
  但是偏偏这位太孙殿下从那之后就好像忘记了此事, 一字未提。
  他好几次都想开口询问, 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时机,以至于到现在,他都不知道这位太孙殿下是不是还记得望远镜这么个东西了。
  现在又听到这位太孙殿下说“不急”,他觉得自己真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了。
  不过听到后半句话,他还是精神一震,立即看向了朱瞻基,问道:“请太孙殿下吩咐!”
  “嗯,此时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朱瞻基点点头,微微沉凝,道:“现在工部的大小事务都是你在负责,所以我想对工部进行一番改革,想先问问你的看法!”
  “改革?”
  听到朱瞻基的话,周忱微微一愣,随即呼吸一滞。
  自古以来改革都不是小事,古有商鞅变法,宋有王安石新政。
  但是二者结局都并不怎么美丽,一个变法成功了,却死在了自己变法下,一个变法失败了, 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却一辈子郁郁寡欢。
  所以听到朱瞻基说改革,周忱心里还是突突了几下的。
  生怕这位向来不安常规出牌的太孙殿下,又弄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
  到时候这位太孙殿下,靠着太孙的身份,完全可以一推二五六,但是他了,搞不好就和王安石一個结局了。
  此时他看向朱瞻基时,难免有些担忧。
  朱瞻基不知道周忱的想法,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变法是变法,改革是改革。
  只要坚持团结一大波,打击一小撮的思路,任何变法或者是改革,基本就不会出现问题。
  看了一眼一脸纠结的周忱,朱瞻基笑了下,就道:“放心吧,不是什么大事,我只是打算在工部之下,组建一个新的部门,或者说叫做公司!”
  听到只是组建一个新的部门,周忱心里微微松了口气,
  只要不是彻底革新户部,那就没事,只是新增一个部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不触犯到各自的利益,这都是好事,毕竟新的部门,也就意味着新的官职。
  但是随即他又有些疑惑:“公司?”
  这不是一个熟悉的名称,
  虽说以司作为部门的后缀,在大明并不少见,但是却多见于军队,或者地方。
  只是这个“公司”一词,他作为进士及第,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知道在孔老夫子的《大同》《列词传》中,就有这个词的解释:
  “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同时,庄子也曾说过:“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只是以他对眼前这位太孙殿下的了解,他又觉得这个公司并不会这么简单。
  谷顲
  看着脸上带着笑容的朱瞻基,周忱迟疑了一下,还是没忍住,问道:“太孙殿下,不知道这公司二字作何解释?”
  “公司嘛!”
  朱瞻基微微想了想,脑子里突然想起一句话,随即道:“公司者,数十商辏资营运,出则通力合作,归则计本均分,其局大而联。”
  这话是清朝魏源《筹海篇四》所说,原本是用来形容英吉利的东印度公司的。
  朱瞻基觉得用来给周忱解释一下他打算筹办的这个公司,也倒是恰到好处。
  看到闻言后,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中的周忱,朱瞻基笑了一下,继续道:
  “我打算在工部之下组建的这个公司,是由皇室,和工部共同组建,其名为大明第一建筑集团公司,一来负责承接朝廷各项建设之事,二来也可以接洽民间一切于建设有关之事。”
  “公司一切运转独立于工部之外,但是名义上属于工部,由工部监管,提供技术,以及工匠,皇室出资运营,不负责运转,公司盈亏自负,盈利除去公司运转外,由皇室以及工部共同分红。”
  微微一顿,看着还有些没反应过来的周忱,朱瞻基继续道:
  “就像这次应天的危房改建,还有水泥道路修建一事,我之后会把此事上奏给皇上,等到皇上同意后,然后会由工部负责统筹,将此事承包给大明第一建筑集团公司,然后由户部和公司进行洽谈,谈判出合适的价格后,由户部批准所有款项,并且调拨一部分作为预付,公司承接工程后,拿到预付款既开始建造,建造完成后,再由工部负责查验,确定一切合格后,户部再次结清剩下款项!”
  朱瞻基讲的啊不算很细,但是将承包商的概念基本讲清楚后,周忱也是大致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
  忍不住陷入了深思。
  这个什么大明第一建筑公司,炸听下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
  只是在工部下面多了一个部门。
  以后但凡工部和建筑有关的事情,工部只负责统筹以及最后的审核查验,而修建则由这个大明第一建筑公司公司负责。
  但是仔细想想,周忱却发现这件事并不简单。
  因为这个大明第一建筑公司,虽然名义上依旧属于工部,但是一切运转却工部无关。
  而工部唯一的作用,也就是给这个建筑公司下达任务,和检查这个建筑公司建造的工程是否合格。
  甚至连和户部接洽的事情也全部由这个公司负责了。
  户部批的所有钱财,更是和工部没有了半毛钱关系,全部都是由户部直接交给了这个所谓的公司。
  但是公司的盈利,却又是工部和皇室共同分红。
  周忱忍不住仔细思考起其中的利弊来。
  该说不说,这个公司成立后,工部的各项工作就会变得清楚明了,地位甚至都会隐隐有所提升,但是同时,公司的存在也是在划分属于工部原本的权利。
  对于他这个现在的工部左侍郎,实际上的一把手而言,这显然并不是什么完全的好事。
  只是如此一来,职责分明,各项政务也必然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同时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钱财消耗,甚至是暗地里的贪污。
  利弊很清楚,周忱只是考虑了一下,便点头道:
  “太孙殿下,臣以为成立大明第一建筑集团公司之事,十分有所必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了利益,必然可以使得建设公司所负责之事,变得更加有效快捷。”
  “这么说,你是没有意见了?”
  朱瞻基笑了笑,觉得自己让周忱来当这个工部侍郎,确实是一招妙棋。
  黄福不管事儿,周忱就是实际上的工部尚书,而周忱却可以说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对于朱瞻基的命令,天然就会站在了同一个阵营上。
  如此一来,即使朱瞻基一些事情是在损害他的利益,天然的阵营,也是让他第一时间思考的是这件事的利弊,会给朱瞻基带来的好处。
  在思考清楚了这些后,然后才会想到自己的利益,再去计算这件事情的得失,是否合算?
  周忱听到朱瞻基的话,脸上露出几分苦笑道:“此举于国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好事,臣不敢阻拦!”
  朱瞻基闻言笑了下,点点头道:“你能如此想是最好的,我不觉得一个个小小的工部侍郎就是你的终点,对于工部的事情,你要多加关心一些,工部也并非你想的那样,在六部之中属于垫底的存在,以后你就会发现,工部对于大明究竟是何等重要,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这天下,没人离得开工匠!”
  周忱闻言心中一凛,立即躬身行礼道:“臣谨记太孙殿下教诲!”
  朱瞻基点点头,继续道:“另外这个大明第一建设集团公司的第一任负责人,我也打算让你去负责,等到具体的框架搭起来后,再选出一些合适的人,安排进去!”
  “臣遵旨!”
  周忱闻言,立即躬身应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