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朝廷封赏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镇恶和沈田子带兵东归后,现在关中的格局变成了朱龄石掌管军队一支独大。
  但好在他貌似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
  在夺下萧关后除了没事去关中一些著名景点旅游一下就是围着刘义真抱怨怎么就把未央宫烧了。
  至少要等他看一眼再烧不是?
  但朱龄石的牢骚没发多久,因为紧跟其后的朝廷“封赏”就来到关中。
  “义熙十四年春二月癸子,大晋皇帝诏曰:
  朕闻褒有德,赏至材,桂阳公刘义真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保卫关中,征战千里,以安社稷,朕甚嘉之。其加封桂阳公刘义真为镇西将军,使持节、都督雍、司、秦、凉、并五州诸军事、雍州刺史,并以长安益封三千户,是为长安公。”
  嗯……这种级别的封赏,看风格就很刘裕。
  名为长安公,实为西北王。
  刘义真没想到刘裕直接连自己封地都给改了。
  不过刘义真也理解。其实封哪不是封?
  除了洛阳和建康是大晋的国都和曾经的国都,还有河内郡温县是司马家的老巢,其他的很随意。
  现在之所以刘裕把刘义真的封地改到长安也有安抚关中百姓的意思,或者说刘裕单纯的就是嘚瑟——看!我把长安打下来还封了儿子过去,这种功绩百年来有谁?
  但刘义真还是有些牙疼。
  上一个以长安为封地的是谁来着?
  貌似是卢绾?
  此外,虽然刘义真的将军号从“四安”来到“四镇”,虽然还是没有朱龄石的级别高,但刘裕给了刘义真持节、都督雍、司、秦、凉、并五州诸军事的权力,总体说权力还是在朱龄石之上,不用看朱龄石眼色。看来刘裕是真容不得刘义真受半点委屈。
  而除了刘义真以外其他人也受到封赏。
  当然,他们比起刘义真就差远了,毕竟刘义真那是亲儿子。
  王修被升为秦州刺史,算是封疆大吏级别。
  杜骥还是刘义真的主簿,只是加了一个扶风太守。
  毛德祖因为战功还有之前范道基的求赏下被封为蓝田县子,食邑五百户。
  傅弘之则提拔为咸阳太守。
  裴方明拜为偏将军。
  范道基拜为奋武校尉。
  对于战死的王康朝廷也追封了宁朔将军之职,算是对王康的肯定。
  其余大小官吏、武将也都获得封赏,算是对他们守下关中的嘉奖。
  不过令刘义真意外的是前来封赏的天使居然还带来了一份诏书。
  “未央宫毕竟是天子故宫,太尉的意思……天子的意思是还请长安公对未央宫修缮一番,并重新祭祀先汉诸位天子。”
  刘义真了然。
  未央宫的政治意义还是在的。
  那可是西汉天子居住的地方。
  加上刘裕也姓刘,要是光秃秃的放那祖宗的面上也过不去不是?
  刘裕也很够意思,还特意从健康调过来一批工匠,不让刘义真花自己的“私房钱”,这种宠儿老爹麻烦再来一打。
  受了封赏,整个关中的气氛似乎一下变得活泼起来。
  除了王修这种常年无休的工作狂以外,其他人都难得的开始感受久违的和平。
  说句人话就是……给刘义真送礼的又来了。
  之前关中世家对于晋军并无太大信心。
  现在赶走了赫连勃勃,外加朱龄石大军的到来可谓是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剂。
  于是便有大量世家开始投资刘义真,或者说投资东晋朝廷。
  有人的给人,有钱的给钱。
  人才方面的提拔刘义真都丢给了王修。
  钱财方面的事情则是刘义真一手操办。
  别误会,这些钱财不是指贿赂,刘义真的格局还没那么小。
  而是经济。
  这帮大地主掌握的资源太多了,如何合理的调配这些资源是重中之重。
  眼下刘义真携带战胜赫连勃勃的威势正是能最大程度争取利益的时候。
  “诸位,我只有三个要求。”
  “第一、关中前几年的收成都不是很好,今年秋收前百姓必然困难,所以涉及到民生之物一律需要平价。”
  “是是是!”
  “长安公说的对!”
  “长安公体恤百姓,真乃关中之福啊!”
  这帮世家没有在这方面和刘义真作对。
  无非就是多赚少赚的事情,能有资格见刘义真的世家早就脱离挣钱这种低级趣味了。
  这种事忤逆刘义真可能会被刘义真和百姓一起恨上,所以真的划不来。
  “第二,诸位家中的书籍经典需要借我誊录一番。”
  “没问题没问题!”
  “我抄好送过去就行!不劳烦长安公。”
  “好说。”
  在纸张普及的今天,知识的传播早就不像以前那般困难,关中世家没必要藏着掖着。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读书并没什么卵用。
  现在既不是东汉需要经学来维持关系,也不是宋明需要科举挤入门槛。
  现在是乱世。
  兵粮钱才是王道。
  别忘了刘裕就是个大老粗,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刘裕现在的地位。
  再说,世家不信刘义真得到书籍就有本事快速传播给平民。
  教育问题可比普通人想的难多了,他们根本不担心会丧失对知识的垄断地位。
  所以刘义真索要书籍的事大家也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第三。我和王刺史计划在春耕之后重新丈量关中土地,还望诸位配合。”
  这下气氛有些凝固。
  丈量土地就和后世政府要查企业流水一样。
  只要认真查,就没有没问题的。
  有人支支吾吾的问道:“长安公打算如何丈量?”
  丈量也要分情况。
  如果刘义真只是把前几年的黄册加起来,那大家还是很乐意配合的。
  但要是认真派官吏清查,那就严重了。
  刘义真露出笑容。
  “放心,只要有地契文书就可。”
  刘义真不是憨批。
  如果他真的派人一寸一寸去查土地,那是要这些世家的命,他们肯定会跳脚的。
  所以刘义真和王修的意思是那些以前卖地的佃户就继续给世家地主打工去,白纸黑字写过的东西,刘义真也改变不了。
  他们真正想查的是世家用下三滥手段得到的土地。
  这回不少世家的脸色缓和下来。
  尤其是一些大的世家,比如杜杨韦柳干脆没了顾虑。
  这种顶级世家还是很讲究吃相的,就算当表子也还是会立牌坊。
  反而是一些小世家这方面问题比较多。
  没办法,谁让他们不但弱还黑。
  “原来如此,我等必回配合长安公!”
  在座的巨头见没有触动自己的利益,一个个也是谈笑风生起来。
  至于那帮黑地的小世家……
  没人会在乎它们的死活。
  它要是不体面,大家就帮它体面。
  ————————
  这会要码字才发现这章没有发出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