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论功行赏(第三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晚,万安下了值回到家中,却看到府宅门口停着一顶轿子,不禁皱起眉头。
  按理说,眼下正值多事之秋,不宜见客。
  门房一见老爷回家,赶忙禀报:“老爷,宫里来人了。”
  万安摆摆手,道:“吩咐下去,老爷我要见的客人很重要,任何人不得打扰!”
  “是!”
  汪直坐在前厅品茶,看到万安进来,起身行礼道:“见过万阁老!”
  万安坐在汪直对面的椅子上,下人赶忙过来斟茶,他挥了挥手,摒弃左右,然后自己拿起茶杯,问道:“不知汪提督登门,所为何事?”
  “当然是和万大人谈些正事。”
  万安给自己斟上茶,抿了一口,问道:“是不是万贵妃有吩咐?”
  “不错!”汪直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说道,“现在的局面,万大人已经看到了,娘娘想要什么,万大人心里应该清楚。”
  “呵!”
  万安轻笑一声,说道:“莫名其妙多出一个皇子,万贵妃心中不好受吧?”
  “如果这个皇子是假的呢?”
  “假的?”
  万安轻轻摇头,道:“陛下亲口承认,怎能有假?”
  “或许……陛下也被骗了呢?”
  “老夫不懂这其中的玄机,还请汪提督明言。”
  汪直放下茶杯,说道:“万阁老可知,这位皇子最近一段时间不在宫中。”
  “哦?”
  万安挑了挑眉,说道:“老夫听闻,皇子出行是为了驱除不详之气。”
  “这样的话万阁老也信?”
  “老夫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信不信?”
  汪直摇了摇头,说道:“这孩子流落民间几个月的时间,谁知道还是不是原来的皇子?”
  “五官相貌,和陛下一般无二。”
  “仅凭相似,不足以确认血脉关系,天底下相似的人多了,总不能寻一个和陛下相似的孩子,就立为太子吧?这件事牵涉到大明未来的国运,仅凭一个五官相似,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孩子的母亲,后宫的宦官和宫女,这些人都可以作证。”
  “若是……这些人串通一气,合起伙来欺瞒陛下呢?”
  “汪提督,话可不能乱讲,欺君之罪,可是诛九族的!”
  汪直轻笑一声,道:“兹事体大,还是弄清楚的好。”
  万安反问道:“汪提督为何不自己去问?”
  你这阉人,想让老夫给你做出头鸟,我看你是想P吃!
  “内臣不得干政,朝廷大事咱家不方便过问,再说了,这种事也不需要万阁老亲自出面。”
  万安冷笑道:“老夫的门生故吏也是有头有脸的人!”
  言外之意就是,我手底下是有人,也不能随便就拿去送人头啊!
  “万阁老误会了,咱家是想问……”
  汪直顿了顿,压低声音说道:“听闻今日大殿上抓起来的那些人是谋逆大罪,不知万阁老准备如何处置?”
  万安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这些人并无谋反之实,只是不识时务罢了,何正国、杨旭两人送到南京去养老,剩下的全部下放到地方。”
  大明自开国以来,讲究的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历来对于读书人的处罚都是从轻原则,一方面显得皇帝大度,另一方面,士绅的利益早就绑在一起,若是今天他说错话就被砍了脑袋,明天难保自己不会丢了性命。
  因此,朝堂之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不是不共戴天之仇,尽量能帮的就帮一把。
  万安做这个决定,也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因为这些人背后还有大鱼没有浮出水面,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为官一任,混字当头。
  汪直饱含深意地笑了笑,说道:“难道……这些人就不想再争一争?”
  “争什么?”
  “当然是争一个机会,一个留在京师的机会!”
  万安细细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道:“不妥,老夫身为内阁首辅,这种时候不宜出面。”
  “不需要您亲自出面,这种事,自然有人愿意出头。”
  “谁?”
  “万阁老莫要忘了,崇王殿下还没走呢!”
  万安笑道:“崇王已是明日黄花,他还能做什么?”
  “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也许殿下也想争一争呢!”
  万安双目微阖,良久没有说话。
  汪直也不着急,慢慢喝着茶,他知道万安的脾气秉性,此人被人尊称为纸糊三阁老之首,必然不敢去得罪崇王。
  哪怕崇王已经失势,他也不敢轻易做决定。
  …………
  第二日清晨,百官上朝。
  今天要议的事只有一项,皇子正名,论功行赏。
  万安出列,当中宣读内阁讨论的结果:
  第一条,经礼部核议,皇子正式取名为朱佑樘,其母纪氏进为淑妃;
  这一条很好理解,母凭子贵,更何况皇子很大可能就是太子,以后是要做皇帝的。
  第二条,朱骥官复锦衣卫指挥使,实任指挥同知,掌管南镇府司;
  按理说朱骥官应该复原职,奈何人家锦衣卫现在有指挥使,你让万通去哪?所以,最后给了个指挥使的待遇,实际上干的是指挥同知的活。
  第三条,关于徐承影和纪芸,考虑到纪芸是女子,便把两人的功劳加于徐承影一人身上,赐锦衣卫世袭千户;
  这个世袭千户属于恩荫,并无实权,除了特殊时候需要去点卯,平日里不用当值,俸禄照发。
  第四条,腾骧卫指挥使邓康迎驾有功,进都指挥佥事,仍掌管腾骧卫;
  武官里做到指挥使,便很难再进一步,邓康虽然只是官升半级,可是终究迈进了“都”字系列,如果混得好,将来有希望进左右都督。
  第五条,危大有加护国真人,着紫云观为其立碑记传。
  这个真人和紫云观主通玄真人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个是皇帝御赐的封号,自有明以来,历代皇帝对于真人的封号都很谨慎,实际上所赐封的真人,两只手都数的过来。
  紫云观虽然没有得到封赏,但是奉旨为御赐真人立碑记传也是一种殊荣,自此以后,必然名气大增。
  所有封赏中,唯一没有提的就是商辂。
  一来,整个事件的经过中,商辂的贡献并不算多;
  二来,如果要起复商辂,必然是入阁,万安肯定第一个不同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