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王修的算计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僧导提及二人后,好奇的问了句:“师父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叫我桂阳公就好了……”
  刘义真有气无力的说了句,但面对胡僧问题态度还是异常强硬。
  “杀人者诛,没什么好说的。”
  但僧导小心翼翼的劝阻:“师父所言极是,但师父真的要在这个时间杀他们吗?”
  僧导虽然是僧人,不涉及官场政治。
  但僧导的岁数在那放着,经历那么多风风雨雨后他还是能看出一些东西的。
  什么意思?
  刘义真看着僧导的表情有些疑惑。
  僧导说道:“桂阳公,现在不是个把月以前了。”
  刘义真恍然大悟,但随即便皱起眉头。
  他知道僧导是在提醒他。
  现在的刘义真可不像之前的小透明,一切都有刘裕留下的人在外面挡着。
  自从转战河套千里后,刘义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
  所有人都明白刘义真已经不是“刘裕稚子”这个身份,他是大晋桂阳公、雍州刺史、安西将军等等。
  往后刘义真自己的一个念头恐怕是会影响到关中无数人的生死。
  想到这刘义真摸着自己鼻子陷入沉思。
  他之前并没有想到这层。
  但现在事情牵扯的越来越多,容不得刘义真不往深处挖掘。
  宗教问题、汉胡问题……
  突然刘义真问起僧导:“大师,我想问问这寺庙内有没有关中世家插手?”
  僧导也不隐瞒。
  “确实会有一些大家族的香客来捐赠财物,其余的我都交由门下弟子打理,所以我也不知还有什么别的事情。”
  好嘛。
  世家问题也浮现了。
  在联想到王修那天和自己说的一些耐人寻味的话。
  现在刘义真已经确定了这件事就是王修为他量身打造的。
  虽然事物的发展总是相互联系的,但是这么直白的联系起来就不能用“巧合”两个字来解释了。
  王修想做什么?
  此时的刘义真心里异常不舒服。
  他对王修一直是礼遇有加,不敢说掏心掏肺,但也算是坦诚相待。
  可王修却有种算计他的意图在里面。
  刘义真攥着拳头,强忍住心中的不适开始分析王修的做法。
  背叛刘义真?
  那还不至于,不然王修在赫连勃勃攻打关中时有太多机会。
  为了权力?
  也不是,刘义真不管事,王修本来就是关中实际上的掌权者。
  为了钱财?
  那更不可能了。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再荒谬也是答案。
  王修是想把刘义真推到前面,让刘义真开始执掌关中。
  刘义真攥紧的拳头稍稍松了点。
  他想起那天晚上王修曾问自己为何没有亲自杀人?
  还有王修的那句“自己把自己吓住了”?
  或许王修早就看出了刘义真的一些心思。
  不然王修那晚也不会说出刘义真“做的太少”。
  此时刘义真的脸色异常精彩,一会发黑一会潮红一会苍白。
  这让僧导和裴方明都有些被吓到。
  “师父……”
  “别说话!”
  刘义真正在脑海中复盘王修的思路。
  王修对刘义真算得上了解。知道以刘义真嫉恶如仇的性格接到这个卷宗后并不会太费脑子直接带人来把杀人的草堂寺铲平。
  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刘义真知道历史上僧导曾救他一命,以刘义真的性格他是真的会如此做派。
  到时候王修就可以以此为引,引爆一些关中的矛盾。
  试问若是刘义真以后知道一些事情是因为自己而起,刘义真还会和以前当甩手掌柜吗?
  而且因为佛教之事牵扯甚多,王修手里的棋子几乎是无限多。
  比如今天说有胡人说刘义真对胡人不公啊,明天有佛教徒出来说刘义真对佛祖不敬啊,后天有世家出来说刘义真不体恤百姓啊...
  只要刘义真解决一件,王修就会再落下一子让刘义真去做。
  久而久之,刘义真再想脱身那就很难了。
  “过分!”
  刘义真此时气的牙痒痒,眼中也尽是冷光。
  他很讨厌这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虽然王修其实也算是为刘义真好。
  但刘义真完全不愿意领情。
  这种被当成棋子的感觉让刘义真很不爽。
  “裴方明!和我回去!我要找王修算账!”
  裴方明一脸懵逼。
  怎么就扯到王修了?
  我们不是在聊胡僧吗?
  而且王修到底做了什么天怨人怒的事情?看刘义真的表情这已经不是生气了,简直就是暴怒!
  “桂阳公,那两个胡僧怎么办?”
  刘义真长吸一口气。
  “杀!”
  “但不是在这里杀!”
  “把人捉住,列举其罪行,公开示众!”
  这样显然不足以堵上一些人的嘴。
  但至少态度要表明清楚。
  在刘义真心中,佛教问题可以用暴力手段镇压杀光,但胡汉问题解决的方法肯定不是如此。
  佛教眼下还是个外来产物,和华夏本土文明的融合并没有后世那么深,只要花点力气还是可以制止的。
  但胡人与汉人并非是水火不容。
  经历了漫长时间的融合与斗争,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学着和李唐那样对诸多民族开放共存才是最佳方案。
  就算要杀,也不能刻意打着“杀胡人”的名号,只能是找些说的过去的理由清理掉胡人中的一些刺头。
  一手大棒一手萝卜才能最大程度的驯服对方。
  只是中间这个度很难把握。
  萝卜给的多,后果就是安史之乱。
  大棒不够硬,后果则是靖康之耻。
  要说这个平衡把握最好的其实并不是汉人王朝。
  而是满清。
  满清在华夏做了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比起女真、蒙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到最后满清灭亡时还有那么多留着辫子的汉人哭着喊着要为满清尽忠,这充分说明满清的手段已经是出神入化级别的了。
  这种手段,刘义真不拿来用,简直就是犯罪。
  不过眼下还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
  刘义真要回长安,和王修把帐算清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