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全面反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义真此时见到士卒群情激奋,便决定要么不做,要么把事情做的绝!
  “朕受天命,当继先帝遗志,继续北伐!不破索虏誓不还朝!”
  台上王弘的面容已经扭曲,一副求求你不要再说的模样。
  谢晦等人也差不多同样如此。
  只有士卒们振臂高呼,向天地宣告自己的志向!
  在南郊完成祭天, 刘义真便立天子旌旗,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的进入洛阳皇宫进行最后的仪式。
  仪式完毕, 已临近夜晚。
  刘义真还未脱下衮服,便已经命人召王修、檀道济、谢晦、王仲德、朱超石、傅弘之议事。
  “陛下恭安!”
  现在再次面对刘义真, 其他人也不能向以往一样随意,需行君臣之礼。
  只是其中谢晦脸上还有几分不忿。
  这当然不是对刘义真继位不满,而是对刘义真不按规矩办事的愤慨。
  现在刘义真当着数万将士说出“不破索虏,誓不还朝”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仗,哪怕咬着牙也要打下去!
  刘义真一见到几人的第一句话就是:“诸位,根据朕在南方多地的考察,今年南方很有可能会出现大旱,所以战事还是要尽早结束的好。”
  众人:“……”
  为何刘义真说起这话来听起来怪怪的?
  感觉好像是我们逼着你在这打仗,你还在担心后方百姓一样。
  现在名你占了,锅却要让我们背?
  大家都一阵牙疼,以前怎么没发现刘义真还有这种天赋?
  莫非“刘氏天子多狡诈寡情”的事在经历了两百年后又要轮回不成?
  很多双眼睛都看向王修。
  大家明白别看王修现在还只是一个刺史,不是什么中枢高官。
  但作为刘义真的近臣,傻子都知道他要飞黄腾达!
  别的不说,未来的宰辅当中必有王修的一席之地。
  见众多高官都不愿意搭话,又不能让刘义真冷场,王修只得是硬着头皮问道:“天子此言莫不是要速战速决?”
  “知朕者修也!”
  刘义真给了王修一个赞叹的眼神, 其他人看到这腻歪的场景却只觉的心里发酸。
  王修这何止是要飞黄腾达, 明明是简在帝心啊!
  刘义真将目光转向檀道济。
  王修虽为近臣, 但刘义真更知道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来。
  眼下王镇恶在建康,檀道济自动就成为了刘宋军中的首席统帅。
  檀道济见躲不过去,只得出席向刘义真解释:“陛下,这战事想要短时间年解决怕是不太可能。”
  西有赫连勃勃扣关,牵扯住朱龄石。
  东有拓跋嗣携胜利之威虎视眈眈,想要短期内结束这场战争简直是天方夜谭。
  “檀将军,话不能这么说。”
  刘义真唤人拿出舆图,上面画的是大河以北的北魏诸多军事堡垒。
  “关中北部的防线是朕在关中时就派人开始修缮的,如今有萧关在手,朱龄石将军又是当世帅才,有他坐镇关中,关中并无大忧。”
  言下之意,刘义真根本不打算去管赫连勃勃,而是先收拾北魏!
  刘义真此时起身,手持天子剑指向舆图。
  “如今河东还在我军手上,我军可以遣一支军队从河东直插晋阳,捅向北魏心脏!”
  “到时候我军主力则可以在河北牵制奚斤大军,凭借大河与之周旋,却不与对方决战。”
  “此战术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就是疲兵之计!”
  扬长避短才是胜利的法门。
  就如刘裕北伐时军势再盛也不会选择河北作为决战的主战场。
  而眼下刘义真自然也不会头铁的去往河北撞,而是打算利用刘宋强大的水军来和北魏打仗。
  檀道济却皱起眉头,他有些不解的问道:“这般战术固然可行。只是……这不就成了持久战了?”
  不和对方主力决战,宋军的战术玩成花都没用。
  之前听刘义真的意思是要速战速决,怎么现在就选用这般耗时间的战术。
  是不是有些自相矛盾了?
  刘义真却泛起冷笑。
  现在耗不起的不光是刘宋。
  刘宋现在的问题是南方权力中枢的转交和粮食问题。
  北魏看似强大,却埋藏了一个巨大的炸弹。
  拓跋嗣!
  这家伙的寿命估计也不长了!
  一旦拓跋嗣身亡,刘义真绝不会给拓跋焘收拢兵权的机会,会趁着北魏的这个宕机状态一鼓作气拿下河北!
  所以刘义真表面的战术是在拖延魏军,实则是在耗费拓跋嗣的心血。
  只要拓跋嗣一死,也就意味着北魏死亡的钟声将要敲响。
  只是如何与宋军解释呢?
  托梦?
  未免有些神神叨叨。
  天象?
  刘义真连北斗七星在哪都找不到的人让他去说天象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但是……
  朕现在是皇帝啊!
  刘义真翘起嘴角。
  朕,用得着和你们解释?
  他平静的看着檀道济,却是卖了个关子:“此战必有重大转机,按此战略行军必然会胜利!”
  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打赢这一仗,一切的质疑都会烟消云散!
  一个口含天宪,天命在身的圣天子不是吹出来的,而是要用实际证明的!
  眼下此战,便是刘义真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
  檀道济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
  而谢晦等人依旧默不作声。
  他们现在都开始怀疑刘义真是不是接着北伐为掩饰会在南方搞什么动作。
  这个怀疑并不突兀,东晋一百年来“名为北伐,实为争权”的事并不少见。
  刘义真如此做倒也无可厚非。
  只是……
  谢晦眼中有些许的失望。
  刘氏天子,不该以北伐为借口去完成自己的图谋。
  这固然多了几分稳妥,却少了王道与天子的堂皇。
  同时,这也与他们心中的天子不符……
  但天子之命已下,诸将领也只有服从的份。
  十天后,宋军全军缟素,开始了大动作。
  王仲德率领三万大军前往河东。
  檀道济、朱超石率众在大河南岸摆出全面进攻的姿态。
  只是这一战除了三个人以外,两面的高层都不认为宋军会真的如刘裕在世那般气吞万里如虎的北伐。
  这三人宋军军中有两个,一个是刘义真,一个是王修。
  还有一人则是北魏皇帝拓跋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