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李太白诗词尚可,棉衣(求全订)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灭掉吐博国,估计积攒下的道功就能兑换下一天赋。”
  “也能到金丹之境……”
  “只不过若灭吐博国,也不能灭的这么快。”
  白贵目光透过窗棂,看向刺史府外的雪域高原,心中暗道。
  以他所作的准备,他不觉得灭吐博国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吐博国之所以难灭,就是因为占据雪域高原,进可攻,退可守。
  但他从接任剑南道按察使开始,就陆续在高原上练兵,以适应高原反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加上他这么年派密间、探子前往吐博,对雪域高原上的地理条件已经摸得一清二楚。
  灭吐博……,只是时间问题。
  区别是三年灭,还是五年灭,还是更长时间,养寇自重。
  ……
  回到刺史府没几天。
  李白就给他刺史府投了名刺,名刺中还有他最近写的文章,当先一篇就是给他写的赠诗。
  “此……诗,诗才尚可。”
  “可入本候的刺史府,做一个幕僚,在本候行军之时,写诗写文章……”
  白贵呷了一口茶水,看了一眼李太白给他写的诗,微微颔首道。
  虽然诗词比较肉麻一些,吹捧他的句子多些。
  但写的诗词,妙手成文章。
  一般人难以比拟。
  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灵性。
  “多谢白都护对劣徒的赏识。”
  裴旻道谢。
  “只不过劣徒的身份有问题,其祖被流放到了碎叶城,其父李客是游侠,曾与我交好,一次行侠仗义的途中,误杀了人,故此……逃到了蜀中。”
  裴旻顿了一下,想了想,如实相告。
  以白都护的权势,很容易就能查到李白的籍贯和祖上的罪名,要是隐瞒不报,日后说不定就会有惩治。
  另外他看白都护也招揽了不少游侠儿,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故此才和盘托出。
  “此事本候已经查明……”
  “既然是行侠仗义的罪名……,也无大事,让他入府为幕僚吧。”
  白贵摇了摇头,说道。
  李太白一生都没有参加科举,就是因为祖上和他爹犯了事。在《唐六典》中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不预。”意思是,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不能参加科举。
  而如果冒籍参加,查出就是死罪。
  不过这种罪名也不难消去,结识有地位的权贵,轻而易举就能消掉。
  毕竟古代是人治。
  裴旻点头,松了一口气。
  李白有……能陪在白都护的身边,如果日后立下功劳,说不定就能请动白都护消去自家的罪名,还一个清白身。
  那么凭借他的文采,前途可期。
  ……
  开元三年七月。
  夏。
  白贵集结川西节度使和靖南都护府的三万兵马,用兵于吐博西南面。与此同时,在北面的河西道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等节度使在老将薛讷的统领下,一同攻打吐博北面。
  分为两路进攻。
  此时正值吐博的赤德祖赞赞普在位,他在景龙四年,迎娶了大唐的金城公主。同样的,现在也是吐博的强盛时期。
  在白贵西南面的精准打击之下,吐博国连连战败。
  而在北面,有老将薛讷策应,虽然偶有战败,但薛讷用兵稳重,北面唐军只意在牵制住吐博兵马,缓解西南面的压力。
  向吐博进军,就没有朝南诏国进军那么容易了。
  雪域高原上,处处受阻。
  即使战胜吐博兵,但推进缓慢。虽有白贵刻意为之的因素,不想太快灭掉吐博国,毕竟他现在的地位还不太稳固,需要军功,来塑造他在大唐的地位,但这也与吐博国难打是分不开的。
  夏季过后,到了秋冬之季节。
  秣兵历马。
  吐博使者入长安,请降。
  大唐和吐博是舅甥之盟,大唐为舅,而吐博为外甥,自称为甥。
  此时的大唐和吐博国也是打打停停,两国交往还是比较频繁。
  鸿胪寺接待。
  于是隔日,长安发来圣旨,停止进攻吐博。
  这倒不是李隆基怕了吐博、畏惧了吐博,而是现在季节不适宜,秋冬之时,对吐博用兵,不仅耗费财力极大,而且唐军一般也承受不住如此酷烈严寒的天气。
  故此吐博使者请降,李隆基在先前询问过白贵、薛讷等大将之后,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
  等明年暖和之后,再行进攻吐博。
  而与此同时,白贵上奏,称发现一种丝织物,名为棉花,有御寒保暖的功能。
  他也造出了轧棉的搅车。
  并且献上了几件用棉花缝制好的棉袄。
  “此棉花,是利国重器!”
  “以往我国子民、军队缺少御寒衣物,所以寒冬之时,出兵大为不利,此时有了棉衣,可供取暖,更方面,胜于羊皮大氅……”
  “白卿也不愧是从秘书省出来的秘书郎,博通古今,竟然连这等造物都能想出来。”
  “此搅车就……命名为白公车,流传后世!”
  李隆基对群臣说道。
  “陛下,此物不仅利于军事,也利于民生。”
  “以往百姓只能以茅草塞在麻衣之中取暖,现在林邑候发明此棉衣,可以让天下百姓避寒,有功德于社稷民生啊。”
  姚崇叹道。
  仅此一件发明,足以让一个人流传青史。更何况此物是白贵这个大才发明出来的,可以预料到,今后提起棉花,必然提起白公车。
  回到后宫。
  白贵送来的几件棉衣,李隆基打算赏赐给妃嫔。
  “皇后怀孕已经数月,此棉衣比一般的毛皮、丝绸更为柔软,皇后可拿一件。”
  他说道。
  “谢陛下。”
  王皇后微微福礼,身边宫女上前领了一件棉衣。
  棉衣或许在后世不珍贵,但正如欧洲历史上,锡比银还要贵的多,谁要是能有一套锡杯的餐具,那就是大富豪了。
  现在的棉衣也是同理,或许用起来可能不如其他的丝织品,但胜在稀少。
  物以稀为贵。
  何况是剑南道上供的贡品。
  “武婕妤你也有孕,也拿一件棉衣御寒。”
  李隆基微微颔首,又赐一件棉衣给武惠妃。
  “是,陛下。”
  相比较王皇后,武惠妃面对皇帝可要恭敬地多,亲自上前领取棉衣。
  待触摸到棉衣时,她感觉手心一软,远比其他面料要好得多,惊叹之余,她想到了远在剑南道的白贵,征了征,俏脸微红,有些气喘。
  怀孕之后,体力不胜往昔。
  所以有些累。
  她慢步走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李隆基又分了剩下的棉衣,给后宫的妃嫔。
  每年各州的贡品,基本上都是如此惯例,一部分赏赐给后宫妃嫔,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则封入内帑。
  “这棉衣给你们也不是白给的……”
  “此物于国有大用,林邑候将棉种已经送入长安,朕将发布诏令,命全国都种植此物,而你等乃是朕的妃嫔……,皇后,你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宫中也需种植此物,就劳你操心了。”
  “不过你有孕在身,也不必太忙碌。”
  李隆基沉吟一声,开口说道。
  天下以农为本。
  劝课农桑,是每年官员所必行之事。
  在宫中,也有专门供皇帝开垦种植的御田。
  现在他看到这棉花的好处,而男跟女织,棉花与女子定然分不开,所以需要后宫做出表率。
  “是,妾身知道了。”
  王皇后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这是应有之理,同样这也是证明她后位尚在的一种手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