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舞团2 舞团成立(修)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娇宁其实有些犹豫,这个舞团究竟在省会办,还是去沪市办。
  她原本倾向于沪市,那里学芭蕾的人更多,母亲的房子也在那儿,她连钥匙都早已带过来了,可是眼下这个情况,显然在省会更方便。
  毕竟是个大事,决定了她未来主要在哪里居住,她想了想,找顾之晏商量了一下。
  顾之晏得知她要开始找地方了,自然高兴。
  他可没忘记娇娇最早说的是,等办完舞团就考虑结婚,后来他们一起观看电影,她似乎有了愿意提前结婚的意思,说好等国外演出回来再细谈。然而当时一回来就发生了一连串事情,别多聚少,他的结婚报告至今安安稳稳地躺在抽屉里。
  “你是怎么想的?要找个什么样的地方?”
  “不仅仅是组建一个舞团,还要有自己的剧院,未来再发展芭蕾舞蹈学校。之前舞蹈学校不是被砸了吗?我再给它建起来。”
  顾之晏知道她为什么明明更熟悉省会,却还考虑去沪市办舞团了。因为要满足她的构想,这个地方必须足够繁华、富裕,否则剧院的收入和进舞蹈学校的学员数量便不能保证。
  “这边比起沪市确实还差了些,你想去沪市,我支持你。”
  沈娇宁见他明知如果自己去沪市,他们注定要继续聚少离多的日子,却还是毫不犹豫地支持她,就心软了:“也不一定非要去沪市,省会我也考虑的。”
  “如果是为了我留在省会,那不如去沪市。你看我们现在都在部队,一个月也未必能见一次面,这里去沪市又不像去京市那么远,总能抽出时间去看你。”
  沈娇宁被他说得无端有点难过,反驳道:“谁说的?咱们这是没结婚,要是结婚了,总得生活在一起,不然结了婚和没结有什么区别?好了,我已经决定了,就在省会办。”
  “你别冲动……”
  “没冲动。顾团长,上回恋爱报告是我主动的,你抽屉里另一份儿,总不能还叫我主动吧?”
  顾之晏立时听懂了她的意思,先是惊喜,却又很快冷静下来:“这些事,当然该我来。不过,我想先陪你一起,把舞团办起来。”他怎么会看不出,小姑娘自己未必有多大的结婚意愿,说要结婚,多半是为了他。
  他打开抽屉,没拿结婚报告,反而拿出一张存折:“我入伍十几年,家里用不上我这点工资,历年津贴和补贴都在这,你只管安心筹备。”
  沈娇宁看着塞进自己手里的存折,有些无措,她并不缺钱,京市还有小金条呢,更何况:“这个,一般不是结婚后才给的吗?”
  “去年过年没给你压岁钱,这是补你的。”
  沈娇宁咋舌:“少给我四块钱,补给我这么多呀?那我是不是该盼着你年年漏掉压岁钱?”
  “那可不行,去年是特殊情况。”
  因为说好了是补压岁钱,并不是把存折上交给她,顾之晏陪她去把钱转到她的账上,他的存折仍旧自己收着。
  最后问她:“真要在省会办啊?”
  “真的啊。”
  ……
  时光如梭,两年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到了1978年12月。
  12月25日,是南方大剧院揭牌剪彩的日子。
  她没有把省份名挂在舞团前面,而是立足整个南方地区,起名为南方芭蕾舞团,剧院也就跟着叫南方大剧院。若非京市已经有了一个全国芭蕾舞团,她甚至还想直接以国家命名。
  南方芭蕾舞团于1978年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第二个成立的芭蕾舞团。
  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席卷中华大地,而这一天,省会人民更是满怀喜悦。
  他们知道,南方大剧院的创办者,正是1973年如天降神女一般,突然在省会歌舞剧院上演两场脍炙人口舞剧的传奇舞者沈娇宁。
  她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国内舞蹈的创新发展,更别提这两年,又接连在莫斯科大赛等国际赛事上斩获金奖。
  前来观看剪彩仪式的人,大多是喜欢她舞蹈的观众,仪式还未开始,便忍不住在门口议论起来。
  “你们知道吗,沈同志上个月又上杂志封面了,她这么厉害的人物竟然不去沪市、京市,就留在咱们省,省长都专门夸她,说她一个人拉动了我们省的经济!”
  “这都小意思,京市的汪部长还专门夸奖她呢,人家自从去了一趟莫斯科大赛,国际杂志都不知道上了多少回,风头盖过了最当红的外国电影明星!”
  “那可不,以前总觉得拍电影才能出名,哪有跳舞跳出名的,沈同志就是告诉大伙儿,这跳舞跳好了,也一样能出名!”
  在众人的交口称赞声中,剪彩仪式即将开始。
  贺平惠举着相机,让顾之晏站到沈娇宁旁边去:“顾团长,你俩站那么远干什么呢,近点儿近点儿。”
  贺平惠前段时间给沈娇宁写信,抱怨团里气氛一天不如一天,刘思美已经决定回家结婚去了,其他人倒还在,但认真程度和他们以前没法比,颜嘉明被气得够呛。
  她不愿意在那样的氛围里跳舞,得知沈娇宁自己办了舞团,问她能不能让自己加入。
  沈娇宁给她回信:“欢迎加入,想办法让你跳小天鹅。”贺平惠收到信后立马就收拾东西过来了。
  翟小凡也是个爱闹的,直接说:“你让他们站那么近干什么,又不是结婚!”
  “嘿,我可不就是看得着急,催他们一声嘛!”这两年,随着对外交流增多,风气越来越开放,不像以前那样结了婚都不敢在街上牵手。
  贺平惠看着这俩人真是着急,当年她在绵顺见到这兵哥就觉得跟沈娇宁般配,没想到他们兜兜转转,还真在一起了,听说是专门打了恋爱报告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到现在也没结婚。
  顾之晏站得离沈娇宁更近了些,元静竹又起哄:“顾团害羞什么呢,牵个小手啊!”
  沈娇宁不得不出声阻止这帮姐妹:“你们悠着点儿,我怕顾团长让你们吓跑了。”
  顾之晏宠溺地看她一眼,大大方方牵起她的手,两人在剪彩仪式的大红花前来了一张合照,贺平惠直呼:“真像在结婚呢!”
  闹完这一通,终于开始正式剪彩,结束后,下午免费演出了一场她的成名作《女儿》。
  时隔近六年,省会人民终于又一次看到了她亲自演出的现场版,还有原班人马中的贺平惠在。这一幕,倒是勾起了很多老观众的回忆。
  不得不说,看来看去,还是这原版最好看啊!
  见过这场剪彩仪式的人,没有人不说一句热闹;看到那圆形的大剧院,没有人不说一句气派。
  “比省会歌舞剧院还气派,崭新锃亮,难怪叫大剧院!”
  “据说规模和京市大剧院不相上下,设计比那边更科学、更先进!”
  “就在省会,以后我们来看可就方便啦,不像以前,我们不太能看到她的演出,最多看点录像带过瘾。”
  早在两年前,伦敦芭蕾舞团排好了《森灵》,并在伦敦剧院进行了首场演出。这是他们国家的舞剧首次被外国舞团学习并演出,据说在国外的反响十分热烈。随着这一场演出,当年文工团在伦敦的录像资料也被传回国内,像播放露天电影一样播放。
  过去两年,沈娇宁参加国际演出多,在国内的演出反而少,国内喜欢她的观众便只能通过露天电影解解馋。
  演出结束后,舞团众人还要去庆祝,顾之晏说还有事,没有陪她一起去庆祝,先行离开。
  他忙也不是一天两天,今天能过来一起剪彩,沈娇宁就已经很开心,也不要求更多。
  饭桌上,翟小凡道:“宁姐,我统计了一下,咱们舞团的淘汰率几乎达到20:1,远高于京市的舞团和几所舞蹈学校。全国最好的芭蕾舞者都来了,许多人把这里作为首选,被淘汰了再去考其他地方,都可以媲美当年的部队文工团了!”
  翟小凡原本就是为了沈娇宁考到部队来,现在她自己办舞团,翟小凡便也跟着退伍,进了南方芭蕾舞团。她这两年进步很大,是团里的预备首席,杂务多时,也给沈娇宁当助手。
  “那能不厉害吗,宁宁可是瓦尔纳和莫斯科的双料金奖,她都不用打广告,自己就是活招牌。”元静竹说,她上个月刚刚跟程佑结婚,已经退了文工团,安心当军嫂,没事就来舞团逛逛,“这不,把我们的小天才也吸引来了。”
  她说的是金子墨,南芭最小的成员,才十一岁。
  他先是如他自己所说,在十岁那年参加了繁花杯,那是推迟了一年之后的第四届繁花杯比赛,当时他因为缺乏经验没有获奖,却紧接着在今年刚刚结束的评比中,获得了最佳指挥奖。
  年仅十一岁的少年指挥因此出名,他却在得奖后,直接拿着奖状跑来找沈娇宁,让她把自己留在舞团。
  沈娇宁见过他那一场指挥,没有因为他年纪小而拒绝他,和金夫人一起帮他转学到这边,课余时间就在乐队担任指挥。
  她当时跟金子墨说:“我没有因为你的年龄而拒绝你,但是如果你表现不好,也不会因为你的年龄网开一面。”
  金子墨昂首挺胸:“你不会有开除我的机会。”
  金夫人为了照顾儿子,从刚刚分立出去的京市音乐学院辞职,转到省会的音乐学院任教,不教书时也常来舞团,跟团里还不太有经验的乐队交流,免费指导。
  沈娇宁心心念念的舞团,就这么办起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