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改成司理理多好!】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轩辕青锋,青锋,这真不是一个喜庆的名字。
  改成“司理理”多好!
  听着,便天然带有几分柔情蜜意。
  徐千秋与轩辕青锋同乘一船,驶出龙王江。
  看这势头,这娘们儿,是打算将他送到大江,才肯罢休。
  莫非真承认了自己身份,准备以身相许,报恩来了?
  对她的千里相送,徐千倒也不反感。
  毕竟,此番离开徽山,太过仓促了些,许多事情,未曾来得及说,或者讲得过于空泛。
  当下,二人坐于船头,一边吃山楂,一边与轩辕青锋往细了说去。
  他所说之事,轩辕青锋一一记在心里,不敢丝毫遗漏。
  事情吩咐完毕后,轩辕青锋沉默许久许久。
  终于鼓起勇气,站起身来,恭敬执礼,单膝跪地,道:
  “请尊上赐丹!”
  徐千秋神情微凝。
  赐什么丹?
  自然是【天道丹】!
  这女人,当真好大魄力,不愧是日后能坐上武林盟主之位的女人。
  轩辕敬诚,及那雍容妇人,让自己女儿前来相送,赐丹,或许才是其根本目的。
  妇人乃第一楼舵主,楼中规矩,自然知晓。
  自己女儿如今已插手楼中之事,却非楼中之人,这于理不和。
  最为特别之处,她已知晓尊上身份,此乃机密!
  便是楼中高层,知晓尊上身份者,也是寥寥无几。
  女儿既已窥得这一机密,那便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么,死!
  要么,入楼,成为楼中之人。
  入楼者,就必须服下【天道丹】,否则,便只能算是楼外楼之人。
  徐千秋往嘴里丢了一颗山楂,微酸。
  瞥了一眼单膝跪地的轩辕青锋,淡然道:
  “你既已知晓此丹,可明了其中厉害之处?”
  妇人身为舵主,楼中之人,自是服下了【天道丹】。
  其中厉害,自然与女儿说过。
  轩辕青锋瞳孔之中闪过一丝惧意,稍纵即逝,遂而,变得坚定决绝,道:
  “青锋已然明了,请尊上赐丹!”
  那等丹药,便是听人描述,亦能骨髓寒意频频,切身体会者,亦难以尽数道出其中折磨。
  便是如此,她仍是坚持请求赐丹。
  一旁,对于眼前之人,青鸟终于高看了几分。
  徐千秋从袖中取出一猩红瓷瓶,其中,一枚血煞丹药静静躺于其中。
  轩辕青锋接过,未曾犹豫,倒出丹药,仰头吞下。
  不多时,已蜷缩于甲板之上,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甲板之上,此刻除那位老剑神李淳罡之外,便只有小泥人相陪。
  见此一幕,姜泥惊吓捂嘴,双眸之中,满是恐惧,久久难以褪去。
  疼痛持续了一个时辰。
  从始至终,徐千秋都未曾出手,为其缓解疼痛。
  待毒发结束,他再次取出一枚绿意盎然丹药,与她服下后,道:
  “你爹娘皆是楼中之人,且,你娘身居高位,立功无数,本可以免了你这痛楚。
  可,你既不甘于平庸,想出人头地,服下【天道丹】,除将自身性命托于他人之手外,此丹尚有一妙用。
  那便是,可改人根骨,洗经伐髓,至此,武道一途,一日千里。
  楼中之人,人人强悍,这便是原因所在。
  【天道丹】,有【破境丹】辅佐,洗经伐髓,效果便能达到顶峰。
  【破境丹】,非立下大功者,不可得。
  如今,本公子便破例一次,希望你莫要辜负我一番期望。”
  轩辕青锋生不如死,已口不能言,服下丹药,刹那,恍若重获新生。
  【天道丹】固然霸道,令人生不如死,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可是,能坚持时间越长,对自身修炼增益愈强。
  因此,每次毒发,何尝不是一次机会。
  第一楼中人,大都是些疯子,一个比一个拼。
  这股狠劲儿,拼劲儿,在十二风云使之中,更加明显。
  不过,迄今为止,不服用丹药,以缓解疼痛,便能熬过来的,唯有那瞎眼的小姑娘……
  徐九月!
  只此一人罢了!
  随着复发次数叠增,其中疼痛,呈几何倍数暴增。
  寻常之人,难以承受。
  初服下丹药之时,毒发,不过是最轻的。
  对于第一次,十二风云使,皆是自己扛过来的。
  而今日,再添一个轩辕青锋!
  这女人,日后成就,必能震惊天下人。
  如今,她也算是入了第一楼,成为楼中之人。
  轩辕青锋恭恭敬敬执礼,回船舱之中洗漱去了。
  洗经伐髓,排出体内杂质。
  看着她离去背影,摇摇晃晃,徐千秋忽地有些好奇,此丹药毒发时,其中益处所在,这女人能坚持抗到第几次毒发。
  轩辕青锋天赋平平,若想有所成就,自然需要付出远超百倍的代价。
  那瞎眼的小姑娘,服下【天道丹】,如今已十年。
  从未服下过缓解疼痛的丹药。
  全是自己扛下!
  幽冥之名,岂非浪得虚名?
  七杀则稍逊一筹,已于三年前,开始服用缓解疼痛丹药。
  便是如此,毒发之时,大部分疼痛,他亦是自己扛下。
  一直坚持,不断突破自己极限,方才服下丹药缓解。
  第一楼中人,全是疯子!
  十二风云使,就没有一个正常人。
  轩辕青锋沐浴归来,整个人,焕然一新,精神百倍,全然不复方才那般晦暗。
  徐千秋由衷欣赏,抓了把山楂,略微抬手,递将过去。
  轩辕青锋与之四目相对,许久,低下头去,双手接过山楂。
  此次,世子殿下并未再次收回。
  丢了颗山楂到嘴里,站起身,眺望江水,视野开阔,天空中,灰雁成行。
  二姐徐渭熊曾说过,雁阵当头,定会是一只南渡北归,皆是经验丰富的老雁。
  怔怔出神间,舒羞从船尾珊珊而来,禀告说,有一筏从徽山渡口出发,紧追不舍而来。
  徐千秋走至大船侧面,瞅见竹筏上有一眼熟男子。
  正是那牯牛大岗仪门前,被青鸟一枪毙命,穿胸而过之人。
  摇美人扇,采花贼!
  竟没死!
  徐千秋眼角泛起一丝淡淡笑意,有意思!
  江湖之中,旁门左道还真不少。
  保命本事,亦是五花八门。
  手持秋凉扇,自以为能摇出天凉好个秋?
  江湖之中,不乏此等自诩风流的江湖人士。
  二公子徐凤年却一百个不待见。
  在下大雪坪之时,三十余人,争相奔赴,摆出更换门庭的大阵仗。
  只可惜,这些好汉大侠们的马屁,都拍到了马蹄上。
  墙头草,立场不定,全给这位二公子悬尸仪门。
  徐千秋将剩下山楂放回青鸟手中,青鸟小心翼翼收好。
  望向渡江而来的竹筏,心中略有些好奇。
  一枪穿胸而过,那等伤势,这名徽山末流客卿,是如何活下来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