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第二〇五章 你怎么懂那么多?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能制硫酸?”
  刘再生眼睛一亮。
  他虽然在日本仙台一大学留学时候学的是机械,但这时候让他主持军工,他也知道根据地面临最大的问题。
  不是复装子弹的工艺问题、也不缺造炮弹的生产线,那都是以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而现在首先是是缺少一种中间物质——工业之王“硫酸”。
  没有浓硫酸,这个条件下制硝酸就是妄想。
  没有浓硝酸,制无烟火药也是妄想。
  没有无烟火药,想造子弹那也是妄想。
  “怎么个制法?”
  刘再生很是惊喜,直接将右手搭在沐阳肩上,左手则是拉起了他的手。
  “……原本我猜想,日本人是想利用煤炭中的硫来制酸,不过这计划也不知道怎么的,似乎终止了。”
  “不过这硝塔倒是留在了工厂里面,应该是脱销用的,喷气设备、加热设备倒是齐全,你看行不?”
  沐阳回忆着那塔楼的构造,确实有那种大型的脱销用的塔楼,他以前中学化学就学过铅塔制硫酸,反应原理和图解他还记得很清楚呢……谁让他是化学课代表呢,除了要天天帮老师抄题目到黑板上,还得应对来自同学们问问题的热情。
  “还有脱硝塔?”
  刘再生眼睛一亮,连忙问道。
  “这硝塔是啥做的?”
  “应该是铅板……”
  “天助我八路军,你那厂子在哪?我立刻去看看?最好能把铅板都带回来。”
  一行五人,只有外行人军区孙参谋长和杨师长在一旁听得一脸懵逼,看着老首长、刘部长和这沐营长你一言我一句地聊下去。
  “怎么?你想用铅板做塔室材料?”
  沐阳擦了擦鼻子。
  “难道不行?”
  “这硫酸酸性那么强,肯定不能用铜、铁啊,那不得一会就坏了。”
  刘再生低头沉思了一会,但脸上依然带着疑惑,一双小小的眼睛里面冒出来两个大大的问号。
  耐酸材料不用铅用什么?
  “铅板当然能用来做制酸装置,可你也不想想,我们军区哪有铅矿?”
  说完,沐阳看向一旁仔细听着的老首长,老首长闻言也摇了摇头。
  “我不知道根据地有铅这种矿,应该还没发现,我可以让战士们先找找?”
  “好,假设军区没有铅矿,这厂子里铅塔就这么几个,要是用完了,你难道还要再摸索出另一个方法?”
  “这?”
  “而且日本人建的这铅塔这么大,你也想仿制?万一日本人派飞机、派间谍过来,你怎么防?”
  “这?”
  “这铅塔又不能拆,万一军区司令部鉴于军事形势,让你迁移,你怎么带走?背着那几万斤重的铁塔走吗?”
  “世界其他地方,我看制硫酸一般都用铅室法和接触法,这铅室法设备也太占地方了,是在不适合我们八路军。”
  “至于这接触法,要用到铂,也就是白金……根据地打哪弄白金呢?也不现实。”
  “……”
  刘再生沉默了,他确实没考虑到这个层面。而旁边的老首长心里却是生出一阵奇怪的感觉,这沐阳同志他记得没学过化工吧。虽然他不是看着沐阳长大,但好歹跟他爸认识,他爸也不学工业科学啊。
  等事了之后得逮着成武同志问问。
  “那怎么办……要不叫上其他人一起想想办法?”
  军区军工人才也不少,他也不过是其中一个罢了,还有好几个文化水平几乎不下于他自己的,跟他一起来晋察冀的化学专家张珍,就是燕京大学的化学系高材生。
  “用玻璃不就好了?”
  沐阳一脸奇怪地看着他。
  他以前天天混迹实验室,那硫酸不都是用玻璃容器装的吗?除了氢氟酸之外,不管是什么酸,酸性再强也腐蚀不了玻璃。
  就算是氢氟酸或者氢氟酸的混酸,之所以它能腐蚀玻璃,那也是因为有“氟”而不是因为“酸”。
  “玻璃确实可以,可根据地好像也没有玻璃厂子……”
  “……”
  沐阳有些无语。
  这孩子,或许能拿来煲汤。
  这脑袋也太不机灵了,他应该不是学化学的吧?不过沐阳现在还不知道,这刘再生真不是主要学化学的。
  “用老百姓家里的大缸不就好了?大缸跟玻璃瓶都是硅酸盐构成了,不都是耐酸的东西吗?没有玻璃的话……用大缸代替烧瓶?试试看?设计一套草图先造出实物看看。”
  “对啊!”
  刘再生右手握拳,狠狠地砸在左手掌上,脸上则是恍然大悟的样子。
  只见他从袋子里拿出一本小本本,低着头就不知道在写些什么。
  “这……”
  一旁的老首长见状,也不愿打扰他,手一挥便让其他人跟着自己。
  …
  来到军区指挥部,门外挂着一个浅色的牌子,上书“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写得非常漂亮。
  “这是我写的,最后两个字间隔大了一些,倒是有了瑕疵。”
  “……明明写得很好。”
  沐阳没有在意老首长又喜欢显摆又喜欢谦虚的特点了,因为从头到尾他都发现,这些老前辈已经将谦虚化作自己的习惯、融入血液之中了。
  “你师长去参加会议了,我的参谋长也正在主持,你事先送过来的报告我昨晚看过了,趁此机会,我想跟你谈谈,我平时可没那么时间跟别人唠嗑。”
  “……你说,如果让你编入120师,你觉得会如何?”
  老首长嘴边泛着若有若无的微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编入120师……”
  出于对老首长的绝对信任,他没有先反驳这个提议,而是在思考着这事的可行性。
  有什么好处吗?
  他所在的角度情报太少了,他很难想到这么做到底为了什么。而且他可不相信这么做只为了某种目的,肯定是有着多重目的的。
  “可以。”
  “嗯?你不问问缘由?”
  反倒是老首长眉毛拧了起来。
  “问缘由,也无用啊。就算我有意见,你肯定也有更多的理由劝服我啊?”
  沐阳无所谓地笑了。
  也不想想,学校里面学生能跟老师能辩论吗?
  唯一能赢老师的方法,就是不讲理。只有吵架是不需要理性的,就像网络喷子一样,不管你怎么吵也吵不赢他们。
  “其实这不过是虚晃一枪,我希望你在日本人眼里,能暂时从晋察冀的编制之中淡出去。正好120师最近也要往北发展,你正好可以在表面上归属他们,但实际上你依然受我军区管辖。”
  老首长眼睛眯了起来。
  “雁北支队”何其多也,用这个名号的部队也不少,清点累人多蹉跎。
  最厉害的当然是时轮同志的部队,因为他是主力部队分出去的,本人也很会打仗,实力发展的最强,本身就是直接受120师管辖。
  但晋西北不同于晋察冀,晋察冀是“军区”,而晋西北只是“根据地”,还没成立军区,很多事情要先请示延安军委。所以宋之部队相当于直接受到延安军委管辖,相当于刮民党“嫡系部队”的说法。
  但雁北也有其他的抗日组织,为了分辨他们,战报里面往往会标注“XX旅的雁北支队”“XX旅XX团的雁北游击队”“XXX支队的雁北敢死队”“XXX的雁北学生挺进队”以此区分。
  老首长从桌底抽出一份情报。
  “看来再生同志有什么新的想法,你现在军区住两天,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的通讯营送回雁北,等军工部组建起来,看看他们有何种需求……虽然不便于询问你那知识从哪学来的,不过既然你懂,那你现在必须帮他们起个头,以后就好做多了。”
  “军工是必须发展起来的……可惜晋察冀离延安太远太远,如果晋察冀都发展不起来,更别说把势力发展到更东的鲁省了。格局,便会被限制住。”
  “至于你的编制,先改为‘支队’如何?我希望你能把战略纵深继续扩大下去……军区昨天决定了要保护独立一师的这批缴获了,但你师长不便再北进了,他要谋划进攻保定易县,走出太行山。”
  “北边已经是平西根据地需要发展的地方,那是时轮同志和邓华同志需要管辖的地方。”
  “记住了,日本人的反弹攻势忽强忽弱,有时候连我也无法肯定能不能顶住压力,万一顶不住,一分区就是军区机构比如军工部他们撤退的目的地。”
  “万一连成武同志也顶不住了,我会让军区机构继续往雁北和平西撤退,你可得有这个心理准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