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变量迷宫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眼看这两个小朋友就要吵起来了,阿莱迪团队的科技人员一点也不紧张,反倒是特别兴奋起来。
  他们表现兴奋的方式也是很特别,如果在地球上,一定是群情振奋,高声欢呼外加击掌。
  但是在2070世界不。
  他们互相鼓励的方式,是共同营造出一个气场,然后在这个气场中体验身为一份子的快乐与自豪。
  具体动作就是每人都仰起下巴呈75度角,盯着上方的一个点,停顿五秒,然后双手微屈60度角抬起,同时,竖起中指。
  让这个姿势保持15秒。
  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心中是不需默数时间的,因为不需要。
  当这样的气场营造出来之后,时间已经成了游离之外的存在,是不需要计时的。
  这近乎是他们的一种本能,也是群体意识的一种。
  一切都已经被气场所同化,步调也变得精准和一致起来。
  这些顶尖的科学家为何如此兴奋?
  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米豆在体验屋的表现,终于步入到了他们希望抵达的节点。
  至此,他们推演的数据模型中的必达节点,即启动变量迷宫实验在此刻触发成功。
  就好比是朝太空放一颗卫星,终于进入到预设轨道中一般。
  是很值得令人期待和庆祝的事情。
  那么变量迷宫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到这个东西,自然又要提一下那个【数字米豆】。
  只见他此刻正在自己的数据模型里头徜徉,像是一个无头的苍蝇,依然在寻找对他来说,可能会有用的线索。
  见过一个人身处迷宫迷路的状态吗?
  就是这样。
  完全没有方向,没有效率,只有不断地消耗,消耗体力,消耗时间……
  虽然,【数字米豆】是完全按照他的宿主米豆本尊而设计的,但将他放到相同的环境之后,其触发效果与米豆本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科技再发达,总有些东西是无法运算和模拟出来的,比如人的意识,以及由意识催生的行为,然后是行为触发出的事件……
  要知道,阿莱迪的科技团队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米豆激发出变量,然后催生出新的事件,再通过直播将这个过程展现给2070世界的民众,让他们以此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毕竟,对2070世界来说,虽然高效,但正是因为高效的太久,以致于他们出现了内卷的局面,面临大倒退的险境。
  米豆作为变量,作为一个他们无法预估和模拟出来的同根文明使者,将有可能给他们的思维带来巨大的改观。
  这个改观,就是解决他们内卷的最佳良药。
  也是唯一的出路。
  阿莱迪的团队计算出了这个可能,除此之外,他们完全只能跟在米豆的后面,亦步亦趋地收录、运算、预演,然后归纳提炼,再将这些归纳提炼出来的认知想办法放大到民众中间去,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出价值。
  在米豆触摸钢琴琴键的那一刻起,阿莱迪的科技团队就已经屏住了呼吸,果然,这个来自于地球的孩子是那么地与众不同……
  这下好了,他们在get到这个点之后,已经开始了筹备起如何引导民众了。
  这就是直播延时一天的好处。
  一切都有运作的空间。
  在这之前,这个世界已经太久没有关注到个体意识了。
  因为科技已经高效到令全体民众愈发趋同,他们只需要作为流量来使用就可以了。
  而现在,能够通过米豆的直播来唤醒个体意识,不啻于是一次思维革命。
  看来,他们的路子走对了,内卷的解决方案将由此开启。
  这种喜悦之情无以言表,只能将功劳归于神秘之主,是神秘之主的恩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没错,连同根文明的使者都在潜意识地运用音乐,甚至提到了只有神秘之主的爱好,现场听交响乐!
  这一切绝对不是巧合。
  几乎与此同时,阿莱迪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的超乎常人的直觉让他对他的科技团队下达了指令:
  “这不是巧合,快,去分析出米豆这个说法的隐喻。”
  科技团队受命之后,立刻就开始对这个新命题进行了运算,这将是一个伟大的突破口。
  没错,就是音乐。
  “如果这仅仅只是孩子的无意识行为,而非隐喻呢?”科技团队中有一名科学家提出了质疑。
  当然,这种质疑的发生对一个科技团队来说是正常的,所以,他们会有办法先屏蔽掉阿莱迪,只是关起门的样子,在科技团队中讨论。
  当科技发达到几乎无所不能的时候,指令就显得愈发重要。
  所以,对指令的质疑已经不仅仅是质疑本身,而是要提升到更高的纬度来看待。
  因为质疑,所以在执行的时候就可以极大地降低做无用功的概率。
  这依然是为阿莱迪服务的范畴,出发点是忠于领袖。
  也符合科技的内在逻辑,即追求高效。
  “我想,这个隐喻已经清楚了。”
  说这话的正是那个花白头发的东方人阿星。
  此刻,他站了起来,方便让所有的同伴都看到他。
  果然,这句话令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事情,变得专注起来。
  虽然他的目光显得平静且专注,但阿星已经感觉到了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他没有急着继续说话,而是伸手点开了一个虚拟屏,从里面“拿出”一个盲盒。
  对,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盲盒。
  阿星缓缓地将这个盲盒“打开”,一粒种子“掉”了出来,阿星伸手“接”住它,攥起了拳头。
  阿星作为科技团队中顶尖之中的顶尖,他的操控模型的能力是令人信服的。
  这些一系列的动作就是他的杰作,如同现场给同事们秀技了。
  当然,他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说明问题。
  阿星没有急着打开手掌,而是继续说:“音乐就是这次变量实验的起点,也是核心,这恰恰是同根文明和我们的文明之间所不同的东西,在他们的文明中,音乐正在蓬勃地发展,是艺术形态里头的最高级,而我们这里,音乐已经罐头化,数字化,自动化。同仁们,我们是不是该就这个角度继续多想一想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