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吐谷浑求亲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次日清晨。
  太极殿(正式朝会所在地)。
  李承乾站在墙脚,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被房顶所阻。
  想逃,却逃不了。
  早上刚到大殿时,李承乾便听见李世民处理了十来个犯下欺君之罪的人。
  最早的那起案件,还是武德元年的。
  距今,已有十八年时间,堪比唐朝历史。
  吓自然是吓不住李承乾的,毕竟经过造反一事后,他相信以李世民的身体素质,肯定把心里阙值提高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欺君之罪,他能抗住。
  “老刘,这几天没发生什么大事吧?”
  感觉傻站着太过无聊,李承乾转头寻老刘唠嗑。
  老刘小心翼翼朝上方瞄了一眼,有些紧张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很快摇头。
  点头又摇头?
  这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皇帝今日提前起床,导致现在不过寅时(四点),距离大臣们上朝还有整整半个时辰,总不能一直站着发愣吧。
  李承乾伸手捅了捅老刘,再次出声道:“你说话啊。”
  “咳咳......”
  这时,高台上传来提醒意味明显的咳嗽声,
  “嘿,来福你这是做什么,某些人话多,朕也想看看他到底要说啥。”
  李世民略带嘲讽的声音响起,头也不抬又接了句:“朕说的是谁,谁心里清楚。”
  老刘吓坏了,浑身颤抖不停。
  李承乾见状翻了个白眼,只能闭上了嘴。
  等待......是无趣的。
  在李承乾后脑勺与墙垣进行第二十七次碰撞后,终于听见来福尖着嗓子大喊上朝的声音。
  又是一番流程后,大臣们分列两排站立。
  正当李承乾好奇今日为何大臣们不坐着唠嗑时,殿外传来內侍呼喊。
  “吐谷浑使者觐见。”
  “宣。”李世民面无表情道。
  片刻后,一行衣着别扭的人迈步进殿。
  表面看上去是传统的突厥服饰,但细微处又夹杂着些汉人的特点。
  长相倒是符合李承乾对草原游牧民族的认知,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大头颅小眼睛扁鼻梁,外加稀疏的胡须。
  “外臣拜见天可汗。”
  吐谷浑使者大约十数人,皆躬身行礼。
  李世民颔首,道:“尔等此番觐见,所谓何事?”
  “自然是想与大唐重修于好。”使团中最黑的矮个子走了出来,躬身道:“去年我国与大唐多有误会,以致边境摩擦不断,为避免造成双方更大的伤亡,伏允可汗特派外臣出使大唐。”
  “双方造成更大伤亡?你们也配?”程咬金小声嘀咕。
  不过声音虽小,但还是清晰的传入大殿中每一个人的耳里。
  大唐方面君臣似乎是听见了,又像是没听见。
  简单来说就是没人搭话,也没人接话。
  显然,在他们看来,老匹夫说的没错。
  强大的突厥人都被大唐打跑了,分成了东西两派,而后更是在五年前就灭了东突厥,吐谷浑凭什么有自信说能给大唐造成更大伤亡。
  就因为去年李靖带兵没打下来?
  想到这,大臣们内心有些憋屈,李世民也恶狠狠的扫了李靖一眼。
  但说实话,去年没打下吐谷浑,锅还真不应该李靖来背。
  吐谷浑在大唐的东北方向,距离长安城约莫千里。
  两国边境有一定面积的接壤,但有些难受的是中间被青海(青海湖)隔开。
  这导致大唐若是想出兵吐谷浑,几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其一是从玉门关方向出兵,从上到下去攻打吐谷浑。
  但这个方案相当于快绕了半个吐谷浑国,而且还是绕到了它的正面。
  其二便是从岷州、河州出兵,借道党项直达吐谷浑腹地。
  这个方案其实是最好的,距离短,沿途也碰不上吐谷浑的防御工事。
  去年大唐定下的策略便是从河州发兵,借道党项,出兵不过数日,已经抵达吐谷浑境内。
  但......谁知李道彦毁约偷袭党项。
  这一波操作,直接让党项从盟友变成了敌人,集合全国兵力占据要塞,对李靖的屁股虎视眈眈。
  这让李靖怎么玩?
  大唐本来骑兵就少,以步兵打骑兵,本就艰难无比。
  结果围吐谷浑没围上,反倒被党项给包了屁股。
  说实话李靖能安稳把兵带回来,已是不易。
  众人思绪纷飞之际,吐谷浑使者开口了。
  “大唐确实强大,但我部也不会任人拿捏,伏允可汗上月亲自接见了党项使者,对党项王提出的盟约很感兴趣。”
  “但伏允可汗却想到唐王乃万国共尊的天可汗,吐谷浑与大唐也是长期交好,许些小摩擦不值得大动干戈。”
  “若是两国能重修于好,才是皆大欢喜之事。”
  这一番话,有长有短,软中带硬。
  既表达了唐朝如果还要打,吐谷浑将奉陪到底的意思。
  又曝光了党项已与吐谷浑结盟一事,明着告诉你,再想出兵攻打,借道党项是行不通的了。
  同时,后两句话意味更是深长。
  吐谷浑使者说的两国交好,是哪两国?
  吐谷浑与大唐。
  那党项去哪了?
  变成了第二句话中的小摩擦。
  言里言外,党项没活到第三句话。
  毕竟党项杀了不少大唐士兵,这个气大唐绝对是要出的。
  吐谷浑明白!
  朝中重臣听懂了吐谷浑使者的意思,长孙无忌笑了笑,当先开口回道:“尔等想要什么?”
  矮小使者撇了长孙无忌一眼,又略带恭敬的看着李世民。
  但李世民却看也不看使者,高坐主位稳如泰山。
  “哈哈。”矮小使者摸了摸胡子渣,干笑一声道:“目的有二,签订盟约与和亲。”
  和亲?
  大臣们还没反应,李承乾大脑懵了一下。
  后世来的,对‘和亲’这两个字着实有些膈应。
  像明朝那样,‘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才是一个强国该有样子。
  而明朝也正是因为这样,被称为最有骨气的朝代,在后世有诸多明粉。
  李承乾,便是其一。
  此时听见吐谷浑想要和亲的说法,他心里一突,突然想到了史书上的记载。
  弘化公主,李世民的庶出大女,也是唐朝第一位和亲的公主。
  也就是从她开始,唐朝逐渐开启了和亲之路。
  先后共有二十余位公主与各国和亲,吐谷浑、吐蕃、薛延陀、突厥、契丹、回纥、南诏国等等。
  地图上距离近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跑掉。
  感觉总像是靠女人,才维持住地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