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耀东哥,我喜欢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2018年的最后一天晚上。
  兴邦集团全体员工视频连线,共同迎新年。
  互联网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这是好事。
  如果不是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兴邦集团的上万员工是没法共聚一堂的。
  实在太分散了。
  而有了互联网,一万多名员工却有了共聚一堂的机会。
  虽然只是连线,但也确实算共聚一堂。
  主场设在景兴大酒店,一共包了七家酒店,景安的员工不少,仅次于省城,总部加上各个分店及兴邦牧业、电商平台员工三千多员工,七家酒店才算勉强装下。
  各地的分公司也包下酒店与主场连线,热热闹闹的迎接新年到来。
  为了这场聚会,准备了足足一个多月。
  电商平台的技术部门为此还专门搞了一套系统。
  就为这顿聚餐,花了几百万。
  为了提升员工的集体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些东西,通过深层次的变改来提高基础管理效率,陈耀东也是下了血本,这也是五年规划中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本来办公室还给他准备了一份稿子的。
  结果陈耀东看完后直接扔了,开场致词时即兴脱稿讲了五六分钟。
  没有长篇大论,很接地气的鼓励大家好好干多挣钱,把日子过好。
  说的兴起,还临时改了流程,让各地的员工有什么想问的可以直接现场问他。
  也只有老板才这么任性。
  高管们很无奈,但也没办法说啥。
  下面的员工不敢问。
  陈耀东连说了三遍,才有省城的一位员工大着胆子要了话筒,问了一个问题。
  员工是省城一家分店的店员,一位三十左右的女士,问题很有代表情:“陈总,我想问一个问题,听说集团在景安市盖了两个员工小区,以成本价卖给了员工,一平米只有一千多块钱,我想问一下集团有没有在省城盖员工小区的计划?”
  “……”
  我草,还真敢问啊!
  这一瞬间,所有地场都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员工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陈老板会怎么回答。
  特别是其他地市和省城的员工,都想知道答案。
  陈耀东都卡了半秒,瞬间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应付,住房是拦在下层老百姓面前最大的一座大山,嘴上说的再好听,不解决实际问题也没卵用,员工也不是傻子。
  在千分之一个刹那,陈耀东就有了决断。
  当即说道:“本来没有这个计划,但今天既然你问到了,那就临时加一个计划吧,为大家解决必要的生活保障是我这个老板的责任,下去之后统计一下,看看省城和各地的员工有多少愿意集资盖房,如果有需求就在省城和各地拿地建职工小区。当然,买地盖房子的钱还是要大家出的,我只能保证公司按成本价把房子卖给大家,不挣大家的一分钱,如果能争取到政策方面的优惠,公司也会极力争取,尽量降低盖房子的成本。”
  各个分场一下嗨翻。
  所有员工都振奋了。
  没有人怀疑陈老板的话。
  因为景安的员工已经拿到房子,均价一千多块钱的房子,最高的楼层高的一千八,最低的楼层差的一千二,这已经不能算是成本价了,而是半卖半送了。
  房子的建筑成本就来就在一千左右。
  景安盖的职工小区地是集团的,这都没算成本。
  等于白送。
  有了这个先例,谁还会怀疑陈老板的信誉。
  即使省城地价超贵,但只要公司不赚员工的钱,集资盖房也依旧划算。
  不说能便宜到景安这程度,但省城现在的均价在七八千左右,高的一万多,便宜的也有五六千的,公司不赚钱的话成本价应该会更低,如果再能争取到地价和政策上的优惠,就更有想象空间了,三四千能不能落地?
  这完全有可能。
  陈耀东等了会,等安静下来后,才问:“还有没有?”
  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
  很快,又一个省城怕店员抢过了话筒:“陈总,听公司说,五年规划结束,也就是到了2020年时,店员的工资要至少涨到五千以上,是不是真的?”
  陈耀东道:“是真的,当然,这只是集团管理层的计划,至于能不能实现,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大家应该知道,公司到现在还在亏本,去年亏了八个亿,今年还得亏,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公司得先盈利,不然把我卖了,也养不起你们这么多人,更不要说最低五千的工资了。所以,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还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我也想让大家多挣钱,但前提是你们得先给公司赚到钱才行,不然我拿什么分给你们,我这百来斤肉也不够大家分的。”
  又是一通哄笑。
  气氛彻底活跃起来。
  发现不是安排好的走过场,员工的积极性可就被激发了。
  难得不是套路,陈老板也接地气,没夸夸其谈的只谈奉献不谈实际,难得能有机会问陈老板问题,各地员工再也没有了顾虑,纷纷抢着发问。
  有问能不能多招几个人两班倒不要加班的,上班时间太长了。
  陈耀东也没打太极,直接给予了答复:“理想很美好,但现在还不可能,等公司什么时候一年能赚个几十亿了,会考虑这个问题,可现在公司还在亏本,还得我拿钱养你们,就不要想的太好了,坚持一下吧,我知道大家都不容易,但美好的生活不是别人给的,这需要大家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公司不赚钱,这个问题我也没办法。”
  还行。
  虽然不太中听。
  但至少听到了真话,没有糊弄人。
  员工不怕听到真话。
  最烦的是不直面问题,糊弄搪塞应付人。
  现实是个什么样子,其实没有人不清楚。
  只不过经常会抱有一丝幻想,所以才会忍不住问一下。
  即使满足不了,最多就失望一下。
  只要不把人当傻子糊弄就行。
  因此到也没人骂陈老板。
  本来按照流程,还有其他项目的。
  结果被陈老板这一乱改,搞的面目全非,所有流程都乱了。
  最后就变成了陈老板和各地员工的问答对奏,不单是外地员工,就连景安在其他酒店聚餐的员工也忍不住开了话筒,问了几个问题,这一问一答就是近一个小时。
  说的陈耀东嘴巴都干了。
  连饭都没吃上几口。
  最后实在扛不住了,把话筒交给王平安,让王平继续回答员工的问题。
  并且把剩下的流程都给砍掉了。
  这样就挺好的。
  搞那么多流程有个屁用,除了让员工反感没一点实际效果。
  等到问答结束,还专门定下了规矩:“以后每年的迎新年活动都这样搞,这是个很好的和一线员工交流的机会,平时不敢问的,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问出来,要把这个活动当办成一个给员工发生和表达诉求的平台,保持传承下去,不要为了聚餐而聚餐搞形式主义,我觉的用这样的方式和员工交流就挺好,实话实说,不要回避和搪塞,能落实的落实,落实不了的也实话实说,回避搪塞问题比说实话更让员工反感。”
  高管们都点头。
  不管大家心里有没有意见,既然陈老板定下了,就得执行下去。
  晚会六点准时开始。
  计划八点结束。
  七点半的时候,陈耀东先撤了。
  到停车场,看到有个人在停车场晃悠。
  天太黑看不清,也没理会。
  上了车打着火,起步往左一拐,车光一照,才看清是谁。
  往前走了几步,陈耀东一脚把车刹停,落下车窗,看着站在路边冻的脸通红,似乎有心事的罗美,问:“你在这干嘛,来等你婶婶的?”
  罗美点了点头,庄寡妇也是兴邦集团员工,今晚在这参加聚餐。
  陈耀东问:“怎么不上去吃点?”
  罗美说道:“我吃过了。”
  陈耀东道:“上去等吧,大冷天的别站下面。”
  罗美没有说话,瞅着他道:“耀东哥,我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
  陈耀东道:“你问。”
  罗美瞧了瞧她,似乎有点难以启齿,低着头半爽没吭声。
  陈耀东不是个木讷的人,立马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但又不敢确定。
  毕竟从没想过。
  过了半晌。
  陈耀东道:“外面冷,到里面去等吧!”
  罗美低着头没吭声。
  陈耀东再没说什么,挂上档,一脚油门走了。
  车子开出七八米时,才隐隐听到罗美在后面喊了一声:“耀东哥,我喜欢你。”
  陈耀东升起了车窗,油门踩的更用力了。
  动力强劲的570猛然加速,冲出了景兴酒店。
  三十一了。
  儿女双全。
  偶尔浪浪可以。
  但再也承载不起感情这种奢侈品了。
  陈耀东不知道罗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心思的。
  也不想问。
  问了就是罪过。
  人不但要为自己负责,也得为别人负责。
  更得为家人负责。
  偶尔浪一下可以,但不能沾染感情这种东西。
  不然伤的可就不是一个人了。
  可以管不住胯下二两肉,但一定得把心管住。
  一旦放飞就完了。
  2019年如期而来。
  元旦三天,陈耀东和高管们分头慰问,外部环境要经营好。
  平时多烧烧冷灶,等飞黄腾达了人家才会记的你。
  平时不烧香,佛爷修成了正果谁会记的你。
  陈耀东甚至跑了趟省城,拜访了不少领导,该汇报工作汇报工作,兴邦集团现在是省里重点扶持企业,即使省领导日理万机,陈耀东去汇报工作,领导也会抽出时间跟他聊聊。
  这就是最大的优待。
  换了其他商人,省领导哪是想见就能见到的。
  当然,省领导和下面领导关注的层次就不一样了,兴邦农业开了多少分店,又整合了多少资源渠道这些不是省领导关注的,省领导关注的是兴邦农业的超级渠道能为河西的农产品流通带来多少促进作用,能为农民增收创效起到多大推动作用,兴邦集团下面的许多农业研究项目能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河西省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南山平原的农牧业一体化模式有没有推广的价值等等。
  这些东西才是省领导们关注的重点。
  总的来说,省领导对陈耀东这个小伙子还是挺看好的。
  年纪轻轻,就能戒骄戒躁,沉下心来认真做事,在最不受青睐的基础农牧业领域踏踏实实深耕了多年,至今还能背负巨额亏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在很难得。
  这样有激情敢作为的年轻人自然要鼓励。
  大力支持。
  只要屁股不歪,方向不偏。
  一点小瑕疵不算是大问题。
  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的嘛!
  世上没有秘密。
  陈老板蓐京沪富人的羊毛,大把的钞票带回家乡搞基础农业,省领导想知道实在不是多大的难事,和那些发了财只顾享受,却对社会毫无贡献的商人比起来,那可真是妥妥的三好青年,至于陈老板买个飞机啥的那都不叫事,能挣到百亿财富买个飞机算什么。
  省领导对陈耀东观感都挺不错。
  是以陈耀东提出要在省城拿地给员工建职工小区时,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
  只要大领导点头了。
  剩下的都不是问题。
  至于相关优惠政策,就看下来怎么运作。
  男人的一口唾沫一个钉。
  既然答应了员工要盖职工小区,说了就得做到,否则不如不说。
  只是集资建房,公司又不掏钱,最多出点人力,这种事要多做。
  用企业的影响力给员工谋福利,员工才能认同企业,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有归属感,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做到位了,王雪梅的止标才有机会实现。
  不然什么都是空的。
  在省城待了半个月,陈耀东拜访市区厅局领导,积极要政策要优惠。
  省城的房子是肯定要盖的,这个不用想。
  兴邦集团员工过万,其中省城占了大头,八百多家门店,四千多名一线销售人员,再加上建在省城的调度中心和物流中心,员工超过五千人,没房子的占了90%以上。
  不用征求意见,也知道这些没房子的员工必然会要求集资盖房。
  对大多数员工来说,这是在省城买房唯一的机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