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掌控全局的皇帝!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14章 掌控全局的皇帝!
  钱荒爆发以来,表面上看是以郭万金为首的奸商们,在和以王元宝、梅仙子为首的正直商人们争斗,实际上是左相党和右相党斗在激烈交锋!
  双方你来我往、各出绝招,人脑袋都快打出狗脑袋了,可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李隆基,却一点反应也没有,这未免太不合理了吧?
  是皇帝不想管这件事吗?
  非也!
  皇帝不是不管,而是在冷眼旁观、暗中布局!
  要知道,自古以来,皇帝是最不怕群臣争斗的,因为群臣争斗的越厉害,皇帝的宝座就越稳固,如果有一天,群臣们不争不斗了,皇帝才真该慌了呢!
  当然了,这种争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危及江山社稷,更不能危机皇位。
  否则的话,皇帝就会拔出宝剑、大开杀戒了!
  这就是帝王之术,核心就是八个字:维持平衡,掌控全局!
  就拿这次的钱荒来说,皇帝迟迟没有出手,就是想借机看一看,左相党和右相党的实力如何,又能争斗到那一步,等双方斗得精疲力竭之时,再上去狠狠的敲一棒子!
  至于这一棒子敲在谁头上,那就要视情况而定了!
  李昭没学过帝王术,却看过上百部的古装历史剧,对里面的各种套路了然于心,自然知道该如何应付了。
  这次拜访高力士,其实就是让他向皇帝传个话:右相党操控钱荒、危害江山社稷,您得出手管一管了……您要是再不出手,左相党就支持不住了,平衡一旦打破,后果您自己清楚。
  相信以高力士的精明,肯定会把话带到的,皇帝也会很快出手的。
  当然了,李昭也不能闲着,先是找了一趟崔总之,和他密谋了整整一个晚上,又挑选了几十个机灵的不良人,让他们这样……这样……再这样……于是乎,没过几天,一条小道消息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中迅速传播开了:
  由于钱荒过于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江山社稷的安稳,当今天子—李隆基决定了,采纳右相—李林甫之前的建议,让户部铸造一批当千大钱,用以平息钱荒。
  当千大钱,就是一枚一千文的大额铜钱!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尤其是不法奸商们,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打探消息的准确性?
  因为这条消息太重要了,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要知道,不法奸商们手中,全都拥有大量的铜钱,钱荒爆发之后,物价下降、钱币升值,以前的一文钱,现在可以当两文钱、甚至三文钱来用。
  也就是说,奸商们手中的财富,无形中增加了好几倍,他们就利用这些财富,或是放高利贷、滚印子钱,或是在本地低价收购货物,再运到外地高价出售……大发不义之财!
  现在有消息说,朝廷要大量的铸造当千大钱,那样的话,铜钱肯定会大幅度贬值的,现在的一千文钱,以后只能当一文钱来用了。
  也就是说,现在谁拥有的铜钱越多,以后谁的财富就缩水的越厉害,甚至有倾家荡产的危险。
  于是乎,一些胆小的奸商开始拼命花钱了,买房产、买田地、买货物……力争在‘当千大钱’问世之前,把手中积存的铜钱全花出去,从而避免自己的财富缩水!
  不过更多的人还在观望,四处探听消息的真假,他们担心现在把铜钱都花出去了,结果消息是假的,岂不是肠子都要悔青了吗?
  没过几天,又有两条消息传出:一是户部的官员们接连不停的开会,商议铸造‘当千大钱’的事情,据说连铸钱的母版都弄出来了。
  如此重大消息,立刻引起一片议论:
  “诸位,这次怕是真的了,咱们赶快把手中的铜钱花出去吧,否则以后就是一堆废铜了。”
  “先别荒,户部尚书—杨播、户部主事—崔宗之,以及其他几位官员,全都是左相一党的成员,他们放出来的消息未必可信,也许是瞒天过海之计呢?”
  “言之有理,咱们还是等一等吧,千万别做了惊弓之鸟!”
  ……
  如果说第一条消息,奸商们还勉强稳的住,那么第二条消息,立刻让这些人蹦了起来:大内总管—高力士,突然以极高的价格,一口气在长安周围买下了的好几座庄园;又在东、西两市中,一连买下了二十多家店铺,至于珠宝玉石、古玩字画、象牙犀角之类,更是买了不计其数。
  更重要的是,以上种种交易,皆是用铜钱结账的,一车接着一车的开元通宝、拉出了右监门卫将军府,很多路人都看见了。
  “诸位,这会不会又是瞒天过海之计,要不咱们再等一等?”
  “呸,你是猪油蒙心了吧,再等下去,黄花菜都凉了!”
  “是啊,快出手,否则真成一堆废铜了!”
  高力士是当今天子最信任的心腹宦官了,侍奉左右、如影随形,天子心中想什么、要做什么事情,高力士最清楚不过了。
  现在高力士不断把手中积蓄的铜钱花出去,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消息是真的,当今天子真的要颁布圣旨、大量的铸造当千大钱,以平息眼前的钱荒了。
  到了这一步,奸商们不再犹豫了,立刻派出大量人手,一股脑的涌入长安内外的大小市场中,粮食、布匹、生丝、药材、瓷器……见什么买什么,连价格都不带问的,就是一个劲的买买买。
  购买的人多了,货物的价格自然就涨了起来,就以麦子为例,本来是两百文钱一石的,可没过几天功夫,就涨到了一千六百文一石,整整翻了八倍,而且还在继续上涨中……
  即便如此,奸商们依旧疯狂的购买,务必要在‘当千大钱’问世之前,把手中的开元通宝全都花出去,以免成了一堆废铜!
  如此疯狂的购买,市场上面的货物很快就稀少起来。
  趁此机会,王元宝和梅仙子暗暗下令,把最近一段时间,两家商号收购来的堆积如山的货物,悄悄投入市场当中,任由奸商们疯狂购买,争取把他们的铜钱全部掏空。
  如此又过了半个多月,奸商们手中的铜钱基本清空了,换成了堆积如山的货物。
  接下来,他们准备组织商队,把这些货物贩卖到关东地区,换成黄金、白银这两种硬通货,或者换成牲畜、土地、房产、奴婢……这些比较保值的东西。
  不想这个时候,天子—李隆基正式下了一道诏书:
  ‘铸造当千大钱以解决钱荒,此举犹如饮鸩止渴一般,短期有利而利小,长期有害而害大,此危害江山社稷,遗祸子孙后代之事,朕决不为之!
  先前之事、皆系谣言,扰乱人心、其罪当诛,还望军民人等勿听勿信,至于钱荒之事,朝廷另有良策平息之!’
  紧接着,左相—李适之上奏,为了解决关中地区百货奇缺的问题,应该在潼关、武关、萧关等地设置关卡,严禁粮食、布匹、生丝……等货物流入关东地区,以此平稳物价,安定人心!
  天子批示:准!
  这下子,奸商们全都傻眼了,有人狂扇自己耳光,有人郁闷的用头撞墙,还有人直接喷出一口老血……
  费了九牛二虎八个骆驼的力气,好不容易把积存的铜钱花光了,换成了堆积如山的货物,结果之前的消息都是假的,当千大钱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开元通宝依旧在市面上流通……还不准货物出关了。
  这不是坑人吗?
  没错,这就是坑人,可又该怪谁呢?
  只能怪自己的耳根子太软了,轻易相信了谣言,这才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是谁制造的谣言,老子诅咒他下十八层地狱,饱受千刀万剐之苦。”
  “哼,下十八层地狱远远不够,应该把他沉入奈落之渊,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你们都说错了,能做出这种事情的家伙,十有八九就是从奈落之源中爬出来的恶鬼王,真是太卑鄙、太无耻、太坑人了……呜呜!”
  ……
  没办法,奸商们只能一边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那个制造谣言的坏家伙,一边出售手中堆积如山的货物,希望把铜钱换回来。
  可惜,太迟了!
  关中地区已经封锁,粮食、布匹、生丝……等货物不许出关,不能贩卖到外地去,只能在本地抛售了。
  可是抛售的货物太多了,市场处于严重饱和状态,物价立刻降了下来,还是以麦子为例,一石仅仅价值五六十文钱,只有正常价格的三分之一!
  奸商们又不傻,知道这样下去,他们可就亏大发了。
  不行,必须想一个自救的办法!
  于是乎,四大财神之一的郭万金四处奔波,联络了一百多名大奸商,准备一起停止抛售,把货物囤积起来、哄抬价格,争取把之前的损失弥补回来。
  可惜啊,他们又迟了一步!
  王、梅两家商号,早已经从关东、江南运回了大量的物资,并以平常价格在关中地区出售……想哄抬价格,门也没有啊!
  这下奸商们彻底傻眼了,眼前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继续囤积物资,等到新粮变成了陈粮、新布变成了旧布,那可就更不值钱了。
  二是以平常价格出售货物,这样虽然亏损严重,可好歹能收回一点血本。
  两相比较之下,自然是选择后者了。
  ……
  就这样,一场激烈的商战结束了,王、梅两家商号大获全胜,赚的是钵满盆满,同盟商会的其他成员、跟在两位财神爷后面,也都是大有收获的。
  而以郭万金为首的奸商们,一败涂地、亏损严重,倾家荡产者不计其数!
  而随着商战的结束,钱荒也完全平息了下去,长安城又恢复了稳定!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