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插秧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蓝辕出生一月后,春耕播种的季节来临。
  作为迁移后的第一季,有一个好开头非常重要,蓝田让小部分人继续种植粟和小麦,大部分人则要学习种植水稻。
  当时在北方也有稻米,但旱田的产量不及粟,所以种植得非常少,即便如此蓝田也叫人带来了北方的稻种。
  老百姓对蓝田狂热崇拜,但大部分人对种稻不熟悉,所以都等待这位典农都尉手把手的教。
  蓝田准备按种稻的流程,先教会那五十名学员,再通过这些人分批次扩散出去。
  在耕牛稀少的情况下,新迁入的百姓有些新田还没翻完土,正好给出了一个时间差。
  首先是选种育苗,迁移过来的农人对选种还是熟悉,无非是颗粒饱、品相端正的种子,但对于种子的处理就是一门学问。
  选出的稻种要先拿到太阳下晾晒几日,由于盐的稀缺性和没有消毒溶液,蓝田只能把种子进行简单清洗处理。
  用来育苗的田,提前播撒了草木灰、绿肥等物,在处理完种子之后,就可以催芽播种。
  在育苗期间,那五十名学员将所学的知识继续传播,蓝田则偷闲回家抱儿子。
  临武当地的百姓也种水稻,看见这些新来的人如此费时费力,所有人都觉得很奇怪,心说这北边来的人还不如我们会种?
  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薄膜,秧苗在培育期间容易受冷,蓝田就让人晚上用薄布覆盖挡风,到了白天再拆除遮挡吸收阳光。
  在资源都匮乏的古代,一切都需要通过人力来完成,幸好没有娱乐活动分走时间。
  老百姓现在最大的娱乐就是种庄稼,最基础的需求就是吃饱饭,所以即便有些辛苦,大家也都干劲十足。
  当秧苗长到三五寸就要分株插秧,这就是种稻最辛苦的时候,因为需要全天候躬着腰,是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北方的旱田相对容易一些,现在要把每一株秧苗,按比例间隙稳固地移植到水田中。
  插秧手艺熟能生巧,通过不停的经验积累会越来越好,这段时间蓝田让他们中午加餐,因为实在是耗费体力。
  插秧要控制田中的水深,只要不露出地皮即可,加上新开垦的土地偏硬,所以深插秧能让苗牢固。
  如果几年后土壤变软,插秧深度就要酌量变浅,否则秧苗因为自身重量下沉后,会容易飘苗。
  插秧结束后,家家户户的汉子都躺了几天,经过这一季的种植,他们又多了一项生存技能。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因为新开垦的稻田临近秦河,所以引水灌溉非常方便,后期关键就是除杂草和驱虫,这些都是农人们已经很熟悉。
  到了蓝辕满百日之后,临武的气候已经变得暖和无比,新种植的水稻已经到了抽穗期,这个时候要适度的追肥来提升产量。
  除了草木灰之外,庄客们担来人畜的粪便浇灌。
  在新建迁移住在的时候,蓝田除了给百姓规划房屋位置、大小,还强令每家每户作旱厕。
  修建旱厕既能控制疾病流传,还能在耕种时通过稀释增加肥料。
  看着青青的禾苗,蓝田感到生机盎然,就仿佛蓝辕一样给人希望。
  “先生,这些禾苗长势很好,几个月的辛苦总算没白费,也不知道是不是会比粟米的产量高?”高顺在旁问道。
  “可能差不太多吧...”蓝田说道。
  由于不是高产的杂交水稻,想达到后世可怕的产量几乎不可能,研制杂交稻的过程相当复杂,蓝田凭一己之力几乎不可能完成。
  “哪为何不仍旧种粟谷?先生也不用费力再教。”高顺一脸不解。
  蓝田微微一笑,“北方平原打仗多用骑兵,南方多丘陵山地适合步兵,这种庄稼跟打仗一样,也需要因地制宜,这南方温和多雨,比较适合喜水的稻谷生长,况且他们也都乐意学。”
  “先生的话,每每皆有深意。”高顺心说你教活命的手艺,这些农人自然趋之若鹜。
  “希望稻子少病少灾吧。”蓝田自言自语。
  没有农药、化肥、机械等辅助,在古代想要增产与丰收,很大程度还是看天吃饭,蓝田只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尽可能地让百姓多获收益。
  “说起用兵,甘将军他...”高顺欲言又止。
  “有话不妨直言。”蓝田见状问道。
  “甘将军任县尉以来治安良好,但对于一些作奸犯科的越人百姓比较粗暴,这和先生的促进民族融合与怀柔政策有些出入...”高顺素来快人快语,但甘宁颇得蓝田重用,他本不愿意在背后说人坏话。
  “对汉人百姓亦是如此吗?”蓝田又问。
  高顺点点头,“嗯,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就没什么问题,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虽然说要对待越人友善,但也不能听之任之,这一点甘兴霸做得很好。”蓝田肯定道。
  “先生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其实甘将军不但维护临武的治安,还疏浚河道帮百姓引水建渠,仅仅当一县尉有些屈才。”高顺说道。
  蓝田哈哈一笑,“咱们的高将军不是更屈才?只要你们愿意,将来有的是机会。”
  “我的使命还是守护主公,当然还有先生和小主人。”高顺凛然说道。
  蓝田望着远方叹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在高顺有出神之际,蓝田继续说道:“这些日子我带人种稻有些感悟,其实军事上也可以参考,空了把兴霸聚集起来,咱们商量下教一批将校学员出来?”
  “将校能够教出来?这都是按军功论的...”高顺提醒道。
  “升迁自然要依军功,但若想人尽其才,就尽可能给他们创造机会,有人擅陷阵、有人擅调兵、有人擅哨探、有人擅后勤,只要有人点拨就能见效,但这种营中的军务,需要伯平这样的将才去发现,源头有活水才不会枯竭...”蓝田说道。
  高顺捋着胡须问:“先生此法有用否?”
  蓝田点头道:“我觉得可以一试。”
  高顺道:“那我和甘将军合计一下,从每人营中挑出二十名士卒作学员,到时候先生讲讲怎么教。”
  “这事我乐意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