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国子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儒学是什么?
  在百科中的解释为儒学乃中华文化之主脉,是为国人,不可不察。
  它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传承。
  它是保证中华大地以前历经千年而不变,以后度万载而不朽的重要支柱。
  无论是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还是后世所谓的八荣八耻、二十四真言,其皆脱胎与儒学所传承的精神。
  这是我们中华文明最伟大的地方。
  全世界也是仅此一份,独一无二。
  如果说精神大家感觉有些虚无缥缈,那他所折射出来的现实情况可太多了。
  就拿最近某京奥运会开幕式来说,那家伙就跟闹着玩一样。
  当年北京奥运开幕式,2008人器缶发出的那阵阵齐响。
  响的是缶器,震的是人心,讲述的是汉家精神。
  后来那巨大的LED屏,上面更是赤裸裸的展现了我泱泱中华五千余年的历史。
  亮的是屏幕,演的是文明,照耀的是炎黄血脉。
  这些财富,是那些杂七杂八的国家羡慕得来的?
  是吧,某京他也学咱,开幕式搞自己国家的历史。
  那场面,啧啧啧......
  若非是在白天,怕是茅山道士都要下山了。
  就在李承乾正在自我吹捧之时,李泰伸手在其面前划拉数次。
  瞅着前者那奇怪的笑容,疑惑道:“大兄,你也觉得泰这提议很不错是吗?”
  “提议?”
  李承乾有些不满YY被打断,不满道:“什么提议?”
  李泰怔住,呐呐道:“把国子监搬到庄里来啊。”
  这下李承乾回过神来,连连道:“对对对,是这个,这个提议确实不错。”
  李泰笑了,开心得像个傻狍子。
  .
  次日清晨。
  李承乾被前来送货的内侍叫醒,接过后才知这是国子监教师的腰牌等信物。
  并且,内侍十分恭敬的传达了李世民的指示。
  即日起,前往国子监教学。
  “行,我明白了。”李承乾无所谓的点点头,想要挥手打发走内侍。
  谁知内侍却直言道:“殿下,马车已经备好了。”
  ???
  李承乾皱眉:“什么意思?”
  内侍躬身道:“陛下说您今日要么去国子监,要么去宫里当起居郎,反正是不能再闲着了。”
  呵?
  闲着什么了,碍着你事了?
  我特喵天天在家里蹲也不行了?
  还敢逼着我二选一?
  嘁,但凡你不是我爹,能惯着你?
  李承乾神情凶狠,厉声道:“那还愣着干什么,去国子监啊。”
  ...
  孔颖达。
  孔子第三十一世孙,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九年担任国子监司业一职,同时也兼任太子右庶子一职。
  不过因为目前国子监祭酒一职由礼部尚书王珪遥领,平日里并不管事,所以他也算是整个国子监里职位最高的人。
  此时,他看着面前的众人陷入了沉思。
  长孙冲、长孙家庆、长孙涣、长孙浚等长孙家直系子弟。
  房遗直、房遗爱这俩房家子弟。
  温振、温挺俩温家子弟。
  魏叔玉、魏叔瑜等魏家子弟。
  这是怎么了?
  莫不是诸位宰辅发现某才学渊博,所以把自家直系子弟送来学习了?
  可就算如此,也不至于全都打包送来吧......
  他们,是这块料吗?
  直到当他再看见人群后方还站着两名侍女,怀中抱着襁褓中的婴孩时,他再也忍不住了。
  别看孔颖达表面上级别只是区区从四品下,可他还有秦王府老人与孔子世孙这两身份。
  是以,他怒不可遏的跑到甘露殿找李世民评理。
  好死不死的,这日殿中不仅有李世民与诸位宰辅,还有几位名将在。
  其中,就包括尉迟恭。
  他们原本在商议另一件大事,可孔颖达一来就直接状告四大宰辅,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李世民含笑不语,四大宰辅据理力争,表示只是借你国子监的地用用,又不要你教,老师他们早已物色好了。
  这解释,更是让孔颖达炸毛。
  可国子监办学的初始目的,就是要培养这些权贵子弟,既可以让他们不至于学坏了为非作歹,也可以选择其中学习好的为国出力。
  若是监生快满了,孔颖达还有拒绝的理由,现在国子监教学这一块几近全废,他还真没合适的理由不收这些权贵子弟。
  费尽口舌,也只是排除了几位还在襁褓中的婴孩儿。
  但别忘了,殿中还有几位名将在啊。
  李靖、秦琼、程咬金、尉迟恭哪个不是人精?
  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可四大宰辅的所作所为他们是听清楚了。
  没说的,几位名将瞬间跟上。
  最终,在孔颖达回到国子监时,身后又跟着乌泱泱的一片人。
  秦怀道、程处默、尉迟宝琳等各家子弟尽皆在列。
  “孔司业,殿下来了。”
  刚到国子监,孔颖达便听见了学院管事的禀告。
  他以为连皇帝陛下都忍不住参上一脚,随口问道:“哪位殿下来了?是晋王吗?”
  管事摇头,低声道:“是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
  孔颖达微微愣住,顿时犯起迷糊。
  若是一般的皇子来国子监求学,也不是没可能,可它的前提便是一般的皇子啊。
  太子,这显然不一般。
  自古皇家对于继承人的培养就有着一套自己的流程,无论是学习的项目还是方式等都与国子监大不一样。
  再说身为太子,身边理应不缺大儒教导,怎地现在也来了国子监?
  “你确定没认错人?”孔颖达追问了一句。
  管事毫不犹豫的点头,回应道:“当然,某在大朝会上见过太子的,今日清晨司业您前脚刚走,殿下后脚就到了,拿着昨日内侍来国子监要走的教师令牌,说是要担任博士一职。”
  博士?
  话到此处,孔颖达‘恍然大悟。’
  难怪为何诸公要把自家子弟送到这国子监来,弄半天是因为太子殿下亲自担任博士,开堂讲课啊。
  若是寻常时期孔颖达肯定无法接受,但如今国子监学院这一块名存实亡,他也懒得插手。
  “原来如此,殿下他要去哪个学院?国子学还是太学?”孔颖达饶有兴趣道。
  他这么问,其实是有些小心思在里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