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黄河又闯祸了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整个皇佑元年,就降水而言,算得上是缺水的年份,毕竟去年下了好几年的水,也该歇一歇了。
  但是就是这样缺水的年份,三四月份冰雪消融,带来的河水暴涨,还是引发了黄河泛滥。黄河已经脆弱到了这个地步,稍微有一些风吹草动,便是局部崩塌,再过几年雨又下大起来,又是全线崩塌。
  为什么说庆历八年的这场黄河改道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大灾难。
  因为真的是从这一年开始,整个北方的精华地区,陷入了无休止的没落趋势,好像是堕入了深渊当中一样,想要阻止她堕落,最终则是将一个王朝一起给埋葬了。
  而这次泛滥,在史书上的记载只有九个字,“河合永济渠注乾宁军”。
  若是九年义务教育接受全了的话,应该还记得隋炀帝开大运河,是通过四条河渠沟通五大水系,其中这永济渠便是最北边的一条河渠。
  当黄河之水裹挟着无尽泥沙冲入了永济渠的那一刻,也就宣布这京杭大运河北段,变成半荒废状态。
  为什么说是半荒废,因为黄河水进去了,虽然凶险,只要胆子大,还是能够通行的。什么时候完全荒废,就是泥沙将永济渠填满,开始寻找新的河道的时候。
  对于北宋王朝而言,黄河母亲这一次不经意间的摆动身体,带来了数以百万贯的损失,倒不是说淹没了多少地方,这次比较安稳,毕竟枯水年份,翻不起风浪来。
  那这百万贯损失去了什么地方呢?便与这永济渠有关。作为沟通南北的关键性渠道,北宋驻守在河北边防的数十万大军,基本上是靠着这条河道运送粮食衣服及其他生活物资的。
  好了,现在永济渠通行不了了,往北的一切物资需要依靠人运马拉,带来的运输损耗,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日后收复燕云,又增添了一个难题,需要筹备更多的物资。
  屋漏偏逢连夜雨,华北地区元气没个三年恢复不过来,又发生这一遭事。军队的粮食肯定是不能断的。而原有的漕运体系半崩溃,意味着需要从河北地区吸血,获得足够多的粮食,又是压在河北人民头上的一座山。
  赵昕在知道这事之后,都在为赵祯默哀,也是为自己将来默哀。人人皆言宋朝弱,但是就天时而言,真的是背。
  汉唐两朝建立以来,都经历有长达上百年的温暖期,积蓄了足够多的粮食,国富民强。而北宋先天畸形,后天不利,真是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若是赵昕当政,眼下会选择裁兵,而赵祯的选择则是让边军南下,裁兵后大概率会出现成建制的山贼,还是由财政养着。
  一些所谓的河北边军,竟然被调到了江淮地区去。是不是听着很可笑,再往南是不是要调到岭南去。
  没有办法呀!没有粮食,留在河北就是饿死,不如南迁到江淮,减省粮食在运输途中的损耗。
  很多人连一个小家都治理不好,却喜欢对历史上的君臣指指点点,若是真的他们上手,恐怕就是秦二世翻版。
  黄河侵袭永济渠这事,最终还是烧到了赵昕的身上,赵祯希望赵昕再接纳一批灾民。
  赵昕并非无情无义之人,眼下国难在前,处理不好,一旦河北地区形成大规模的民乱,就是亡国之始,作为太子的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赵昕问道:“还有多少灾民?”
  赵祯苦笑道:“河北处处是灾民,河东大半是灾民,若是处置不好,大宋国祚便断在朕手上了。”
  从去年开始,赵祯以肉眼可见地衰老,起初不过是一根白发,到现在,已经是三分之一的白发,可见这段时间他的压力有多大。
  “当务之急,在于拨给粮种,广开荒田。昔日黄河旧道,眼下亦可募民开垦,正是上等好田。”
  “便是如此,不过杯水车薪。淹没之地多为上千年之熟田,沟渠纵横,水利完善。那黄河滩涂之地,如何比得。”
  “既如此,便只有一法可行。”
  “何法?”
  赵昕口中缓缓说出几个字来,“使民南迁!”
  “南方亦多有主之地,想要占他们的田,可是不易,怕是会生出事端来。”
  “哪怕是自高山之上开垦梯田,也容易过垦种河道滩涂。究竟是选择饿死在当地,还是南下讨个生活,灾民们心中明白这个道理。”
  “高山密林之间,多有瘴气毒物,只怕百姓多有病死。”
  “眼下河北疫情不绝,与南方那等地界何异,况且南方密林,亦多有药草,用以自救制药,则是不难。儿臣亦有意于南方开办医药公司分公司。”
  “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考虑几日。”如此巨大的工程,牵涉千家万户的利益,破坏朝野平衡秩序,赵祯变得优柔寡断起来。
  “父皇再考虑几日,只怕逃往辽朝的百姓又更多了。”
  赵祯咬紧了牙关,听着颇不是滋味,却明白赵昕所言是为真实,去年河北的人口就已经少了许多,除了因黄河泛滥而溺死者,还有一些人,则是北上求生。
  赵昕跪下请命道:“请父皇当机立断!”
  赵祯吐出一口浊气,终是下定了决心,“便依你之言。朕这就颁下诏书,着灾民南下,让沿途州县供给粮食。”
  赵祯如此果决反倒让赵昕有些不适应,问道:“父皇不与二府宰执商议此事吗?”
  “心意已决,便无需再议,由他们执行便是。这些人莫不是真的以为与天子共治天下不成。”
  赵昕听见赵祯最后这句话,由衷地笑了,这才是天子该有的气魄,朝赵祯谢礼后离去。
  推动北方人南下,赵昕筹谋已久,最根本的原因是随着气候变迁,北方已经变得不适宜居住,而南方的人口承载力尚未到达极限,还有挖掘的潜力。
  而黄河改道这等大变故,无疑是为赵昕这一谋划提供直接动力。若不是黄河改道,或许河北人更愿意闯西口,走关东,毕竟处于相似纬度,更适合那里的气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