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都是你的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书房内。
  李世民坐在主位上,神色间难得有一丝丝尴尬。
  尴尬的不是他误会了李承乾在国子监做的事,而是误会了之后他还有求于人。
  这就很不严肃了。
  “承乾啊,国子监你准备如何管理?”
  李世民摸了摸鼻头,又强调了一句:“唔,朕只是问问,不插手。”
  李承乾缓缓摇了摇头,道:“孩儿还没想好。”
  李世民皱起眉头:“你不相信朕?”
  “不不不。”
  李承乾连连摆手,极为认真的说道:“孩儿是真还没想好。”
  真没想好?
  这个答案李世民表示他真没想到。
  眼见李承乾到国子监不过三日,就搞风搞雨把基地都搬走了,以为他还有一套全面的计划,没曾想竟是这般虎头蛇尾。
  李世民敲了敲书案,再次问道:“那你为何在国子监中搞了这么多事?”
  李承乾叹了口气,解释道:“还不是因为阿耶你把律学这些加入国子监了。”
  见到李世民似有不满,李承乾又接着道:“想必阿耶应该也听过国子监中监生不和的问题,而且不光是监生,连诸位博士对此事都有不少看法。”
  “太学、四门学与算学、律学虽然分属不同学院,所教授的东西也不一样,但儒学经义中较为基本的知识还是所有人都要学习的。”
  “可就因为这两部分监生闹的太凶,导致原本在算学院教导儒学的博士挂印离去,而教导太学院的博士又不愿代课,许多课程也没法顺利展开。”
  李世民撇撇嘴,道:“所以呢?”
  “啊,所以孩儿才暂时选择用这种办法,让这两部分监生有一个共同目标。”
  李承乾掰着手指道:“同时呢,也给他们放假几日,尽量让矛盾淡化一点。”
  先停课,淡化矛盾。
  同时为他们寻找一共同目标,借此培养同窗之谊。
  路数倒是没什么问题。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里颇为认同,也清楚了李承乾确实是有整合国子监的心思。
  而既然做孩子的想要好好做一件事,当爹的自然也会大力支持。
  念及于此,李世民突然说道:“若你当真想要做成此事,博士的官职感觉低了一些啊。”
  嗯??
  这意思,是要给我升官了?
  李承乾眼睛一亮,心底顿时估量起来。
  客观来讲,他上一任职位是从六品的起居郎。
  后来讨伐党项有功,包括军事演习的胜利,让李世民给他升了一次官,变成了国子监博士。
  而按照国子监中国子学的级别来分辨,也就是正五品上。
  官职过五品,在大唐的体系中就稀少很多了。
  偌大的国子监,能超过这个品级的,一共就两个职位三个名额。
  祭酒一人,从四品。
  司业二人,从四品下。
  而历来国子监祭酒大多由礼部尚书兼任,轻易不会变动。
  两个司业名额其中一位由孔颖达担任,另一位尚且空缺。
  所以,大概率是要把自己提成司业了啊。
  李承乾心中有底,神色却有些唏嘘道:“没想到阿耶竟然看穿了孩儿坚强的外表,发现了孩儿的难处,以博士之身想要管理国子监,确实力有不逮啊。”
  “名不正则言不顺,这道理朕自然明白。”
  李世民摆摆手,转言道:“不过你也知道,这国子监司业和起居郎不一样,所以你要想担任这职位,需要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来。”
  “当然。”李承乾信心十足道。
  李世民说国子监与司业不一样,其实意思很简单。
  起居郎,那就是玩。
  借着起居郎这个职务的工作,让李承乾再被贬为庶人后有理由进入宫中、接触皇帝皇后等,并没有任何实权。
  但国子监司业就不同了。
  这要是担任了,那就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权利。
  祭酒、司业,掌管教令。
  原本应该有一个主副的区别,不过因祭酒职位被兼任的情况下,两名司业就成了掌管整个国子监教育方向的人。
  如此重要的职位,李世民就算能直接安排,但李承乾想要服众,还是需要靠自己。
  “咳咳...”
  主位上,瞅着信心满满的李承乾,李世民干咳两声,猝不及防道:“既然承乾你这么有信心,那朕就要考较一下你了。”
  李承乾疑惑道:“不知阿耶想考较什么?”
  李世民嘴唇轻抿道:“都说你教导别人作诗厉害,朕不大相信啊。”
  你不相信?
  不相信就不相信呗。
  有句古话怎么说的,信则有不信则无。
  所以,
  李承乾也不惯着李世民,当即豪迈开口道:“阿耶,那你可听好了。”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嗯,不用怀疑,此诗原作者就是李世民。
  也就在李承乾念完之后,李世民顿时傻眼。
  这首诗,简直句句戳人心窝子。
  “好一个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两句就像是朕早已憋在心里的话。”李世民一拍大腿,脸上带着满足之感。
  只是下一刻,他突然又有些郁闷起来。
  不是说考较你教导别人作诗吗,怎么今日自己作起诗来了?
  你这都说完了,朕说什么?
  说实话,有一首好的诗词青史留名,李世民他也很羡慕。
  犹豫片刻后,他又酸唧唧道:“承乾,你这也不能体现教导的能力啊。”
  李承乾撇撇嘴,明了李世民的意思。
  说白了,还是好名呗。
  不过看在前者先拿出了司业职位提拔自己的份上,李承乾也没什么心疼的,准备再拿出一首李世民自己的诗给他。
  这倒不是李承乾小气,而很多东西它就得讲究一个适合。
  毕竟要说起诗人词人,除了李白杜甫,大家应该还知道一人。
  千古词帝。
  就他的词好到什么地步,其中最牛的那首,后世有不少学者翻着字典来研究,都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字可以改变。
  但真要让李世民作这些词出来,那显然也太违和了。
  而就在李世民欢喜的抱着他自己的诗离开之后,小安子突然钻进了书房,低声说道:
  “殿下,薛仁贵求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