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支前民工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四八二章支前民工
  “我是认真的,”
  李涛收起笑容,瞥了眼夏博敏,低声道,“你自己的终身大事再不解决,兄弟们怎么办?”
  “额……”
  林啸脸一红,顾左右而言他道,“先不说这个,再跟你们说件正事……”
  “什么?”
  “城里……不是有很多外地难民么,我给你们减轻点压力,”
  林啸咬了咬嘴唇,说道,“你们帮我招募几千随军民工,跟我去扬州,怎样?”
  “要多少?”
  李涛立即反应过来,急问。
  粮食如此紧缺,城里吃饭的嘴巴,自然越少越好。
  “五六千吧,”
  林啸略作思忖,说道,“身强力壮的优先,有工具的优先,老家在江北的优先……”
  “能再多点吗?凑满一万咋样?”
  见林啸白了他一眼,他旋即哂笑道,“七八千也行啊。”
  “好吧,就八千,不能再多了,”
  林啸摆摆手,摇头道,“不过,船你们自己找啊……我本来是打算,到了苏南再招的……”
  “得得得,苏南那边不是还得招募工人么,”
  李涛连忙打断他,转头对夏博敏嚷道,“小夏,听到了没,八千人,明天就发榜征召啊……”
  “好,”
  一旁的夏博敏咧咧嘴,随即却犹豫着问道,“待遇……怎么算?”
  独自领兵作战也已有一年多,对于后勤问题,夏博敏自然已经了然于胸。
  上万人的野战部队登陆远征,在这个粮食奇缺的年代,又适逢青黄不接之时,大批的军用物资,确实都需要随军民工随军运输,否则,部队一深入内陆就要断粮。
  所以,将粮食补给,从后方集中点运到前线部队,是战时动态补给线的主体。
  而千里调粮,在这个落后的农业社会,想要在方圆几百里的当地抽出这么多的劳动力,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然需要牵扯大量精力的复杂组织。
  而他的老领导林啸,这次北上,身边再也没有这方面的帮手。
  从这个角度来说,手握充足军粮的林啸,实际上并不算单纯的帮他们解决粮食供应的窘境……
  “还能怎么算,老规矩呗,”
  李涛挥挥手,当即大包大揽道,“你只管张榜出去,回头我和老林解释。”
  “好嘞!”
  之前的经验使李涛认识到,在这个时代,大量民工的动员,只靠由上而下的命令和惩罚,恐怕无法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必须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毕竟,刚刚解放他们的讨虏军,使难民们尝到了甜头——即便赖在杭州不出工、不出力,也能领到救济口粮,至少再也不用担心饿死街头。
  他们已经意识到,新的官府貌似与众不同——他们无法容忍百姓被活活饿死这种事情的发生。
  所以,李涛十分清楚,在这个空前复杂的年代,最核心的动员工作,是量化民工的劳动报酬,并和物质、精神奖励挂钩。
  直接的物质奖励,首先就是各种形式的工钱——在当时的环境下,单纯的银钱不一定能打动民众,必须以实物,尤其是粮食的发放为主。
  另外,从长远来看,不同的民工参战程度不同,生活待遇也必须有所区分。
  粗略地说,民工待遇主要分“供给”与“包运”两类。
  其中,“供给制”主要针对常备民工,常备民工的任务,基本相当于旧明军中的杂役兵,所以应该享受部队战士的待遇。
  李涛知道,这样做的好处是,必要时可以择优征召他们入伍,补充部队的减员。
  而更多的二线临时民工,一般由后勤兵站提供伙食与茶水,另外还需发放一定数额的银钱以贴补家用,以免失去强劳力的一家老小受冻挨饿。
  为了保证二线民工积极性,在“工钱低于商运,但又要使其有利可图”的原则下,在物资送达后,民工每运输百里,就可以拿走运量的一成作为提成。
  以运输工具最好的大车队为例,一辆车两人两马(骡),一天的运程能拿到20斤左右的报酬,如果全队能够较好地协调伙食支出,计入来回消耗,全程每人每天能够额外赚到大概4斤粮食作为额外的工钱。
  这个报酬已经有相当吸引力了——至少高于这个时代普通长工每月百斤工钱的水平。
  在之前的长途征战中,李涛和夏博敏他们,就已试用过这套方案——以充裕的报酬保证了民工的积极性。
  为了在标准混乱的农业社会精确计算物资,李涛他们还组织人力,同步下发了日历与秤砣、标尺等标准度量衡工具——这有点酷似秦始皇出关东征,灭六国的同时统一度量衡。
  当然,他们也发现了弊端:一旦补给线超过500里,运量补助将超过货物本身,代价巨大……
  最大的难点,是民工的动员与管理,由于以人力运输为主,不得不将民工分门别类进行量化管理。
  在李涛的长远规划中,他将民工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划分。
  按支前状态的不同,他将民工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随部队移动,负担军事后勤,脱产三个月至半年的常备随军民工;第二类,是负责把后方的粮食运到前方后勤站,脱产一周到三个月的二线转运民工;第三类,是把自己的粮食从乡村运到周边集中点,不脱产的民工,由于战乱和季节的关系,暂时还没有要求农民交公粮,所以这类民工暂时空缺。
  按工种的不同,他又将民工分为担架、挑夫、小车、大车工等。
  以地域来源,又划分为支队(府)、大队(县)、中队(乡)、分队(村)等组织级别,在不同等级的“队部”里,将派有人数不等的脱产干部进行管理,主要由民工所在地抽调地方干部组成……
  精神荣誉方面,除了土改之后形成“驱除鞑虏,保家卫田”的大背景之外,他们还在民工中广泛开展“立功运动”。
  立功运动以民主互评为基本方式,量化换算,五个三等功可“兑换”为一个二等功,五个二等功又可兑换一等功,而特等功则需要部队“首长”或者省府级负责人特批。
  虽然在原则上,除了奖状外,立功并无其他的物质奖励,但对于底层普通农民而言,部队和政府所授予的官方荣誉,也是一种自古难得的奖励。
  而且,作为政治上积极可靠的保证,立功民工回乡后,无论是参政、参军,甚至提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先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