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作者是……草堂儒道传人!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是说坐席处的读书人修身养性许久,且有所顾忌,此时会有所克制,反应相对没那么激烈。
  那围观百姓就显然没这么多顾忌,他们的议论声就要激烈许多了。
  “此诗……绝对是我平生所见咏美人之巅!若是我能写出如此雅作,还愁见不到春满楼的的茹萍姑娘一面?”
  面色白皙的书生涨红了脸,想到美处,握紧了双拳,仿佛此诗就是他写的一样。
  “哼,枉你寒窗苦读十载,竟只有如此格局?难成大器!”
  他同窗闻言高声训斥,随即对着上天拱了拱手,眼中有光:
  “若是我能作出此等极品之诗,定要把它献给当今太后!届时,荣华富贵加身,还何须贪恋一青楼女子?”
  “这……曹兄所言是极!”那书生顿悟道。
  “这首诗……我感觉,就像在形容我一样!”
  围栏观看百姓处,一妙龄女子目露痴迷,娇羞着说道。
  此话一出,顿时让周围之人对其抛去鄙夷的目光,纵使这女子面容姣好、身材婀娜,也免不了被一番鄙夷。
  此诗只应形容天上仙子,你一红尘庸脂俗粉如何能如此厚颜无耻?
  别说是这女子,哪怕是这长乐公主,在许多人看来,也配不上这首诗。
  “恐怕,在这天底之下,也只有那传闻中艳冠天下的太后娘娘,方才当得起此诗之赞吧?”
  不少人心中这般想道。
  他们几乎都在诗文方面有所造诣,越是细品,便越发震惊,越能品出此诗之妙。
  感觉,此诗只因天上有,不应遗留于凡间!
  更不应在这一场小小的文会上诞生!
  这样的议论沉浮于围栏各处,到处沸沸扬扬。
  绝大多数人的议论声都比之前大上不少,就连先前一直旁观静默不语的人,也忍不住参与了讨论。
  有些人还因为各执己见,而吵的不可开交。
  面红耳赤的争执着,几欲要撸起袖子给对方脸上来一拳。
  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无人在意的角落:
  韩沐陡然间精气勃发,似有一股恐怖的气血欲从天灵盖中喷薄而出!
  这是回馈,是浓郁的天道回馈!
  韩沐感受到了,自从那宋迎秋开始念他的诗开始,他的诗被在场如此多人听到,就有源源不断的天道回馈开始涌入身体。
  到了这一刻更是达到了巅峰!
  不可估量的气血、精气灌入了他的身体,尤其是腰身两侧,更是着重被补充的对象。
  这顿时让韩沐感觉到万分的充盈,而且充盈到快要溢出来了。
  曾经被五师姐“榨干”的精气,仿佛在这短短片刻时间尽数补了回来,并且他更快更强了!
  这种气满将溢的感觉很舒服,是韩沐以前每隔三五天才能感受到两三秒的那种舒服,差点让他没忍住喊出声来。
  “呼!”
  那短短片刻间的巅峰感觉过去后,韩沐重重的呼出一口气,目露精芒。
  他仔细的感受了下身体,顿时喜上眉梢。
  “我这初入炼气八层的境界,好像也巩固了许多!”
  韩沐心中呢喃,他现在的感觉,就仿佛已然进入了炼气八层数月之久一样,要不了多久就能触摸到炼气九层的屏障了。
  修为精进如此迅速,这着实让人惊喜!
  而且,这还只是在这些人中传播的效果。
  等到文会结束,诗文快速传播开来,他又能得到怎样的回馈?
  恐怕,他真能快速达到炼气九层,要不了多久就能入品吧?
  韩沐想象不出来,只是呼吸变得急促了些许。
  这种修炼方式,真棒!
  他心情很好,随手在所剩无几的糕点中捻起一块,投喂给了小师姐。
  林巧鱼摸着圆鼓鼓的小肚子,含泪吃下了这一块。
  ……
  庄园里暗潮涌动,而作为风云汇聚的中心,潜藏的对峙之势并未结束。
  面容倨傲的陈瀚知道,在这首诗出世后,他便输了,而且输得很彻底,没有再挣扎的必要。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事情,他再争辩什么,只会自取其辱!
  不过,尽管陈瀚心中阴沉,恨不得把眼前的宋迎秋千刀万剐,表面却仍是笑吟吟的拍手称赞:
  “好诗,好诗啊!如此好诗,先前陈某还欲与其比试一番,现在看来,是陈某自不量力了!”
  他感叹着。
  这番话,让几乎所有人都暗自点头。
  这话说的没错,那首《花弄影》与这首《清平调》比起来,确实是萤火之光与皓月之辉的区别。
  “宋兄,称赞之言溢于言表,在下便不再多说。陈某只是愈发好奇,此诗的作者究竟是何人?”
  陈瀚话锋一转,双眼微微眯起,笑道:
  “这大同书院果真是卧虎藏龙之地,竟还有如此青年才俊?”
  他似是无意的,着重在青年才俊几个字上加重了读音。
  不少人听完后愣了愣,随即若有所思。
  莫非……这陈瀚是怀疑此诗并非大同书院年轻弟子所作?
  这倒也合理,毕竟这首诗的水准,确实不像是年轻弟子能写出来的。
  但若是大同书院某个老师,甚至是德高望重的大儒所作的话。
  虽说凭诗的质量也足以让人赞叹,但放到这年轻弟子展现自身才华的文会上来,就有些欺负人了啊!
  而且,说实在的,有些丢人……像是输不起的样子。
  若真是这样,那就好玩了!
  所有的目光聚集在宋迎秋身上,宋迎秋自然也听出了陈瀚的言外之音。
  他心中不屑一笑,平淡的望了陈瀚一眼,淡然道:
  “此诗当然是青年才俊所作!作者虽非我大同书院弟子,但此诗却也与我书院有关。”
  “哦?并非大同书院之人?”
  陈瀚严重闪过一抹惊色,快速道:“那是何人?”
  这天底下,除了他们两大儒家学府,还能有其他学府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子?
  “非大同书院之人?”
  坐席处、围栏处、甚至木台上朱红阁楼里,许多人面面相觑,心思各异。
  一些人心思活络,陡然间似是想到了什么,顿时目露精芒。
  莫不是……那传说之地的弟子?
  而就在众人期待之际,宋迎秋庄重的声音滚滚传来:
  “此诗的作者,那便是……”
  他顿了顿,随即声音掷地有声:“草堂儒道传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