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林如海托孤立遗嘱(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此刻的林埠孝和林梦鲤则不这么想了。
  林埠孝几乎是用吼的道:“爹!你是不是病糊涂了?
  俗语说得好,千里做官只为财!
  你方才也说了,这些都是你做官几年的人情走动,这些事朝廷也是默许了的,怎么好好的就要给朝廷?”
  “咳咳,如海啊,你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妥?
  且不说你就算把这些银子都上缴朝廷了,朝中上下会不会说你好,你连着收礼送礼的账目都交上去,那要得罪多少人?
  如此一来,咱们林家还如何在江南立足啊!”
  林梦鲤显然想得更多,说得也更委婉。
  “咳咳,清者自清,别人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我只求问心无愧。
  咱这一支几世沐圣恩,我又怎能做出这等蝇营狗苟之事?
  埠孝,往后你也别想着四处钻营,只守着那些祖业过安稳日子也就罢了……咳咳……”
  “爹!过安稳日子也要银子啊!三十五万两,三十五万两……”林埠孝咆哮道。
  “埠孝,钱财乃是身外之物,何必将它看得如此之重呢?
  往后有了时间你还是要读读些书……
  咱们虽然是世袭的勋爵,也算诗书传家了,你切不可淡忘了……
  瑞儿我侄,这里是账目并银票,你受累替我带到京师献给皇上吧……”
  林如海将枕畔一个小檀木盒子指了指说道。
  听说那小盒子里便是如此巨额的银票,林埠孝再也忍不住了,扑上去说道:
  “老东西,你脑子糊涂了,还是由我来做主吧!”
  一旁的黛玉自然知道林如海的人品,知道这是父亲的本意,听林埠孝口出不逊早就厌烦,如今见他要来抢便起身拦住了:
  “我爹的话你听不懂么!”
  林埠孝满眼满脑子都是小盒子,哪里顾得上黛玉,只一推说道:
  “家里大事,哪儿轮得到你说话!
  你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怎么留给林黛玉那么多嫁妆?”
  黛玉打小体弱,是一阵风都能吹倒的,哪里禁得住,哎哟一声便朝一旁倒去。
  林埠孝也不理会,又去抢那盒子,可却觉得脖领子一紧,那手也停住不能往前了。
  “贾瑞,你拦着我干什么?这是我们家里的事,你管得着么?哎哟!”
  不等他说完,贾瑞已经一嘴巴响亮的抽在了林埠孝的脸上。
  林埠孝没想到贾瑞会动手,又挨了两嘴巴才反应过来,伸出手来去抓贾瑞的脸:
  “好搓不类,还动起手了!滚哆恩妈个青膀咸鸭蛋!”
  可这林埠孝好歹也算是大家子弟,虽不能和林如海这一支比,也是打小养尊处优惯了的,哪里能是贾瑞的对手?
  更何况,贾瑞不知从何处掏出了一块板砖……
  正打得起劲,只听黛玉哭到:“爹爹!”
  贾瑞也住了手起身去看,只见气怒之下林如海已经昏死过去。
  忙用手去探鼻息,哪里有气出来?又听了听心跳,弱不可闻。
  “起开!”
  贾瑞巴拉开伏在林如海身边恸哭的黛玉开始给林如海按压胸口,想想嘴对嘴吹气,还是算了……
  “贾瑞,你给我等着,今日之事不算完!”
  林埠孝爬起来捂着滋滋冒血的脑袋撂下一句狠话就跑了。
  黛玉也是好一会子才回过神来,就去巴拉贾瑞:“你做什么!”
  “救人,别捣乱!”贾瑞不耐烦的说道。
  其实林如海不过是身体虚弱,又加上急怒攻心一时昏厥,呼吸和心跳虽然都微弱,却没有停止,根本不需要心肺复苏。
  被贾瑞咔咔咔一顿猛按还真回复了意识,叠声的狠咳嗽了一阵,贾瑞方停了手。
  黛玉见林如海醒过来忙又过来拉着手哭到:“爹爹,可好些了?”
  林如海好半晌才止了咳嗽,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看样子是不大好。
  却看了看一旁的贾瑞,又看了看身畔的盒子。
  贾瑞叹了口气,将盒子捧在手中说道:
  “姑父只管放心,这个箱子我定然原封不动的带回神京交给皇上……”
  林如海脸上漏出欣慰之情,又看向黛玉,眼中都是慈爱和不舍,许久才又转头对贾瑞道:
  “拜托……”
  林如海虽然没有当场去世,可身子却更加虚弱了。
  每天清醒不了几次,更是水米难进。
  黛玉则是每日陪伴在林如海身旁小心事奉。
  贾瑞一开始还怕林埠孝这龟孙又找事。
  可连着两天都不见人影,想必是等着林如海归西了才会现身了。
  林如海能将三十多万两银子都交出去这事还是深深震撼了贾瑞。
  还有最后那句拜托,他也能猜出来是林如海想让贾瑞往后多照顾照顾黛玉。
  可这个没了爹娘的可怜孩儿,贾瑞要怎么照顾啊?
  原著中林如海死后黛玉在荣国府里生活,自是吃穿不愁的,她真正需要的照顾是和惜春一样的心理干预,自己哪儿有机会去天天给她解心宽?
  且黛玉最后香消玉殒,关键还在于心病,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无奈无助,是自己和宝玉的事无人做主,痛失所爱的心死。
  贾瑞也不想去打扰他们父女两个最后的时光,也没了兴致再去赴宴,推掉了几处的盛情邀请,每日里只带着葛虎等人在扬州城中闲逛。
  除了看看风景和美女正事还是要办一些的。
  光拿着林如海的调查报告回去交差贾瑞总觉得对不起这个将死之人。
  几天下来,贾瑞便明白为何扬州这等富庶之地居然连盐课都征集不全了,官盐根本就没人买!
  甚至有的铺子里会公然卖私盐。
  同样都是盐,品质都差不多,价钱却差了一倍有余,且官府都不管买卖私盐,谁会傻到去买官盐?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官商勾结。
  盐商们早就和官府中人串通好了。
  他们卖官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真正能给他们带来暴利的还是私盐。
  真正的大私盐贩子其实正是这些能拿到盐引的官定商人,也是他们不遗余力的打击小私盐贩子。
  贾瑞叹了口气:这病根子不除,私盐就不会杜绝。
  正不知道去哪里,却听见后头有人唱到: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
  贾瑞心中一喜,寻声找去,果见一癞头和尚正自靠在墙根晒太阳。
  “太爷爷!”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