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羊羊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辽人送给宋人羊,别管理由是什么,总而言之,对于宋人而言,天下还有这等好事。
  之前都是我们送给辽人钱帛,什么时候轮到他们送羊给我们了,真是稀罕的一件事。
  当辽人驱赶着数万头羊来到汴京的时候,有不少百姓都出来观看。赵祯没有去,赵昕也没有去,本来也算不得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若是有朝一日大败辽朝,逼得他们不得不进贡,那倒是值得大肆庆祝一番。
  三万头羊,于辽人而言不值一提,对于宋朝而言,其实也差不多。一旦两国开战,光是开战第一天需要筹备的物资,就远远不止这些。
  三万头羊,可买两国和平,无论是对辽朝,还是对宋朝,都是一件好事。
  赵祯在宫廷里迎接了辽朝来使,带他参观军士操练,以宣扬国威。赵祯想要借此逼迫辽朝让出更多的利益来,而使者的目的则是打消宋朝狂妄的想法。
  双方的谈话内容大致如下:
  宋:“听说你们打西夏的时候输了,连皇帝都灰溜溜地跑了。”
  辽:“这是因为我们皇帝仁爱宽厚,本来便是为了教训西夏一顿而已,没有想着灭国。另外根本没有输,是你们听错了,这些羊不就是从西夏俘获而来的吗?”
  宋:“能够俘获这么多的羊,为什么要送给我们,是怕我们北上吗?”
  辽:“我们能够生擒元昊遗孀,大败没藏讹庞,你们宋人又取得了什么胜利呢?我们为什么要怕你。只不是为了两国兄弟之好,得了好处之后想着分给你们一些而已。”
  宋:……
  赵昕不忍直视,辽朝使者的气焰,嚣张得不得了,自从庆历增币的事情发生之后,对方就一直拿宋朝败于西夏这件事情来说事,每次都搞得宋朝很没有面子。这也是赵祯执意伐夏的重要原因。
  战场上失去的东西,在谈判桌上,无论如何也取不回来。可怜这满朝诸公,百万文士,不想着在战场上取胜,反倒以在谈判桌上扳回劣势为荣。
  是的,能说会道也是一个本事,不能够说外交战线上的同志没有贡献。但是无论如何,最多是维持平衡罢了,想要取得利益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家若是不想和你谈了,真要掀桌子,你又能够为之奈何呢?
  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辽朝使者的言语,搞得赵祯又郁闷了一整天,本来是连这些羊都不打算要了。
  辽朝使者道:“我主赠羊以和两家之好,宋主难不成是不想要这兄弟之好了吗?”
  最后,赵祯捏着鼻子将这些羊接了过来。赵昕看着都屈辱,所谓兄弟,俨然主仆。
  辽朝使者离开后,赵昕主动请命道:“望父皇将这些羊交给儿臣,儿臣愿以五百文一头买下。”
  若是往昔,赵祯定要与赵昕谈一谈价钱,可是如今,赵祯被辽使恶心地心情烦闷,也懒得在乎这几百千钱,挥了挥手道:“一切随你。”
  赵昕谢恩之后,便来到城外观看这些羊,不得不说,辽朝这次送来的羊,品质还是很不错的,都相当地壮硕,不少母羊还怀着小羊,肚子鼓鼓地。
  毕竟目的是缓和两国关系的,真要是送一群老弱病残的羊来,赵祯认为这是辽朝对他的羞辱,不必真的北上,只要减少增币,甚至是不给岁币,辽朝的损失还要更大一些。
  赵昕看着这无数头羊,脑海中突然想起了后世英国开始工业**前进行的社会变革,“羊吃人”。这羊身上可谓是一身的宝,且不说肉,单论羊毛,便是进行毛纺织的上好原料,而英国工业**最先发动的行业,便是纺织业,吸收庞大的就业群体。
  当然,赵昕不可能真的让羊吃人,儒家社会,仁义当先,要是这么做,怕是要被国人赶出都城。
  但是羊毛确实是上好的原料。一锅炖了自然是吃得舒服,可是哪里比得上源源不断产羊毛。
  想要养羊,未必真的需要让羊吃人,完全可以让人羊和谐共处。这里就需要发挥**传统智慧了。
  西汉之时,汉武帝为了鼓励民间养马,专门颁布养马令,为之后北征匈奴提供大量战马。几十年后的某人想要学,结果不如人意,保马法,保到最后,人马两空。虽说减少朝廷负担,却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是的,赵昕的想法,便是让百姓养羊,由他统一收购羊毛,也算是百姓增收的一个手段。
  想法出现之后,接下来,便是让下人讨论此事,并且贯彻落实便是。
  三万头羊,赵昕几乎是免费送给百姓养,除了病死需要赔一趣÷阁钱外,百姓只需要割割草喂养便是。
  在大好政策支持下,百姓领养激情无比浓厚,三万头羊,一个开封府便全部消化一空。不仅如此,赵昕更进一步在报纸上发表消息,但凡是家中养羊之人,皆可剪取羊毛贩卖。
  赵昕为此专门组织一批人下乡采购羊毛,而且出价颇高,至少养羊的收益远比养鸡养鸭高,由此带动百姓养羊风潮。
  数日后,赵昕得到了织布厂生产的第一件羊毛制品,是一件衬衫,做工不算是特别精美,不说和蜀绣这样的一流手工业品媲美,便是最基本的图案都没有,简朴至极。而且夏天穿这个,也显得过热,身上都要捂出痱子来。
  但是,这件衣服的价格只有三十文,和那些动辄百文的衣服比起来,不知道多保暖,有这么一件羊毛衫穿在身上,冬天因极寒而死的百姓应该会少一些。
  最关键的是,一旦形成流水线生产,完全能够将价钱再压下来。
  如何用羊毛制造出夏天能穿的衣服,是织布厂的事情,赵昕要做的,是将这些羊毛衣服推广出去。
  其实,也不必赵昕用心推广,价钱就是最好的说明书,三十文一件的冬衣,这还不买一件,等到冬天来临又是冻得连门都不敢出一步。
  单此一项,在接下来的八月和九月两月,赵昕就进账超过五十万贯。赵祯人都看傻了,几次想方设法想要插一脚,赵昕一直不睬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