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八仙问路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女孩吃完剩下的两份白米饭终于饱了。
  这让沈秋联想起当初自己身无分文,连续饿了两天没吃饭的时候,在街头碰到以前的同学,同学请他吃了四份黄焖鸡米饭。
  当时同学的表情反应跟他此时此刻是一样的。
  “沈师傅!我吃饱了!我们说正事吧!你能不能帮帮我!”
  沈秋让左小青给女孩倒了一杯温开水:“别急别急,喝口水缓缓劲,你也叫我沈大哥吧,章总介绍来的就不要见外了!”
  “嗯!谢谢沈大哥!”小女孩闷头喝了一口水,低头从随身的旅行包中拿出来一袋子橘子:“沈大哥!这个橘子是带给你的,我们家本来就很穷,也找不出别的送你,来的时候就给你摘了一袋子橘子!”
  沈秋伸手还能感受到橘子皮的热度,总共十二个橘子裹在秀娟的背包中。
  这让沈秋备受感动,小姑娘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不舍不得吃一口摘来的橘子,如今这个世道、如今的京城之地恐怕很难再见到这样单纯的丫头了。
  “行行行,秀娟沈大哥谢谢你!来来来!你坐下!需要沈大从哥帮你什么忙?"
  秀娟晃动小脑袋认真点头,随后怀里小心翼翼的掏出来一副卷好的画卷,并且将画卷平坦的躺在沈秋的面前。
  这是一副横轴的画卷,装着画卷的袋子虽然是脏兮兮的,但秀娟保存的很细致,里里外外缠绕了七八道的保护膜,由于保管得当,整幅画的品相、表面都非常的干净,只是纸卷的表面略微的发黄、发暗、这些都属于一个正常的年代氧化迹象。
  再来看这幅画的内容,这幅画的主题是一副八仙过海的画作。
  只是让沈秋颇为奇怪的是,画作上的主题虽然是八仙,但却只有其中的四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其它的四仙却不见了踪迹。
  从这幅画的情况可以看的出来,八仙过海的画作是分为两部分来创作的,因为这幅画的中间空开了一个椭圆形的留白,也就是说这幅画还有另一半的存在。
  其实这种画作的创作手法,在古代并不稀奇,唐伯虎就曾经曾经就有一副《春香牡丹园》也是这种横幅分离式的创作方式。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曾经有一副一米八五的画作是分三段下来创作的手法。
  这种分离式的创作手法,可以进一步的细化主题细节,更加完整的展现画作的内容。
  再来看这幅画的落款,右下角的部位留着一个正方形的印章,印章当中清楚的刻着两个字,反、木。
  沈秋只看了一眼,就马上辨认出这是谁的作品,因为在历史中,用这个方式印章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乾隆年间鼎鼎大名的扬州八大怪之一的郑板桥。
  “这幅画应该就是郑板桥晚期的、也是比较特殊的一副作品《八仙问路》。”
  “沈大哥?这是郑板桥的作品?”左小青拖着粉嫩腮红疑惑不解:“郑板桥不是专门画竹子很出名的吗?怎么也会画人物的画作?”
  沈秋摇头说道:“郑板桥专注画竹子没错,但不等于他不去尝试画别的,这幅《八仙问路》应该是他的后期作品,你看这几个人物的刻画,每个人都刻画的有血有肉、饱满立体、尤其是这个八个神仙身上的仙气,犹雨雾缭绕、不染凡尘俗气,虽然郑板桥的竹子画的好,但我要说的是,这几个人物也画的极其优秀!”
  “沈大哥?那我家的这幅画是不是真迹?我在江城的时候找到过章总,章总说这幅画是半真半假?这又是什么意思?”
  “没错!”沈秋点头表示理解,指着最前一个人物,也就是画作中铁拐李的形象说道:“你们仔细看这铁拐李的刻画,从他的下半部分开始看起,是不是觉得他下半部分的趣÷阁墨偏淡了许多,这么以来就跟他的上半部分、以及其它区域的刻画区别了开来。”
  “按理说一个成熟的画家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低级错误,尤其是郑板桥这种名气斐然的大家,许多人都觉得这是个破绽,其实我告诉你们,这幅画本身创作出来的时候,就是这幅模样!也可以说是郑一个破绽!板桥先生特意留下来的一个细节!”
  “啊?”左小青对此尤为不解:“沈大哥?怎么会有人专门在自己的画作上留下这么明显的破绽漏洞,这显然是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逻辑呀!”
  沈秋的脑海中随之浮现出关于这幅《八仙问路》的画面。
  “我先给你们讲个故事……”沈秋依稀将记忆中的这个故事想给两个女孩听,两个女孩都听得非常的仔细,尤其秀娟的眼眸更是不敢眨动,生怕错过了关于这幅画的精彩细节。
  “话说成名之后的郑板桥先生,开始云游四方,欣赏各地的风土人情、大好河山,这一天来到蜀川鼎鼎有名的额,峨眉山,一时间被峨眉山的秀丽风景给感染,流连忘返忘乎所以,等先生想下山的时候已经临近傍晚了。”
  “那时候峨眉山山顶上还不存在过夜留宿的条件,留在山上就意味着将会遭遇各种危险的状况,再加上山中野兽成群、山路陡峭,任何危险的情况都有可能会发生。”
  “果不其然,当先生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就开始迷糊了,山腰处的山路错综复杂,并且树林郁葱,没多久先生便迷失在这片荒野当中,找不着下山的路,也找不着原先的路,先生独自一人被困在峨眉山的半山腰中,一时间心急如焚、行动如履薄冰。”
  “就在先生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时候,山脚处出现了两个樵夫,两个樵夫砍柴回家恰好碰到了迷失在荒野的先生,最后也是两个樵夫给了先生水和食物,带他半山腰的住处、将先生从险境中救了出来,再后来先生为了感谢两位樵夫的救命之恩,于是就主动要求送一副画给他们!”
  “也就是我们眼前的《八仙问路》,而八仙问路的主题也是八仙在瑶池仙境迷了路,于是乎八仙拜天问路,请求上天神灵指点迷津,恰好也是跟先生的遭遇处境极其的相似,与其说这是先生送给两位樵夫的作品,还不如说是先生当时的心理呈现,也是借助此画来抒发内心的实际感受。”
  “这两位樵夫是兄弟俩,于是先生边用分离式的创作手法,将这幅画作一分为二,两兄弟各自一副,并且着重嘱咐他们,将来若是有一天手上紧迫了,兄弟俩就拿这幅画去姑苏城换钱,只要有人认出了这幅画,那么他们兄弟俩这辈子就衣食无忧了!”
  “说来也巧,兄弟俩都是以打猎为生,家里面根本就找不出趣÷阁墨来给先生绘画,于是大哥跑到村头的私塾先生家找来了简陋的趣÷阁和纸张,因为私塾先生用的是劣质的砚台,磨出来的墨汁不够醇厚,所以先生这第一趣÷阁就出了错!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趣÷阁墨淡痕。”
  “很多人都以此来断定这幅画是赝品,其实不然,正是因为先生当时身处的特殊情形,才造就了这幅特别的画作,只是让先生意外的是,樵夫兄弟俩虽然很穷,但一直都没有想过将这套画作拿到姑苏城去换钱,他们觉得这是先生的一片心意,是先生对他们的认可和肯定,那些都是用钱换不来的无价之宝!”
  “啊?真的没想到这件画作身上居然蕴含了这么精彩的故事!”秀娟感慨分,已经深深代入到郑板桥的故事当中。
  “可是沈大哥?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的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