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无意中露馅儿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给族人的东西都分完了,这才回来吃饭。
  贾赦和贾政也被贾珍请来,连同贾瑞,就都在一起吃饭。
  “赖大、赖二、乌进孝,你们也过来一桌吃,正好在一块儿商量点儿事情,今天就不讲究规矩了,说话方便。”
  见贾珍这样说,几个人就上桌一起吃了起来。
  “瑞大爷,这是给你的东西,已经派人送家去了。”
  赖二递给了贾瑞一个单子。
  贾瑞一看,上面列着鹿一只、獐子一只、狍子一只,暹猪一只,还有鹿筋、活鸡、活鸭、米等等,足足十几种。
  “这么多?”
  连贾瑞都感到意外。
  “瑞兄弟,你是文昌星君的弟子,给咱们贾家争了不少脸面,多给你一点也是应该的。来,咱俩喝一杯。”
  贾珍跟贾瑞碰了一杯。
  “谢谢珍大哥。”
  看来这个文昌星君的弟子管用啊,以前过年,贾瑞可没有这个待遇。
  贾赦放下了杯子。
  “瑞哥儿,你也不用谢他,帮着忙活一天,他给你点儿东西也是应该的。”
  “说来今儿个还真得感谢瑞大爷,往年的时候,我得反复算个好几遍,今年有了瑞大爷,我俩两遍就对上账了。对了,瑞大爷,我看你也没记下什么,那么多东西,你说的一点儿也不差,你是怎么记下的?”
  赖二奇怪道。
  “我也记下了,不都在那几张纸上记着么。”
  “我看了你那几张纸,勾勾画画的,没有文字啊。”
  赖二就过去,把贾瑞记的账拿了过来。
  “哦,这个啊,我用的是阿拉伯数字。”
  贾瑞当时也没想太多,为了方便,就习惯性地使用了阿拉伯数字。
  “这个阿拉伯数字是什么?”
  “我来看看。”
  贾政听了贾瑞和赖二的话,就把纸拿过去。
  “哎哟,还真的是头一回见到,你们也看看,见过这种文字没有?”
  贾政又把纸递给了贾赦和贾珍。
  两人自然也没有见过。
  “瑞哥儿,你这个是……。”
  贾赦蒙圈了。
  贾瑞原本打算明年科考之后再推出阿拉伯数字,借机捞一波钱,没想到今天无意中提前暴露了此事。
  “这个叫做阿拉伯数字,也是一、二、三、四……九、十、零,不过是另一种写法,这样写起来方便快捷,算起账来也快。”
  “算账快?能比算盘还快?”
  “不比算盘快,但是在没有算盘的时候,算起来就要快得多,最大的好处,就是写起来快,占的地方也少,咱们先等一会儿再喝,我给你们演算一下,你们就明白。”
  “好,瑞哥儿就演算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
  几个人就离席,贾瑞就在一边的桌案上,拿起纸趣÷阁演算。
  一边演算,一边讲解。
  这个运算过程,主要是在算式上,能够清楚地展现出每一个运算步骤。
  加减乘除法四则运算,每样举了一个例子。
  “这个好处是蒙童学起来特别快,如果用在记账上,比原来方便许多……。”
  “还真的如此啊。瑞哥儿,难道这个也是文昌星君教给你的?”
  贾赦就主动给了出处。
  “大老爷说得对,正是如此。不过,文昌星君原本不让我此时露出此事,他叫我等明年科举之后再把这个数字公之于众。只是今天一时着急,就用了出来。所以,还请不要张扬出去,等明年再说。”
  “既然文昌星君这样交代,就一定有其道理。大伙儿都保密,自己知道就行,跟家人也别说了。”
  贾政叮嘱道。
  “那是当然,想不到瑞哥儿原来还留着一手。若是此事公之于众,我看会比文昌星君句读法更加轰动。”
  “珍哥儿说得有理,瑞哥儿能得到文昌星君的青睐,看来是我祖上有德啊。明天祭祖的时候,要好好感谢祖宗一下。”
  我说政老爹啊,这跟你祖上有关系么?便是荣国公和宁国公活了过来,他们知道阿拉伯数字么?
  “哈哈哈,想不到今天无意中又是一件大喜事儿,今晚上好好喝一顿儿。来,瑞兄弟,咱哥俩再喝一个。”
  “好,珍大哥,小弟先干为敬。”
  贾瑞的印象当中,贾珍是个亦正亦邪的人。
  昨天晚上他跟王熙凤合伙儿想赖掉贾蓉和薛蟠的事儿,但今天也能痛打前来占便宜的贾芹。
  身为族长,对于族人也比较照顾。虽然一天吃喝玩乐,但是族人对他的印象普遍不错。
  至于说他跟秦可卿的关系不正常,贾瑞也没听到任何关于这方面的风声。
  事实上,现在的贾府,跟《红楼梦》书中的描写,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按照书中的说法,这个时间段,秦可卿本来应该病得很严重,但是现在秦可卿好好的。作为宁国府的长孙媳妇,她正管家,跟王熙凤在荣国府的角色是一样的。
  那个骂什么扒灰的焦大,其实在五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自然也就没有焦大喝酒之后骂人的那些话。
  贾赦的原配夫人,也就是贾琏的母亲,书上说已经去世了。
  现在情况是,她没有去世,只是在十几年前出家了,现在还活着。
  当然,绝大部分的人和事,还是跟书上一样。
  贾瑞原来已经死了,因为我的缘故,又活了过来。
  书上的记载,跟现实中有一些不一样,似乎也正常。
  想到了这一层,贾瑞也就不再纠结。
  接下来,乌进孝就提起了纳献的事情。
  所谓的纳献,就是一些农民,把自己的土地,过户到象贾家这样的豪门大户和读书人、官员的名下,然后再以租赁的名义租回去耕种。
  因为贾家这样的国公家,不用缴纳赋税,也不用服徭役兵役,那些农民就可以借此机会逃避这些义务。
  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好处。
  贾家的好处是,可以凭空得到一趣÷阁地租钱。农民的好处是可以逃避赋税和徭役。
  但总是有人吃亏的,吃亏的就是朝廷。
  对于农民来说,叫做献纳。对于贾家来说,就叫做纳献。
  “这件事儿我看还是慎重些为好,上个月的时候,司礼监大太监夏守忠还曾经跟皇上提过,要清理纳献的事情。”
  贾政说道。
  “怕什么,几十年了,这种事儿屡见不鲜。多少朝中大臣都说要清理,哪一回真的清理了?也就咱们家老实,没干这种事儿。”
  贾赦颇不以为然。
  贾珍咳嗽一声开口。
  “大老爷说的也有道理,如今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哪怕是个刚刚中举的读书人,都争着抢着纳献。西林派那些大臣,哪个家里不至少纳献个几千亩、上万亩地?就是宫里那些太监,名下也有不少土地。春天的时候,戴权一下子就纳献了两千多亩。也就咱们两家胆儿小,老祖宗不让,没捞着这个油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