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想身后名的汪直(三十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十二)
  “别担心,本宫很好。”
  汪直远在大同府,她要为汪直坐稳京城的大后方,巩固好皇上对汪直的信任。
  万贵妃一夜白发的事情,在宫中几乎人尽皆知,后宫的气氛凝重沉闷,就连最得万贵妃欢心的柏妃娘娘都不敢再放肆。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明宪宗,大手一挥,再一次派出了一批人,保汪直周全。
  他的妻子,真的老了。
  这样一个认知,让他惶恐不安。
  如果……
  明宪宗只觉得自己的心就好似被一只大手狠狠揪着,让他喘不过气。
  自他记事起,他的身边就是贞儿。
  三十多年了,相携相伴,同甘共苦,从未辜负。
  他现在比任何人都盼着汪直能够安然无恙,否则,他怕贞儿受不了那个打击。
  想当年,皇长子早夭,贵妃郁郁寡欢。
  如今,贵妃移情,将汪直视为亲子,教养十数年,如果汪直出现意外,他都不敢想……
  他是天子,是上天之子,他的祷告,上天一定会听到。
  ……
  ……
  在这期间,瓦剌与大同府驻军,再一次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不再是第一次的小打小闹,就好似是一只被激怒的雄狮,要狠狠给笙歌一个下马威,让大同府再也升不起抵抗的情绪。
  这一战,打的颇有些艰难。
  不过,打着打着,自发加入到她麾下的士兵却越来越多,眼神也越来越坚毅。
  瓦剌也没有想到,大同府会是一根如此难啃的骨头,本以为这些年的大同府驻军早就被养废了。
  贪生怕死,欺软怕硬,苟且偷生,是个软骨头。
  这些就是他们关于大同府驻军最深的印象。
  可这一战,颠覆了他们的印象。
  本就是意气之战,以为可以干脆利索一鼓作气的震慑大同府,没想到却拖了这么久。
  不得已,瓦剌军鸣金收兵,以图他日再战。
  而大同府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知府通敌卖国,罪无可恕。
  刘知府府内书房暗格里与瓦剌人来往书信成为了实证,更不要说还有笙歌擒住的那两个人。
  跟随刘知府的一应人,也按律受到了制裁。
  “小汪曲,看明白了吗?”
  她不希望汪曲杀性重,但更不希望汪直成为一个以德报怨的老好人。
  刘知府倒台之后,笙歌开始紧锣密布的肃清军队中的危险因子,整合,练兵。
  她想打的,不仅仅是瓦剌。
  与瓦剌相比,她更加厌恶的是沿海作乱的倭寇,那份仇恨是刻在骨子里的。
  自小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不管穿梭多少个世界,都不能磨灭。
  倭寇侵扰,她总不能置之不理。
  所以这兵不仅要练,还要认认真真的练。
  在笙歌雄心勃勃,大刀阔斧的改革练兵时,断断续续的消息也不断传入京城,万贵妃也等来了心心念念的战报和家书。
  汪直无恙,这对于提心吊胆了许久的万贵妃来说是最好的消息。
  至于那显赫耀眼的战绩,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偏偏是因为这些战绩,万贵妃的名声更上层楼。
  可以说,因为汪直毋庸置疑的战绩,成功的让所有想要鸡蛋里挑骨头的人闭了嘴。
  天生的将才。
  “娘娘,这下可以放心了吧?”
  “汪直有您日日祈祷,必然可以逢凶化吉,大展宏图。”
  一时间,青月也说不清楚,娘娘和汪直之间,究竟是谁成就了谁。
  相互付出,相互成就吧。
  “那是汪直有本事。”
  万贵妃展颜一笑。
  如果祈祷有用的话,那岂不是人人都会是少年英才?
  “是娘娘教的好。”
  青月捡着好听的哄万贵妃开心。
  这些日子以来,娘娘的老态越发明显,她看着都担心。
  “现在就盼着汪直能够早日打服瓦剌,这样就能回京守着娘娘了。”
  青月实在是怕,汪直南征北战,常年在外,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打服?”
  “这才不是小汪直的志向,你不懂他。”
  万贵妃话中的宠溺显而易见。
  她的小汪直要做的事情是把瓦剌那辽阔广袤的土地彻底收归大明的版图。
  若这真的是她的孩儿该多好。
  万贵妃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也不知是遗憾,还是想念。
  ……
  ……
  笙歌在大同府一呆便是三年,三年的时间把大同府的驻军练成了一支以一敌百骁勇善战的雄师。
  三年间,大明朝的版图在不断扩大,瓦剌不断收缩,直至投降俯首称臣。
  至此,瓦剌纳于大明版图。
  瓦剌子民,亦是大明子民。
  而小汪曲在不断的磨练之下,通身的气质也越发像笙歌记忆中的人了。
  笙歌发誓,她绝对没有刻意把小汪曲往大圣的方向上养。
  只能说,都是缘分。
  德胜门前,朱见深携文武百官前来迎接笙歌班师回朝。
  德胜门之意乃是“旗开得胜”、“太平安定”。
  百姓夹道欢迎,更有无数人在好奇这位可与大汉冠军侯相媲美的少年将军究竟是何等模样。
  墨发高高竖起,一身盔甲在阳光的照射下反着凛冽的光,看着有些不近人情,可偏偏俊美的有些不像话。
  “臣,汪直拜见陛下。”
  笙歌下马,恭恭敬敬的向明宪宗请安问好。
  功高震主,目无君上,素来不是什么好名声。
  “快快请起。”
  朱见深只觉得豪气干云,神清气爽。
  本来只想着呕心沥血做一个群臣百姓口中的中兴之君,不曾想,汪直以一人之力,把的功绩推向了顶点,超越了历代先祖。
  果然啊,万贵妃和汪直就是他的福星。
  想到万贵妃,朱见深的眼神一黯。
  贵妃的身子越发不好了,从去年冬日,就开始缠绵病榻。
  如今的昭德宫,扑鼻的都是浓重的药味。
  听说汪直今日入京,贵妃前几天就开始忙碌起来,让宫女们靠窗通风换气,殿内插上各种花束,就为了遮掩她生病的事情。
  他看在眼里,却无能无力。
  的确,贵妃的年纪确实大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他看得清楚也能理解,只是实在无法接受。
  贵妃已经完完全全成为他生命的习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