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穷惯的好处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澶、滑堤狭,无以杀黄河之怒,故汉以来河决多在澶、滑之间。黎阳九河之原,今若引河出汶子山下,穿金堤,与横垅合,以达于海,则害可息也!”
  罗幼度默念了一句。
  这句话说的是澶州、滑州是黄河中下游水流最湍急的地方,两岸堤坝抵挡不住黄河之水。
  当从黎阳引流,出滑州汶子山,过金堤,与横垅汇合,一并东去。
  文中金堤与横垅指的并不是关隘,而是大坝跟埽。
  金堤大坝位于阳谷县与范县交界之处,是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黄河决口,治水专家王景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治河,指挥筑成了左堤和右堤,以防止黄河泛滥,被后人称为“金堤”。
  现在的金堤大坝指的是位于临黄的左堤,因为后周显德三年,黄河已经有北移的迹象。右堤当前只有防汛之功,并没有阻挡黄河的用处。
  对于治河,罗幼度最近临阵磨枪,狂补了一些知识。
  这几天又看了两百多份关于治水的考卷答桉,也整理出了一些心得。
  华夏人一直都有与天斗的魄力,西汉贾谊在《奏治河三策》中就形成了一套关于治河的理论。
  东汉情况不一样,黄河经过百年的冲刷,已经成为地上河,疏通的难度很大,王景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凿山阜高地,破除旧河道中的阻水设施,堵绝横向串沟,修筑千里堤防,疏浚淤塞的汴渠,自上而下对黄河、汴渠进行了治理。
  此举令得黄河安分了八百年,虽期间每一朝代无可避免地皆有险情,然都在人力可控之内,王景治理之后的黄河基本河道固定,不曾改道。
  直至今日……
  黄河再度不安分起来。
  历史上宋朝对于黄河的治理极其失败,他们在黄河改道之后,甚至为了达到军事目的,不惜违背规律,将改道的黄河,再次强行改道,将黄河视为阻挡契丹南下的防御工具。
  把关乎民生的母亲河已为军用,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导致黄河于北宋而言,就是为名副其实的害河。
  大多数的文章多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这个郭河却提出了一条可行之法。
  罗幼度不免讶异,赶忙找来地图,对着地图上的地名,一一对照,颇以为然。
  不过他并不清楚这方法是否可行,但相对于先前的两百多篇文章,郭河是少见地将具体实施方案写出来的。
  他耐着性子审阅郭河的其他答桉,除了治水,其他答桉平平无奇,经史文章也是中规中矩。
  “啊……”
  打了一个哈欠,罗幼度继续看余下的考卷。
  他以治河为主,剩余的数十篇熬了半个通宵,逐一批阅。
  绝大多数的考生对于治理黄河的答桉多是以自身博学为基础,根据自己饱读书籍,依照历史上的治河经验,论述自己的看法。
  这也理所当然,大多考生都缺乏实际经验。
  除了让罗幼度增长了各种见识以外,并没有实质的成果。
  但其中还是有一小部分人提出中肯的意见,其中郭河是论述最详细的一个。
  罗幼度也适时地定下了三鼎甲的名单。
  毕士安当仁不让地获得了状元,众望所归。
  罗幼度并没有因为毕士安是窦禹钧的弟子,未来士林的顶梁柱就刻意压他。
  他对毕士安有一定的了解,相比宋白这样的年轻一辈的士林翘楚,不如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毕士安来帮着管一管读书人。
  榜眼是马适,此人博学,脑中藏有万千书籍,他所有答桉都引经据典,好像是做开卷考试一样。
  探花郎是师颃,师颃在治理黄河的答桉上可圈可点,但对于刑法很有心得,回答的让罗幼度拍桉叫绝。
  至于后世传言,中探花郎比中状元更高兴,那都是扯澹之言。
  反正三鼎甲中,罗幼度除了认识毕士安,马适、师颃皆不认识,有怎么分辨他们长得帅不帅?
  至于郭河,位于三甲之列。
  严苛的来说,郭河其他的答桉综合起来,未达到了三甲同进士出身的标准。
  但有些人严重偏科,就凭借着治水一篇,罗幼度便决定破例授予他三甲同进士出身的职位。
  皇榜这一放出,毕士安的大名立刻响彻天下。
  这家伙给王彦升一顿毒打,因祸得福,原本就是宰相才,又得名师指点,文化功底更加深厚。
  他此番是以云中第一的身份来京赶考的,省试第一,殿试第一,成为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好人物。
  这日毕士安早早地洗漱完毕,在一众欣羡的目光中,来到了宫外。
  此时宫外已经聚集了大批进士,依照罗虞朝廷的规矩,放榜的第二日,所有进士将会受到罗幼度的接见,然后举行集英宴,宴请所有高中进士。
  罗幼度的集英宴相比宋朝的琼林宴,档次可就差多了。
  为了讨好文人,赵匡胤是特地在东京城外西侧御苑琼林苑为进士们赐宴。并且一直修建,让天下读书人向往此处,修到徽宗时才最终建成。
  然后没几年,金人南下了……
  罗幼度没赵匡胤那么豪气,囊中羞涩,就在考场集英殿附近偏殿设宴。
  至于曲水流觞,春风得意的私人项目,就让他们自己弄,反正朝廷不参合。
  能省则省。
  如果享受过宋朝士大夫待遇的文人,只怕早就闹起来了。
  不过罗虞朝的文人都是没有见过世面的穷屌丝,罗幼度这样的安排,他们已经很是满意。
  没有富过的文人,脑子里是没有奢靡的定义的。
  见毕士安到来,周边进士纷纷上前问好,打招呼。
  皆是同届进士,未来少不得相互帮助。
  毕士安毫无疑问是光彩最足的一位。
  马适、师颃也上前一并问好。
  他们三个毫无疑问是最闪亮的存在。
  罗幼度在宫里接见了所有高中的进士,领头的自然是毕士安、马适、师颃三人,二甲进士出身十三人,三甲同进士出身三十六人,分批次列于殿前。
  罗幼度看着下首的才俊,给黄河蒙上一层阴影的心情,在这一刻也是大好。
  如果说军人是护卫国家的矛盾,那么官员就是让国家运转的零件。
  没有军人,国家将不再安全,但真的没有文人官员,国家就无法运转,乱作一团。
  重文轻武不可取,重武轻文亦是如此。
  无分上下,皆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ahfgb.com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趣÷阁趣鸽为你提供最快的问鼎十国更新,第二十七章 穷惯的好处免费阅读。www.ahfgb.com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