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席帘:此诗喻我,甚妙(求追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诗成!
  提趣÷阁。
  桌案旁,齐平一气呵成写完,心中亦是感怀,郑板桥这首《竹石》初读,并不如苏轼的词惊艳。
  可短短四行诗中,却内蕴风骨、力量。
  历史上,咏竹的诗作极多,佳作亦不少,但如这首脍炙人口的,却寥寥无几。
  一旁,席帘手持折扇,呆呆地站着,眼睛粘在诗文上,嘴唇翕动,似在默念,整个人,竟为之失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喃喃自语,重复念着,仿若被雷霆击中,作为爱诗之人,他自然能听出,此诗既是咏物,更是以物喻人。
  诗中写竹,实则写人。
  那犹如风竹般,坚毅、勇敢、顽强、执着……虽扎根“破岩”,却仍旧乐观,不惧困苦与强权,铁骨铮铮的骨气。
  尤其最末一句……慷慨潇洒,一代文人风骨跃然纸上。
  “这……说的不正是我吗?”
  席帘怔然失神。
  刹那,只觉此诗竟仿若为他量身打造,将自己一身傲骨,高风亮节展现的淋漓尽致。
  知音!
  这一刻,席帘看向齐平的眼神变了,他声音都颤抖起来:
  “此……此诗,送给我?”
  齐平点头,后退了两步,心说至于吗,不就是一首诗。
  席帘深吸口气,又道:“这诗……可有名字?”
  齐平下意识想说有,但给六先生红彤彤的眼睛盯着,咽了口吐沫:
  “请先生赐名。”
  席帘哈哈大笑,略一思衬,道:
  “此诗既写于竹石居,那……便唤作《竹石居送吾师席帘》如何?”
  ……齐平还能说什么,拱手应下。
  席帘心情大好,将纸收好,略带惋惜:
  “诗文甚妙,唯独这字……平平无奇了些。”
  齐平清咳一声,打断对方:
  “先生,我只请了半日假,这画符之法……”
  “年轻人性子就是急。”席帘笑呵呵,引齐平坐在室内矮桌旁。
  挥手间,一柄青玉质地的毛趣÷阁飞来。
  丢给齐平,道:
  “若要画符,首要的,便须一杆法趣÷阁。此趣÷阁乃我昔年所用,品相一般,堪堪玄阶法器而已,但多少比书院配发的好些,便赠予你吧。”
  玄阶……齐平双手接过,大喜过望,这诗抄的值了。
  要知道,书院里学生配发的,都是最低的黄阶下品,想要好的?也行,自己花钱买。
  席帘出手便是玄阶,虽语气轻描淡写,可实际上,着实是厚礼了。
  “多谢先生!”齐平道。
  席帘嘴角微扬,故作洒脱:
  “有了法趣÷阁,却还不够,若想画出神符,还有诸多要点,例如真元灌注时机、强弱,如何握持,维持稳定,与心神勾连……”
  他一口气说了一堆要点,旋即,开始一一指点,教导,齐平全神贯注听着,不时发问。
  旋即,开始实操。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两个时辰过去,齐平手持青玉法趣÷阁,灌入真元,在空气中尝试勾勒文字。
  却屡战屡败。
  直至体内真元消耗大半,无奈暂停:
  “先生,为何我画不成?”
  席帘无语:“你莫非想着,只学了一二个时辰,便能掌握一门术法?尤其,还是威力不俗的‘封’字符?”
  齐平尴尬,承认自己贪心了。
  席帘训诫道:
  “习练术法并不容易,你虽于此道颇有天分,却也不要妄想速成,待回去,将我今日教授要点,反复练习,一旬内,或可入门。”
  一旬,便是十天。
  席帘继续道:“即便入门,施法仍有失败的可能,等你十次施法,十次皆成,才勉强算作掌握。”
  这样啊……齐平点头记下,想了想,问:
  “那影响施法概率的因素有哪些?”
  席帘给他这新词整的愣了下,才回答:
  “很多,辟如修为扎实与否,施法时,心神冷静还是慌乱,画符动作是否走形,周遭元气是否充足,平顺……对了,还有趣÷阁。”
  他说道:“品质低劣的法趣÷阁,施法更易失败,反之,品级越高,术法的威力、施法快慢,乃至成败,都会更好。”
  齐平心中一动,想着,那若是用天阶神符趣÷阁施法,是否能大大节省练习时间?
  他觉得,有必要回去试试。
  时至正午,齐平起身告辞,结束本次学习。
  席帘笑容满面将他送走,这才急不可耐,拿出那首诗,露出笑容,扭头朝书院深处走去。
  有好东西,要和老朋友分享。
  ……
  故纸楼。
  一楼大堂内,身材纤柔,戴着水晶片眼镜的禾笙于阳光下看书,身旁,趴着懒散橘猫。
  忽然,橘猫睁开眼睛,望向窗外。
  一阵清风吹入,席帘飘然而至,手捧墨宝,吟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禁欲系女先生看着他,镜片后,眼神短暂涣散,似是迷茫:
  “你在做什么?”
  席帘一手负后,眼神沧桑,声音低沉,充满磁性:
  “三三,你不觉,此诗喻我,极为妥帖么。”
  禾笙:“滚。”
  “好勒。”
  ……
  抱朴楼。
  此乃,不修边幅,“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五先生居所,作为科研狂魔,五先生极少出屋。
  书院学子亦难得一见。
  此刻,五先生正在桌旁皓首穷经,突然,紧闭的窗子打开,席帘飘在窗外,沐浴在正午阳光里,宛若神祇:
  “老五,我今日得了一首好诗,特来与你共享。”
  五先生勃然大怒,一掌劈出:
  “你是不是有病!”
  ……
  书院湖畔,一座茅草书斋内,心宽体胖,待人温和的二先生正坐在屋内,凝视着桌上那首定风波,有些走神。
  忽然,他起身,走到门口。
  等了几秒。
  大风吹来,茅草翻飞,席帘飘然而至,宛若诗中谪仙:“老二……”
  “你可以换个称呼……”
  “温小红。”席帘直呼二先生大名:“我今日得了一首诗。”
  “你说我听。”
  “咬定青山不放松……”
  温小红耐心听完,赞叹道:“此诗甚妙,以竹喻人,正是我辈书院弟子应有之风骨。”
  席帘眼睛一亮,抚掌大笑:
  “是了,我怎么没想到,正该以此诗激励学子!”
  说完,他卷起清风消失不见。
  温小红沉默了下,感觉自己可能说错了话。
  ……
  不多时,书院青坪上,一众学子结伴朝饭堂走去,彼此笑闹交谈,突然,天昏地暗,大风起兮,草叶纷飞。
  席帘手捧墨宝,飘在半空,高声吟诵:“咬定青山不放松……”
  “是六先生!”
  “不好,快走!”
  “来不及了,捂耳朵!”
  学子们大声疾呼。
  一阵鸡飞狗跳。
  ……
  ……
  山脚,齐平突然打了个喷嚏,扭头往书院看,嘀咕:
  “怎么突然起风了。”
  摇摇头,他催动白毛黄骠马,朝衙门赶去。
  还有案子等着他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