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找煤造窑子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砖块在华夏很早前就被发明出来,只不过那时只是最简单的夯土砖。压根没有经过烧制。
  后来在春秋战国时,制砖工艺突飞猛进,等到了秦朝时,砖块的烧制工艺更是趋于成熟。
  不过因为工艺等的限制,一直到宋朝以后华夏建筑才开始大规模普及砖块的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南北朝的时候砖块质量就差到王买德轻轻一掰就断开的程度。
  “此等残次品也敢用来建城,他们真以为我是好欺负的不成?”
  刘义真眼中出现凶光。
  他怀疑是自己表现的太温顺,让一些人有了不该有的心思。
  “长安公,非也!”
  见刘义真要砍人,王买德连忙解释。
  “不是作坊偷工减料,是作坊的问题。”
  在王买德的解释下,刘义真才知道自己想多了。
  制砖的工序首先是取黏土,之后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风吹日晒,自然地侵蚀其内部分解松化,然后再进行手工粉碎、过筛,只留下细密的纯土。
  将纯土加水滋润,像和面一样反复和炼,和炼好的泥土通过制坯模塑形、晾干后就可以烧制。
  这批砖就是烧制这一步出现问题。
  因为现在用的砖都是之前作坊里剩下的砖坯,原本都是后秦皇室打算用来建造佛寺或者宫室的,可因为刘裕光复关中,那些半成品就搁置下来。
  如今听闻刘义真要新建长安,作坊之人便将这批砖块烧制为成品。
  可这期间经历的时间或许有些长,砖坯被风化的有些过头,里面产生了细密的孔洞,这就导致烧制出来的砖块很脆。
  再加上修城所用的砖块都要求是青砖。
  青砖与红砖的烧制方式差不多。
  青砖与红砖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烧制完成后需要用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显现出青色来。
  如此制作的青砖比红砖要结实的多,后世之所以普及红砖是因为近代洋人入侵华夏,对红砖十分偏爱。再加上红砖造价要比青砖便宜,久而久之资本便抛弃了华夏传统青砖。
  青砖经过水冷可以使自己质地更优良,但同时经过热胀冷缩,也会把砖块的瑕疵放大。
  所以现在刘义真才会看到这种残次品。
  这……
  王买德看出刘义真这几天是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导致有些怨气发泄不出去,所以也不敢触及刘义真的霉头。
  但问题既然出现,总归是要解决的。
  “修个城好麻烦。”
  或者说,真正做事情的,有几个轻松的?
  “走,陪我去窑厂看看。”
  造砖的窑厂在长安城外西面,里面的工匠看到刘义真进来一时有些慌张。
  “长安公,那批砖……”
  “无妨,我已经知晓,不是来治你们罪的。”
  刘义真是来考察现在砖窑的情况,看能不能加快造砖的进程。
  窑厂的工匠松了口气,开始和刘义真介绍。
  “现在最难的其实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和炼黏土,这步操作耗时耗力。”
  “还有一个则是烧砖的时候窑内的温度可能不够,容易烧出来残次品。”
  刘义真听罢点头。
  这是技术难点,这些工匠解决不了也正常。
  “其实不难。”
  刘义真决定帮忙碌了大半个月都没有造成合格青砖的工匠开个挂。
  “和炼黏土用人力既然费时费力,那何不用水车呢?”
  “水车?”
  水车是在东汉被发明出来的。
  如今基本得到普及,但都是用于农业。
  眼下显然还没有人想到要把水车运用的工业和制造业上来。
  反之,西方的“水车”一开始就是运用到炼铁当中去。
  这和智商高下没问题,纯粹是国情不同。
  华夏用于种田这不解释,之所以没用来炼铁是因为两面的炼铁方式不同。
  西方炼铁是用地中海地区的富铁矿,由于富铁矿里含铁量高,脉石很少,所以即便没有石灰石,也不会炼不出铁来。所有的杂质和铁混在一起,经过锻打,就可以逐渐去掉杂质,成为熟铁,最后再加入碳用来制造武器。
  这就导致他们生产钢铁的方式需要有很强的锻打技术,所以水力锻锤才会出现。
  反观华夏。
  我们用高炉炼铁法炼出生铁,之后再抄成熟铁。
  高炉的温度本来就高于块炼铁,比西方那种随便找个炉子一烧就行的铁炉的温度要高很多,可以直接去除掉生铁里不少的杂志。
  而生铁炒成熟铁又能去除一次杂质。
  到后来更是发明出灌钢法,就是将熟铁插入生铁液中,又能去除一次杂质。
  如此一来自然不用拿个大铁锤去锻打块炼铁逼出杂质,所以水车技术也一直没有被用于炼铁。
  刘义真于是让人找来一部水车,改装成锻打的模样给砖窑的工匠演示。
  看着在水流的带动下动起来的机械,砖窑工匠觉得颠覆了他的世界观。
  “和炼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便是砖窑温度。”
  现在的窑大都是馒头窑,亦名“圆窑”。
  这种窑的样式发展的已经极为成熟,但还是达不到上千度的高温。
  一直到北宋,才有人想到办法。
  后来的北宋瓷器行业发达,就是因为当时人们解决了温度的问题。
  即不再用效率低下的木材作为燃料,而是改用煤炭。
  只要将煤粒和煤粉混合,由鼓风机自下而上提供氧气并扬起煤粉达到瞬间的充分燃烧,就可以达到上千度的温度,最高甚至可以到1300度。
  所以刘义真不需要对砖窑进行大改,只要找到大量煤即可。
  关中,也就是后世的陕西。
  论煤矿资源可能没法和隔壁的山西比。
  但其存量绝对可以甩开其他地方一大截。
  就比如铜川,也就是现在的北地郡,那里的煤矿储量就相当可观。
  当即,刘义真就派人去北地寻找煤炭。
  华夏对煤炭的认识十分久远,刘义真不怕他们不认识以至于找不到。
  在《山海经》的《中山经》中就记载“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
  石涅便是煤炭。
  再加上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大规模开采煤炭的记载,这事真的不难。毕竟刘义真让他们找的是煤炭又不是石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