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断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拓跋嗣言罢,就不愿再耽误时间,率先带人追上去。
  后方的将士高呼:“陛下小心!宋军走的蹊跷,小心宋军伏兵!”
  “呵!宋军仓促而逃,刘义符也不过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哪有时间布置伏兵?”
  拓跋嗣想的确实没错。
  但刘义符身边可有谢晦与蒯恩。
  两人一个作为刘裕的首席战略谋士,一个作为刘裕的贴身护卫, 都是沙场宿将,怎会如此大意?
  况且上党多山地,不拿来搞埋伏实在可惜了。
  一开始拓跋嗣身边不过数百骑,他们从宋军大营直扑南面,希望能追上刘义符部。
  只是这些人没走几步就发现在一处狭窄的道路上被人用巨石堵住道路。
  拓跋嗣这才不耐烦的让身边士卒下马前去清理巨石。
  就在其搬运巨石的时候,从两侧的山地上却是突然出现几百名宋军士卒推出弩机,给北魏士卒送来一场惊艳的“弩箭之雨”。
  要不是拓跋嗣身边的亲卫举起马鞍护在拓跋嗣身边,拓跋嗣一代帝王说不定就要在这小小的一场埋伏中饮恨当场。
  退出宋军的埋伏范围后, 冷静下来的拓跋嗣一边不停的咳嗽, 一边回想起宋军这几天的动作。
  等到后方的大军一齐赶来,拓跋嗣才说出自己的疑惑:“宋军为何突然有此计策?”
  按照拓跋嗣的想法,宋军现在应该是群龙无首一片混乱才对。
  别说用疑兵之计掩护上党宋军撤退,就是好好调度这一带的宋军都不一定能做到。
  可此时这些宋军似乎有化零为整的趋势,这让拓跋嗣心中警铃大作。
  “宋军……必然有什么变故!”
  拓跋嗣对于宋军的变化自然是看在眼里,之前的宋军和现在的宋军宛若是两幅模样,这一切都让他有了不好的预感。
  “快点!追上那支宋军!”
  一力当破万法!
  只要剿灭这些宋军,占据洛阳,拓跋嗣就可以彻底摆脱已经如同梦魇的宋军!
  此时之前埋伏拓跋嗣的那批宋军士卒也赶上前面的大部队。
  当听到拓跋嗣这么快就追上来的时候,刘义符也变得面色阴沉起来。
  他本以为昨晚的动作能延缓一些拓跋嗣的速度,哪只这不到半天拓跋嗣就追了上来。
  刘义符望着连绵不绝的大军,心中布满阴霾。
  宋军士卒已经是在全速进军。
  但是两条腿又怎么比得上四条腿?
  更何况既然拓跋嗣敢追上来,说不定已经识破了刘义真的疑兵之计。
  一旦拓跋嗣给奚斤传信, 那不光刘义符部会被彻底堵死在上党郡中,就连已经渡河的刘义真部也会被奚斤的骑兵淹没!
  不能这样下去了!
  刘义符看向身旁的蒯恩,又看了看背后。
  “蒯将军,拓跋嗣马上要追上来了。”
  “嗯。”
  “孤要留下断后。”
  此言一出,蒯恩瞪大双眼。
  之前谢晦还和蒯恩抱怨过刘义符行事就宛若一个孩童般稚嫩, 蒯恩也就当个笑谈不以为然。
  可这一次他是真的感到了头大。
  “楚王殿下!若现在留下,很有可能……”
  现在留下断后,基本就是十死无生。
  那谢晦、刘义真做的岂不都是无用功?
  刘义符点头:“孤知道。”
  “但是拓跋嗣如今就在身后,再这么下去,我们根本走不出上党就会被拓跋嗣追上!”
  “到时候若这上党大军无法与二弟汇合,被拓跋嗣与奚斤各个击破,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刘义符并不是看不清局势,相反,作为刘裕的长子,他在战争局势的判断上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天赋。
  只是看清归看清。
  因为性格使然,刘义符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若是其他将帅,大半会选择牺牲一部分士卒来给其他大军逃生的机会。
  但若是刘义符,他却做不到。
  善良,这种优秀的品质,在某些时候却又会成为制人于死地的毒药。
  刘义符不容蒯恩拒绝,便开始分割军队,将最后方的三千人留下来。
  这三千人见到刘义符如此安排,似乎也知晓了自己的命运,变得极端安静。
  直到他们看到刘义符也来到他们身前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时候,脸上才多了几分困惑。
  “楚王殿下……您,不走吗?”
  刘义符握住手中长枪:“不走了。”
  其实哪里是不走,只是不想抛下大家走罢了。
  作为一个锦衣玉食的贵公子,刘义符身上并没有丝毫的娇气。
  但却沾染了几分魏晋风流的浪漫。
  这份浪漫说不上是好是坏,只是刘义符能明显感到大家看他的目光不一样了。
  留下的三千士卒此刻都知道了刘义符要与他们一同留下御敌断后的消息,这让他们的眼中再次充满了光芒。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大家怕的从来都不是死,而是被抛弃。
  正如现在。
  哪怕是留下,他们也知道他们不是弃子,而是牺牲。
  虽然都是死,但却不尽相同。
  被留下断后的三千士卒纷纷振臂高呼:“楚王殿下万胜!”
  “楚王殿下万胜!”
  这一刻,地动山摇。
  蒯恩见到这一幕,对着身旁的副将交代几句后也是策马来到刘义符身边。
  “蒯将军,莫要再劝,你现在尽快带着剩余人马朝南方突围。”
  谁知蒯恩将手中大刀横置于马背,用一只独眼瞥了眼刘义符:“臣也不走了。”
  刘义符一脸错愕。
  “臣虽为军中将领,却亦是刘氏家臣。”
  “身为家臣,岂有弃主君而私自逃生的道理?”
  蒯恩这句话丝毫不像解释,反而如同在给刘义符开脱一般。
  他早在刘裕刚刚从军时便一直护在刘裕左右,如此已是度过大半生。
  心存死志,早就不足以形容蒯恩的状态。
  之所以还硬撑着,不过是因为刘义符还在军中。
  眼下既然刘义符选择留下,蒯恩又岂能再离开?
  跟着刘裕走南闯北大半生,他也累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