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早朝风波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治不是朱元璋,他可没有朱元璋那么好的体格,都六七十岁了还那么健朗的每天处理繁杂的政务。
  按照朱元璋的话说,既然我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那么你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能这么舒服呢。
  起码咱们得君臣同乐吧,于是,大明朝的大臣们五更天,天还没亮呢就早早的爬起来上朝去了,连早饭都是在轿子上解决的。
  但李治可不一样,他是仁君,本就性格较为柔弱,也没有朱元璋那么敌视官吏,所以按他的话来说,既然我没起,那么你们干脆也不要起了。
  而且大唐也如今可不比初唐,国力雄厚、国泰民安,外部敌对势力早就被陈桥给扫平了,如今的早朝其实也可以稍减频繁。
  反正今天要不是是关废黜李佑的楚王身份一事,陈桥都不打算来了,早朝哪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来的舒坦。
  陈桥一马当先,身边跟着的就是几位王爷。
  他于几位王爷有恩,而且陈桥可是当朝皇帝的姐夫,可比他们要亲近的多,所以陈桥在前面他们也没话说。
  在实力面前,以辈分来论是不合乎情理的。
  ……
  刚一进朝堂,众大臣稍等了片刻,李治才从后宫赶来。
  当李治一本正经的坐在龙椅上的时候,下面一众群臣都跪伏参拜。
  “平身!”
  李治手一挥,大臣们才起来。
  看着天下最有权势的人跪伏在自己面前,没有人心中不会顿生豪情的,这就是为什么从古至今这么多人争夺皇位的原因,就是为了一个权字。
  “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李治心中略带期待的看着底下的群臣。
  今天的主题就是关于罢黜李佑楚王身份的朝会,他在等着有人能第一个站出来指出此事。
  顺带着,他对着左下方的李恪点了点头,后者回应的摆了摆袖子,待会儿要是没有人提出来的话,那么就由李恪指出了。
  当然,要是陈桥指出的话就更好了。
  只不过,陈桥有军务在身,最近又在忙远征之事,实在是不好参与,所以此事就顺理成章的推到李恪身上了。
  其他几位王爷也大可以施压,反正只要不是皇帝提出就行了。
  要是李治主动提出的话,不管李佑如何,李治难免也会落下一个刻薄君王的称号。
  在人家死后也要剥夺兄弟的地位,人死为大,在情理方面也说不过去,一意孤行难免会让人心寒。
  “皇上,微臣有事请奏!”
  户部侍郎一脚踏出,向上位拱手道:
  “江西道水灾……”
  “微臣有事请奏……”
  之后不断有官吏走出,将这些天堆积的政务直接在朝会上提出,反正就是没人讲关于李佑的事情。
  李治也不急,离朝会下朝还远着呢,他就不信今早这些老家伙没有听到外面的流言。
  终于,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李治朝着李恪使了个眼色,后者也一脚从勋贵的队列中踏出,躬身道:
  “皇上,臣有一事要汇报!”
  “讲!”
  李治微微挪动了一下屁股,正了正坐姿。
  陈桥也从瞌睡中微微清醒了过来。
  “臣提议,罢黜李佑楚王之位!”
  瞬间,整个朝堂气氛安静了下来,刚才还在东扯西扯不断扯皮的官员们,如今也都屏气凝息,不再作声了。
  一些老臣更是双眼瞪大,一副不可思议之意。
  “哦?”李治故作惊讶,双眼微睁,问道:
  “这是为何?”
  李恪中规中矩道:
  “李佑不顾同族血亲,毒害长姐,逼害族弟,挑拨手足至亲的关系,实乃人神共愤,德不配位,不配为李唐楚王之位,请皇上应允!”
  李恪也适时脸上带上愤慨之意。
  真实情感的流露才是最无懈可击的,李恪此时脸上的表情其实也不算是作假。
  最上首的李治面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道:
  “皇兄先不急,宣楚王李佑上朝觐见!”
  这时,陈桥上前拱手道:
  “皇上,楚王昨晚暴毙了!”
  李治蓦然一惊,满脸悲痛沉重道:
  “皇兄为何离朕而去了……”
  众大臣接连说道:
  “皇上保重龙体啊,切不可太过悲伤!”
  一旁的陈桥暗叹,演技真好。
  悲痛完,朝会还是得继续进行的,天大的事情没有朝会重要。
  “关于此事,稍后再议!”
  “皇上,臣……”
  李恪还想再进行规劝。
  “皇上!”
  就在这时,一旁一直肃立不语的礼部尚书站了出来。
  作为一个太宗时期留下的老人,他的思想有些老古板了。
  “皇上,微臣不认同此事,微臣认为此事兹事体大,理应等楚王下葬之后再行议事。”
  礼部尚书苍老的脸上满是褶子,但他表情却无比肃穆,言辞无比肯定。
  陈桥看得出他并不是向着李佑靠拢的人,只是有些太过古板了。
  对此,李治有些哭笑不得了,奸臣没有钓出来,反而引出了一个忠臣,只是礼部尚书年岁太大了,思想难免的有些老化。
  “臣认为不妥!”
  这时,李泰也走出来表明他的观点了。
  “臣认为,李佑有损宗族之颜面,应当贬为庶人,难以担当楚王之厚葬礼节!”
  陈桥暗道时机来了,于是他也一步踏出,躬身道:
  “微臣附议!”
  随着李泰和陈桥的出面,后面大部分官吏都跟风走出:
  “微臣附议!”
  “臣附议!”
  ……
  看着形势一片大好,但李治知道还不是时机。
  起码得过几天再说,反正还有的是时间。
  大部分官吏都站出来同意这个提议,可以看出李佑的名声在官场有多么差了,虽然其中也有两位王爷和陈桥的影响。
  但也看得出许多暗地里默许的事情。
  李治脸上的悲痛之意还未散尽,他甩了甩袖子道:
  “此事稍后再议,若无其他事宜,就退朝吧!”
  “臣等遵旨!”
  一众官吏,除了礼部尚书等那些老古板,其他站出来的人脸色一松,李治没有反对,那么就是说默许了。
  这个提议也就算是通过了,至于稍后再议,左右也不过是多那么几天罢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