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国子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书房内屋。
  经过漫长的重启,李泰终于完全清醒。
  此时的他,一遍又一遍品味着这首打磨完成的咏雪诗。
  讲真,虽出自他口,但他并不敢认。
  这种感觉,就像是两中国人结婚,啪......生一混血儿。
  父母都普通至极,偏偏这孩子好看到爆炸。
  这搁谁身上,他不犯迷糊的?
  “大......大兄,这还是我作的诗吗?”李泰难以置信的问道。
  李承乾愣了两息,然后坚定道:“算啊,当然算。”
  “我能做出这种诗?”李泰表情凝固,依旧不敢相信。
  李承乾再次鼓励道:“相信自己,你能行。”
  相信自己?
  是靠自己做的诗吗?
  李泰恍惚半晌,突然拿起毛趣÷阁,将两个版本的咏雪书写下来。
  他瞠目以对,细细大量再三思索。
  他明白了!
  是靠大兄的‘打磨’与‘指点’。
  回想起刚才那一番番对话,别说是个人了,桌子腿上栓条狗都能作诗。
  “大兄,大兄。”
  李泰抓着李承乾衣袖,嘶哑道:“你一定要教我,我要学作诗。”
  没等李承乾有所反应,李泰继续道:“不不不,您到国子监来任课吧,我跪着听,边听边磕头行不行。”
  这个请求,让外屋众宰辅眼睛瞬间亮起。
  太子殿下的教学水平有多强,只需要一句教会越王作诗便能完全体现。
  而谁家又没有几个孙猴子在呢......
  这要是让太子殿下去国子监任教,那不是可以轻轻松松蹭蹭课?
  四大宰辅同时目光灼热的盯着李世民,其中含义不言而明。
  提议虽是越王殿下提出来的,但到底能不能成显然还得看陛下。
  “他能行?”李世民诧异反问。
  几个月前还是被自家老师批评的对象,几个月后反而到国子监去任课?
  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吗?
  “当然能行。”房玄龄第一个点头回应。
  长孙无忌与另外二人也是同时点头,肯定道:“必须能行。”
  “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下了。”
  李世民沉吟片刻做出决定,随后又道:“走吧,咱们和太子去聊一聊。”
  说完,他带头率先朝着书房外走去,四大宰辅面色不变跟随其后。
  到了书房外时,李世民瞥了眼一直战战兢兢的小安子,朝着书房内努了努嘴。
  小安子神色一紧一松,连忙扯着嗓子大喊:“圣人至。”
  而后,李世民再次带着四大宰辅走了进去。
  书房内部,听见小安子大喊的李承乾与李泰二人也是一愣,没想到李世民竟亲自到了宫庄,连忙迎了出来。
  双方在书房外屋相遇。
  “见过阿耶。”李承乾与李泰同时躬身道。
  “嗯,先坐。”李世民矜持的点点头,然后走向刚才的座位坐了下去,
  李承乾与李泰二人同时上前,落座其身旁。
  嗯?
  怎么感觉这凳子屁热屁热的?
  李承乾扭了扭屁股,抬头看向李世民道:“不知阿耶今日前来,承乾有失远迎。”
  “无妨。”李世民摆摆手随意道了一句,堵上了李承乾的嘴。
  至此,场面突然陷入沉默。
  一息......
  两息......
  三息。
  李泰的声音突然响起:“阿耶,孩儿作出诗了。”
  此话一出,四大宰辅面露笑意。
  李世民则是抬了抬眼皮,状若无意道:“噢,什么诗?说来听听。”
  李泰站起身来,圆圆的脸蛋堆成一团,双眼四十五度仰望屋顶,走一步念一句。
  “阿耶,您可听好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念完后,李泰负手而立,昂首斜视众人。
  李世民撇了眼牛逼轰轰的李泰,淡笑道:“不错啊,你作的?”
  李泰抿了抿唇,干脆道:“当然是孩儿作的,不过大兄也帮孩儿打磨了不少。”
  打磨......
  又是打磨......
  说实话,现在对于这两个字,李世民与诸位宰辅都有些无法直视的感觉。
  用后世的话来讲,那就是P的太凶啦。
  这时,李世民撇了撇嘴,转头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对打磨诗词有些心得?”
  李承乾:???
  怎么突然问我了?
  微微犹豫,他拱手道:“略知一二。”
  “哦......”
  李世民用鼻音应了一声,又道:“既然有些心得,那不如就到国子监去任课吧,反正近日你也没什么事可做。”
  嗯?
  李承乾头顶三个大大的问号,人都傻了。
  自己说的是略知一二啊,这就能去国子监任课了?
  什么时候开始国子监门槛这么低的?
  “阿耶,我不行的。”李承乾想也不想,直接摇头拒绝。
  李世民皱眉,沉声道:“为何不行?”
  为何?
  当然是特么因为距离远啊,这上班下班路程几个小时,谁受得了!
  只可惜这个想法李承乾却不能直言,万一李世民让他回长安住怎么办,就算不是回东宫,那一般的府邸不是一抓一大把。
  这要回了长安,庄子里这么多事情谁管?
  当下,还是要以‘衣食住行’四个字为重。
  李承乾心里门清,只能支吾道:“因为孩儿水平有限,害怕......”
  “水平有限?”
  李世民闻言怔住,随即‘恍然’道:“难得你有这样的认知,要是真水平有限,那就继续回来做起居郎,跟着我多看看多学学。”
  起居郎......
  这三个字让李承乾面色一白,痛苦回忆瞬间涌入脑海。
  凌晨四五点起床,接近12点1点才睡觉,每日睡眠时间就4个小时。
  “阿耶。”
  李承乾唤了一声,坚定点头:“能教,我去国子监。”
  这话一出,李世民嘴角微不可查的掀起,四大宰辅也是面露笑容。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晋武帝司马炎最早设立,名为国子学,在隋炀帝时又改为国子监。
  唐朝时其中学额共计三百人,皆是贵族子弟,教师有二十四人,但多数情况下实际人数更少。
  最开始时......
  国子监中除了祭酒主簿等管理者,监生不足二百人,教师也有十数位。
  但后来李世民把法学算学等加入国子监的六学后,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与抗议。
  以致如今......
  监生不足百,教师不足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