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万事俱备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方事了,刘裕又召集了一众高官齐聚宫室。
  司徒、中书监刘义真。
  尚书左仆射徐羡之。
  尚书右仆射王弘。
  侍中谢晦。
  中书令傅亮。
  护军将军檀道济。
  丹阳尹蔡廓
  ……
  还有刘裕一直仰仗的诸多幕僚,全部都被召入皇宫。
  这种仗势就连每年的大朝仪都多有不如。
  但一旦聚集,就意味着必有大事发生。
  坐在龙椅上的刘裕此刻居然是有些小小的紧张。
  因为他们要完成一件自古以来从未成功的壮举——
  北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北伐有什么理由吗?
  没有。
  只要有实力,就要打,就要恢复祖宗故土。
  北伐,从来都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刘裕的首席战略家谢晦向刘裕进言:“北伐事大,需有完全之策。臣等日思夜寐,坐定战略,请陛下一略。”
  从北到南一般有三条路。
  一条是从关中直取襄阳,攻破西面防线,从荆州逆流而下。
  一条是从洛阳进入中原腹地,兵临两淮,封锁长江。
  还有一条则是从青州破彭城,走广陵,灭江东。
  同理——
  从南方到北方也有三条路线。
  从关中出兵渡过蒲阪抢占河东,继而向北包围晋阳。
  从河南的洛阳、滑台的渡口过大河,入河内,扫荡河北。
  还有一条是从青州的济水打过去。
  这其中最靠谱的就是第一条路线,复制当年秦出山东而灭魏、赵的辉煌。
  因为从关中出发,只要派人守住河东与关中的连接点——蒲阪,基本就没有后顾之忧。
  从中原打过去,根本就是找死。
  北魏的骑兵可以轻松将整个中原当做狩猎场,轻易狙击刘宋的粮道。
  历史上刘义隆的“元嘉草草”很大原因就是粮草屡次被北魏骑兵给劫走,搞得檀道济不得不撤兵,将河南拱手想让。
  谢晦也很清楚的提出北伐的主攻路线——关中!
  从关中打河东,如此的话距离北魏的首都平城就不远了。
  到时候一旦北魏将兵力集中到河东来……
  嘿嘿。
  河东可不像河北。
  那里的北面几乎都是山地,将平原交错割裂,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区域,完全可以将北魏骑兵困死在其中。
  当年武安君白起伐赵,就是把赵括带的四十万赵国大军困在山里,切断了粮道,逼得赵军不得不正面决战,早就了白起“杀神”的名声。
  其实真的不是赵括菜,实在是他被逼的没办法。
  现在谢晦就是希望将北魏的主力给吸引到并州去,让他们下马和宋军用步兵一绝生死!
  “但如此行军的话肯定不能放弃大河的防守。”
  在河北、河南打容易被绕后,在河东打也要防着北魏铤而走险。
  要是北魏不要命的趁宋军攻打河东之时入侵中原,这同样是众臣子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此次战役臣总结为一攻一守,一快一慢。”
  “所谓一攻一守,攻就是主力堆积在河东,啃下这里。守则是守卫大河。”
  “攻亦不可强攻,我们要给索虏调集兵力来并州的时间。”
  “守亦不可固守,大河绵延不绝,其上渡口无数,有再多兵力也是守不住的。”
  “臣建议在大河要点布置兵力,采用陛下的“却月阵”上北岸,骚扰北方骑兵,让他们疲于奔命,不能调集力量入侵中原。”
  “此外,臣还提议在中原布置一支骑兵,随时防备。”
  谢晦将目光移向刘义真。
  “听闻秦王殿下在关中曾设立一支名曰“长林”的骑兵,他们的战马都是从柔然和胡夏互市换来的,不弱于北魏战马,由他们巩固中原最合适不过。”
  刘义真没有异议,静静听谢晦布置。
  “一快一慢,则是臣希望行军的时候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河东,但打的时候窑慢些。”
  说完这话,谢晦的目光有意无意的盯着地图的西北侧。
  胡夏和柔然……
  这两个二五仔不防着点谢晦也就不配成为刘裕的首席军事战略家。
  要知道在刘裕手下,只是凭着陈郡谢氏的身份混是混不起来的。
  在刘裕这世家身份从来都不是加分项,而是减分项。
  谢晦不过而立之年就能混到三高官官的地位真的是凭借真才实学。
  至于防备胡夏,保卫关中的事谢晦提议同样交给刘义真在关中设立的另一只府军——永安军。
  不是谢晦看不起关中士卒的战斗力,不让他们上正面战场。
  而是本地人守卫家乡的时候总是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就算真出了什么意外,他们也能受得住。
  谢晦的战略说完,剩下的怎么打就不是他的事了。
  刘裕打了这么多年仗,每个人的分工都极为明确。
  谋士出谋划策就是,剩下怎么打,还是要交给专业的来。
  而现在朱龄石在关中,王镇恶还在路上,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檀道济。
  檀道济平时在其他人面前都是一副老神自在的模样,但是在刘裕面前却是殷勤的很。
  “谢侍中谋划的大局没问题。”
  “接下来臣便说说这河东之地。”
  檀道济看来一眼刘义真:“其实臣对河东也不甚了解,但秦王殿下曾带一名河东裴氏的武官入京,臣也是从他那里打听到的。”
  裴方明……
  刘义真眉毛一挑,显然没想到檀道济还和裴方明接触过。
  不过檀道济身为护军将军,和被编入建康的裴方明接触也不意外。
  让刘义真意外的是堂堂护军将军檀道济居然还跑去和裴方明“不耻下问”,光是这份心态也足以让人钦佩。
  “河东自古以来便是四战之地。”
  “其西面被大河阻挡。”
  “南面有中条山。”
  “北面则是吕梁山。”
  “东面有王屋山。”
  “四面皆是难攻之地,昔日春秋战国之际强秦攻占魏国河东时已有河西(不是河西走廊那边,战国时候的河西是指山西隔着黄河西边的地方,就是陕北高原和黄河、洛河相交的这块区域),当时强秦可以从北面的河西渡河攻打汾阳,再从南面灵另出一军骚扰河东。”
  “但现在河西之地被胡夏占据,指望他们必然不太可能。”
  檀道济指着一条自北向南趣÷阁直如龙的河流。
  “故此臣以为我军突破之机就在这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