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隹告(加更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刺史直说便是。到现在这个时候还要与我打哑谜倒是没这个必要。”
  崔浩也急。
  别看他将柔然搬出来,但是柔然那边到底谈成什么样他也没底。
  不排除大檀可汗来一个小小的任性拒不出兵,那一旦被刘义真知道,北魏破亡怕是只在朝夕间。
  “使者还不明白?”
  王修给崔浩一个破题的提示:“现在北魏已经犹如冢中枯骨,使者何必要和他一起走入灭亡?”
  “退一万步讲,就算北魏幼主能够起死回生,你觉得还能撼动我朝陛下吗?”
  未来刘宋一旦摆平自己的烂摊子, 已经失去冀州的北魏再难与刘宋争锋,这点相信崔浩也能看出来。
  除非有什么逆天的转机。
  见王修谆谆诱导,崔浩还是不解:“还请王刺史明言。”
  “使者出自清河崔氏,又是北魏中枢高官,以后肯定是可以秉持北魏朝政的。”
  王修意味深长的说了句:“难道使者甘愿做一辈子的夷狄之臣不成?使者若在将来……陛下说了,必以宰相之位待之!”
  崔浩心中一惊, 随即就是愤怒的拍案而起。
  这哪是什么和谈!
  这是在诱导自己当刘宋的内应!
  这番话一旦传到拓跋焘耳朵里, 说句杀人诛心都是轻的。
  怕是自己好不容易帮汉人世家争取来的权益都将化为飞灰!严重点连汉人世家都将不复存在。
  “王刺史!吾乃大魏臣子!你若再这般, 崔某现在就立刻返回平城,静候宋军到来!”、
  崔浩的措辞极为强烈。
  他也必须强烈!
  王修见崔浩如此,原本古板的脸上强行挤出几分笑容:“醉了,醉了。你看我,喝酒就不该谈话,容易误事,容易误事。”
  接着,王修就托辞酒醉给了崔浩一个台阶下,自己也是转身到了别处。
  而崔浩,也没了刚才的愤怒,重新变成那般波澜不惊的模样。
  只是眼神中,还是多了几道涟漪。
  “拒绝了?”
  “可惜……”
  王修此时来到刘义真军帐内给刘义真汇报起崔浩的反应。
  “卿本佳人,奈何为贼……”
  刘义真这幅喃喃自语的样子全部落在王修眼中,这还是刘义真首次露出这幅求而不得的模样。
  “陛下, 若实在不行……”
  王修从这几日和崔浩的相处中也发现崔浩确有大才, 一想到这种人跑去辅佐敌国,王修也有了几分别样的想法。
  在关中主政的几年, 掌管着百万人的生死, 王修也沾染上了几分腹黑。
  刘义真对王修这般凡事为自己考虑的态度自然很受用,只是……没必要!
  “长史,昔日魏武对关云长也是爱而不得,你可曾见过他做出过什么对关羽不利的举动?”
  “朕只是可惜此人不能为朕所用罢了。要论惧怕,还谈不上。”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也没见曹操发出“恨不能早杀关羽”的感叹。
  对崔浩,刘义真也是如此。
  “既然他不愿意,朕也不强求他。规规矩矩的谈就是。”
  “朕所说的要求,长史可都记下了?”
  “喏!臣不敢忘记!”
  第二天王修主动来找崔浩,对于昨天的谈话却是半字不提,而是正式开始谈判。
  “索虏已经战败,当退回草原,去除帝号!”
  “大宋为何如此没有诚意?不如二国以燕山为界,各息兵戈如何?”
  双方的条件都很难让对方接受。
  不过没关系,谈就是。
  何况如今是刘宋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王修此时回想起刘义真秘密告诉他的话——
  “北魏必须全部退出上谷-渔阳防线以南!”
  这里在后世还有一个名字:燕云十六州。
  赵宋没了燕云十六州,整个就是一部屈辱史,刘义真可不想重蹈覆辙。
  这一条是双方和谈的基础,就和后世必须要达成“湾岛属于兔子家”认识一样,是底线!
  北魏要是不答应这条,那趁早滚蛋!刘义真拼死也要把北魏揍翻。
  崔浩显然也知道这条防线的重要,还想和王修扯皮,但王修看崔浩有一点点质疑这项条约的意向时直接走人。
  这也让崔浩知道了刘宋的态度。
  “好,我国答应。”
  崔浩那边同样有拓跋焘给他的底线。
  “绝对不能让刘宋染指幽州马场!”
  拓跋焘也不傻,不可能给刘宋在家门口养殖战马组建骑兵的机会。
  辽西还有右北平两郡都是优质的产马地,这块土地一旦被刘宋掌握,必然会为刘宋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这再加上刘宋丰富的物资,那北魏还玩什么?
  眼下刘义真要求的上谷-渔阳防线以南其实也能产出幽州马,只是数量比之幽州东北就要少的多。
  现在看刘宋的态度如此决绝,崔浩知道完全不给刘宋马场也不太现实,而且刘宋毕竟还没有染指辽西,相信拓跋焘也能接受。
  毕竟,北魏才是战败国。
  原则问题一定,其他问题就好商量多了。
  说实话北魏的东西,刘宋能看上的真没几样。
  带着腥臊味的毛衣毛毯?
  竹子石头做的弓箭?
  还是那坑坑洼洼的武器?
  别扯了,那些玩意白送刘义真都不要。
  刘义真能看上的,只有三样——
  战马!战马!还是他妈的战马!
  王修自然也秉持着这点,疯狂薅北魏的战马。
  最后定成了“北魏立即上供三万匹战马。其中公母各一半,公马也不能是骟马。”
  双方磋商了足足五天,和谈终于有了结果:
  1、北魏立刻退至上谷-渔阳以北。
  2、北魏立即上供三万匹战马。在未来三年中每年交由刘宋一万匹战马。
  3、北魏皇帝去除帝号,只可用“王”号。
  最后一条更多的是政治价值,而非前两条的军事、经济价值。
  自永嘉之乱以来,凡称帝者不知几何。
  其中刘裕一个人弄死、罢免了六个。
  胡夏的赫连勃勃之前已经自取帝号。
  现在的北魏再一去,抛开事实来讲,刘义真已经算是完成了大一统。
  别问为什么。
  赵宋都算大一统王朝,凭什么刘宋不算?
  就在双方结束和谈相关事宜后,王修拉住崔浩:“使者不要急,还有一项未谈妥。”
  “还有什么?”
  崔浩还以为刘宋刚谈好就要变卦,有些生气。
  “自然是邺城和怀县的贵国士卒啊!”
  王修笑的很祥和。
  “对了,还有一个贵国的天部大人。他,得加钱。”
  崔浩在风中凌乱,只感觉自己被薅掉皮肉,变成隹告。
  ————————
  今天起点搞活动,我去听了一下三戒大神关于历史网文的课,感觉学到了好多水文的技巧……啊不是,是写作的技巧,感觉受益匪浅,所以这章有点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