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谢灵运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刘义真在刘裕面前煎熬的时候,小富阳却是全然不同的心情。
  她来到学堂中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骄傲的恨不得用下巴看人。
  “啧啧,看看谁来了?”
  小富阳一看来人,美好的心情顿蒙上一层阴影。
  来人和小富阳岁数相仿,也是刘裕的女儿,后世的始安公主。
  始安来到富阳身边,凑到富阳耳边:“你的课业怕是又没完成吧?小心被先生责罚,然后孙姨娘再去打你的屁股!”
  “谁说的!”
  富阳气鼓鼓的扬了扬手上的纸张:“我这次完成了!我肯定能得到先生的表扬!”
  始安看到富阳手中写满字迹的纸张有些不以为然:“不是写的长就是好诗。”
  “就比如你上次写的咏鹅诗。”
  “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只六只七八只。”
  “最后你写了一百只鹅是不是?先生当时气的鼻子都歪了!”
  小富阳见始安揭自己老底,就要长牙舞爪的扑上去。
  “先生来了!两位妹妹不要再闹!”
  一个剑眉星目的俊美少年从远处跑过来拉住两人,显然是司空见惯。
  分开二人后少年问富阳道:“听闻二哥昨天回来了?”
  “是啊是啊,四哥你要去找二哥玩吗?”
  少年正是刘裕第四子刘义康。
  刘义康哭笑不得:“二哥现在主政一方,早就能独当一面。现在和他玩闹已是不妥,不过拜见还是要的,不能失去当弟弟的礼节。”
  刘义康也是少年老成的存在,知道刘义真已经脱离了这些还在学堂学习的弟弟妹妹的层次。
  小富阳听了也不在意,只是笑嘻嘻的说道:“来就行!我娘做了好多好吃的!你来了我也能多吃些!”
  刘义康笑笑不再说话,而是坦然落座。
  不一会,学堂的先生就到了。
  因为是启蒙教育,也犯不着用什么大才来教导众人,但这学堂先生也是当世大儒,知识渊博,气质非凡。
  “先检查课业!”
  先生的一句话让学堂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也有一些准备妥当的开始左右环顾,其中看小富阳的人最多。
  毕竟大家都知道小富阳是个“诗痴”。
  但这次小富阳却稳的很!
  刘义真教她写的诗虽然她自己看不太懂。
  但是凭借感觉来说,那应该是一首好诗!
  先生先是检查了刘裕两个儿子的课业。
  刘义康和刘义恭。
  更小的刘义宣才三岁,还没到启蒙的年纪。至于小儿子刘义季更是话都不会说。
  刘义康和刘义恭的才学都很不错,很快就受到先生的夸奖。
  接着又是诸多女子。
  她们虽然也不错,但和刘义康刘义恭的相比明显就差一截。
  先生最后来到富阳的身前。
  “写了吗?”
  “写了。”
  “那就好。”
  问完,先生居然就这么转过身去,显然是不想检查富阳的课业。
  在先生眼中,这是饶富阳一命,也是饶自己一命。
  众人见先生如此,不由捂嘴偷笑。
  其中始安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嘲笑。
  小富阳怒了!
  “先生!”
  “你凭什么不看我的课业?”
  先生只好回头,看着小富阳安慰道:“写了就好。”
  “不!”
  小富阳此时巴不得先生看她的课业后好好夸她一顿,此时见先生居然连看都不看,眼中居然已是有泪花闪动。
  “先生你就看看吧。说不定小妹真的难得写出一首好诗来。”
  刘义康心善,帮小富阳解围。
  一边劝先生,还一边到小富阳的桌案前观摩诗句。
  这波叫以身试毒,万一真是上不得台面的诗刘义康也有挽回的余地。
  “繁霜飞玉闼……嗯?”
  刘义康看着诗一时之间有些愣住。
  始安见刘义康如此还以为富阳又写出来什么“惊世神作”,也是挤了过来看笑话。
  “繁霜飞玉闼,爱景丽皇州。
  清跸戒驰路,羽盖伫宣游。
  登高望来处,来处无影踪。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诗虽然后面几句展现了作者远大的志向,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些幼稚。
  因为后面的几句本来就是北宋名相寇淮七岁的时候写的,而且还是在三步之内写出来的。
  刘义真以为这种诗交给富阳应该是不会露馅。
  但他没想到富阳的诗歌造诣比他想的还要烂……
  众人齐刷刷的看向富阳。
  这要是富阳写出来的打死他们都不信。
  刘义康询问道:“这真的是你写的吗?”
  “当然!”
  “可是我怎么看着像二哥写的?”
  富阳顿时心虚不已,小声问:
  “咦?四哥你怎么知道?是不是你见过这首诗?”
  富阳毕竟心思单纯,一套就全说出来了。
  众人这才释然。
  对嘛!
  刘义真和刘义隆两兄弟在学堂时就酷爱文学,一年不见偶有佳作也是情有可原。
  刘义康看完后赞叹不已:“未曾想到写诗也能如此朴实,而且这后两句的气势也是无比雄壮,绝对算的上是上乘之作!”
  而富阳看到众人之前被震撼的模样心中也是暗爽。
  谁知先生轻咳一声:“不好好完成课业让他人代劳,罪加一等。今日等放学后你留堂罚抄《诗经》中的《小雅》一遍。”
  富阳小小的嘴巴倒吸一口冷气。
  《小雅》足有七十四首诗,抄完怕是夜都深了。
  “呜呜!”
  可怜的富阳被留到学堂,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哭骂道:“坏哥哥,坏先生,都是坏人!呜呜呜!”
  而今天学堂的事情纯粹被始安等人当成笑料给传了出去。
  一同传出去的当然还有那首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
  “好狂!”
  借景抒情自古有之,《诗经》中有好几首。
  后来对华夏诗歌影响深远的《古诗十九首》中也有不少明确的景物意向。
  但是如这首诗中如此赤果果表达胸中所想的目前还只有这一首诗。
  “也不知是不是那长安公受到北方士人影响,所写的诗也是这般锋芒毕露。”
  一时间建康士子对从关中回来的长安公都有些好奇。
  其中自然也有如今诗歌之魁首,山水诗歌的鼻祖——谢灵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