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并州儿郎,可还识得九原吕奉先否!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拿下弘农之后,吕布没有在城内多加停留,也未派遣任何将领镇守弘农,而是将坐镇弘农的任务交给了徐庶来安排,完全不打算插手。
  对于女婿张策有意扶持徐庶,诸葛亮,黄忠,魏延这些他从荆襄之地网罗的“少壮派”的态度,吕布全都看在眼里。
  借此征伐司隶的机会,他也不介意送个人情给徐庶等人。
  毕竟。
  徐庶等人成长起来了,无论是对于他那混账女婿,还是对于他吕布,亦或者张绣而言都不是一件坏事。
  强干弱枝才是一个势力得以稳固的根本。
  吕布可不希望自己女婿的麾下将来有太多不一样的声音。
  领兵前往河东郡的途中,吕布看着取代陈宫为自己谋士的贾诩,他怅然的感慨道:“贾诩,你说我那女婿可以平定这乱世吗?”
  骑在马背上赶路的贾诩听到吕布的问题,他诧异的瞥了吕布一眼。
  “君侯不是已经做出了选择吗!”
  贾诩回了一句吕布。
  看似回答了,实际上又像是没回答。
  或者说。
  贾诩的行事风格就是如此,在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上绝不发表重要的意见。
  听到贾诩的回答,吕布忽然发出了一声朗笑。
  “明哲保身,惜命本事当世仅少有!”
  “贾诩,你当真如某那女婿所评价的一般,是个奇……”
  “呼!”
  风声响起。
  吕布在贾诩没有反应过来之际,猛然间将手掌按在了他的肩膀上。
  下一刻,就见吕布用一对虎目直勾勾的盯着贾诩。
  “文和,取弘农之时,某家有意让元直,孔明那些人崭露头角,你不出谋划策某可以不与你计较!”
  “但是。”
  “取河东之时你若还是这等敷衍了事的态度,某那女婿会饶过你,某手中的方天画戟也不会饶过你。”
  说完之后,吕布就像是个没事人一般招呼着身边的张辽,臧霸,魏续等人加速进军。
  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吕布,贾诩的眼底闪过一丝无奈。
  吕奉先啊吕奉先!
  你都能看明白的事情,老夫何尝看不明白。
  老夫至于跟徐庶,诸葛亮等人争功表现?
  这般想着,贾诩不着痕迹的环顾了一眼四周。
  他虽然没有看出什么异常,但贾诩可以笃定:
  在他的四周,必定潜伏者一些监控他的那些隶属于张策的死士暗卫。
  他如果有任何二心之举……
  无需吕布动手,那些人就会杀了他,贾诩毫不怀疑张策对那些人下达过这道命令。
  ……
  两日之后。
  河东郡,安邑城下。
  袁绍麾下将领郭援一脸凝重的看着来势汹汹,如今正缓缓从军阵中走出的吕布,他转头对着身边的副将问道:“州牧大人可曾派援兵前来?”
  副将听到郭援的询问,脸上很是无奈。
  自从前日大阳县内传来敌军犯境的消息后,自家将军就没消停过。
  哨骑传信的速度就算再快!
  从河东郡到州牧大人高干所在的太原郡,单是赶路就需要一天的时间。(ps:这里纠正一下,坐镇并州的是高干不是高览,大意了,前文已改!)
  州牧大人收到信件,再到其派兵赶至河东郡内没个三天时间根本不可能。
  “回将军!”
  “州牧大人尚未派遣信使而来,不过请将军放心,州牧大人应当就在赶来的途中。”副将如实的回禀道。
  “放心?”听到自家副将有恃无恐的回答,郭援心底一沉。
  他如何放的下心?
  他对阵的敌人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而是昔年虎牢关前名动天下的吕布。
  如果仅是吕布领兵至此,他倒不至于如此失了分寸。
  关键是……
  他麾下的士兵中有六成以上的并州子弟啊。
  郭援扫了一眼城头上那些见到吕布出现而隐约露出激动之色的并州士卒,他只觉的自己像是置身于油锅之上。
  一个处理不慎,油锅就会倾覆,将他整个人燃的连灰都不剩。
  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
  就在郭援迟疑着要不要把守城的并州士卒全部撤下去的时候,城池下方传来一声大喝。
  “呔!城中的并州儿郎们?”
  “可还识的吕奉先否!”
  吕布单骑而出,像是没有看到城头上指向他的箭矢似的,赫然冲至到了城墙之下。
  “轰!”
  看着近在咫尺的吕布,城墙上的守军一片哗然。
  大多数的守军士兵则是下意识的把箭矢微微偏移,指向了吕布身侧的空地。
  不为其他。
  因为他们这些被并州牧高干征召来的士兵大多数都是并州本土人,年纪不大的他们几乎是听着吕布的故事长大的。
  如果这个时代存在偶像的话……
  那么,吕布就是并州男儿心中的偶像。
  还是没有之一的那种。
  “是温侯!温侯回来了!”
  守军将士中不知道谁喊来了一句,紧接着一片沸腾。
  “识得!当然识的!”
  “不止是温侯,魏续将军也在!”
  “将军,还记得属下否!”
  “……”
  沸腾之声愈发激烈,以至于郭援麾下的将校如何喝止也是没有。
  愤怒之下,一些来自冀州的军中将校直接用手中的长剑斩了几个喊声最大的并州士兵,这一下子,直接激怒了守城的并州士卒。
  “奶奶的,老子早就受够了这些冀州杂种凌驾在我等头上。”
  “兄弟们!”
  “谁与我杀出城去,迎接温侯入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