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邀造蜃楼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司匡离开客堂,从后门出去,转道前往稷下学里主仓库。
  今日除了温何拜访之外,还有一位重要的客人在仓库那里等待。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向东步行约十分钟,就到达了位于学里腹地、占地一亩的全封闭式仓库。
  仓库门口,
  一辆辆空荡荡的马车整齐有序的停放。
  车夫们腰间皆佩剑,发带皆是楚地束缚风格。
  一穿着黑色衣裳的瘦削男子站在冯驹身旁,踮着脚,翘首以盼多时。
  “王兄,吾来也!”隔着数十米,司匡就开始挥手了。
  “匡人!”王贺神色正然,拱手作揖。
  “久等了。刚才在招待惸侯,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无妨,吾侪也是刚刚卸完。”
  一侧,冯驹神色恭敬,将刚才记录入库的竹简递给司匡,道:
  “家主,一共一千一百二十三驾曲辕犁,属下已查点清楚,全部入库。”
  “好!派人去通知下了订单的商贾吧。”
  “诺。”
  冯驹转身离开。
  司匡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王贺身上,笑着将其引到一侧立着的两个圆形石凳。
  “王兄,算上今日这一批,预计再有一个月就能把所有的订单交付完成了吧?一会儿我便差人把尾款给墨家送过去。”
  “尾款不急!”
  王贺抬手打断,眉目微凝,
  “匡人,吾墨家听闻稷下学里在大规模招募工匠。可有此事?”
  “嗯。”
  “难道是我墨家的工艺水准,无法达到君认可之程度?”
  “墨家技艺,天下之绝。”
  “那为何还要聘请他人?”
  王贺咬着牙,的双手放在大腿上,褐色的裤子都被拽的充满了褶皱。
  今日来交付订单是次要之事,最主要的是弄清楚稷下学里公开招募工匠的原因。
  整个墨家都无法理解稷下学里的这种举动。
  司匡笑呵呵的,弯着腰,双手交叉,小臂搭在大腿上,轻吟,“本来,小弟打算过几天亲自去稷下一趟,说明原委的……既然君今日开口询问,我也不好意思隐瞒。”
  蓦然。
  他目光炯炯,声调压低,
  “墨家如何看待独尊儒术之事?”
  “这和招募工匠有关系吗?”
  “有!”
  得到肯定的回答。
  王贺沉吟片刻,不屑的努努嘴,直截了当答曰:
  “临时之策罢了。先秦至今,没有哪个学派,可以一直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以霸道闻名的法家、以无为闻名的黄老,都没做到。就凭这群儒生?呵……”
  司匡笑容不减,盯着王贺的眼眸,诘问,
  “为何君可如此确定?今日不同往日,这次陛下可是罢黜了百家。”
  王贺朗声反问,
  “嬴政不也焚百家之书吗?在我墨家看来,二者行径,并无区别,皆为压制诸子百家耳。”
  “贵派这么想,鄙人无法反驳。但有一点,可以提一提。”司匡面无表情,“国恒以弱丧,大汉至今,犹然强盛,若如宗周,传四百余载,儒家,亦镇压朝堂四百载,墨家,可还能传承下去?”
  王贺眉头紧蹙,思考着这段话,沉默不语。
  如果儒家真传了四百年,世人还能认可其他学派吗?
  就像是武王后数百载,至于平王东迁,普天之下,人皆以封地之名自称。
  齐人、鲁人、燕人……
  自称商人者,又有几个?
  司匡拍了拍王贺的肩膀,语气诚恳,
  “众所周知,墨家三分,昔日强盛的墨家已经不复存在。”
  “当初墨家全盛时期,也不过和儒家分庭抗礼罢了。”
  “况,继法家独尊之后,黄老亦纵横天下数十载。虽儒墨同样遭遇,然儒家之人,早就行走在朝堂之上。而行走于天下的墨家,实力却严重削弱。”
  “当今天下儒家中兴,陛下独尊儒术,诸子百家皆罢黜。敢问,墨家在此之后,要何去何从?”
  “是就此隐退?还是另寻他法,传万世不断?”
  王贺怔然,抬头。
  司匡的声音,继续传来,
  “王兄,恕我直言,如今的诸子百家,可谓是危急存亡之秋,必须要行动了。”
  “匡人可是有胜儒之法?”王贺目光灼灼,有些意动。
  司匡摇摇头,
  “此策无法胜儒,但可令墨家长存史册,被天下人铭记!”
  眨眨眼,正色,“墨家可有兴趣?”
  “不会是成为君王之走狗吧?吾墨家成立以来,并未效忠任何帝王……墨家,永不为仆。”
  “放心,并不是。”陡然,司匡声音高昂,“此乃正义之事,仗义之行!”
  王贺起身,作揖而拜曰,
  “如此,请赐教!”
  司匡含着嘴唇,从怀中掏出一块黄色帛书。
  帛书的上面,是他昨晚提前用毛趣÷阁绘制的占城稻的图画。
  “墨家理念为兼爱,非攻!”
  指了指帛书上面的画,道:
  “如今有一件利于天下苍生的任务,不知墨家意向如何?”
  “利于天下苍生?”王贺愣然,盯着画,轻咦一声:“这个是,稻米吧?”
  他作为齐墨巨子之后,在与楚墨、秦墨交流的时候,往往都是使节的身份。
  自然认识很多地区特产。
  荆楚之地虽然河流众多,鱼类丰富,但是更多的还是稻米。
  这一种传承了几千年,来自上古时期的农作物。
  “是稻米。但此稻米非彼稻米!”
  司匡微微一笑,
  “帛书之上的稻米,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单次亩产约八石!一旦种植,可多活数十万人!”
  一汉石大约在三十斤。
  占城稻在引进之后,亩产在四百五十斤左右。
  考虑到现在的品种与后世的差了一千多年的进化,又因为二者土地面积有略微差距,司匡就保守地说出了八石的产量。
  一边展示图纸,他一边发挥着“传销”的口才,不断地诱惑王贺。
  “吾闻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若百姓人人富足,顿顿食肉,体魄强劲,寿命加长,焉能不兼爱天下之人?”
  “其非墨家毕生追求之事乎?”
  王贺咽了口唾沫,脸庞略微抽搐几下,声音颤抖,道:“亩产四石?匡人莫不是在开玩笑?”
  “吾大汉上等农田,在悉心照料,没有天灾,水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年的产量也不过这个数字的一半罢了!”
  “如今汝告诉我,此作物不仅亩产八石,一年还能两熟!”
  “虽然吾读书不多,但君也不能诓骗啊。”
  王贺思考了一阵,高声:
  “读书人不可诓骗读书人!”
  知识分子之间起码也要有点信任吧?
  这种事情糊弄糊弄那一群愚民也就算了,大家不会计较。
  就像是道家之中,有很多不成器,流氓性格的人,向百姓宣传点石成金术一样,诸子百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既不追究,也不提倡。
  人嘛,总会是要混口饭吃的。
  诸子百家虽然相互攻伐,但是数百年来,大家都心照不宣,决不进行毁传承的做法。
  像儒家这种妄图罢黜百家,断人传承的做法,纵观春秋战国,从未有过。
  如今王贺听了司匡的话,下意识地认为,这是把他们当傻子了。
  亩产八石?
  呸!
  骗鬼去吧!
  如果说亩产三石、四石,哪怕是五石,都可以算作正常,勉强能让人接受,。
  这八石的亩产,产量已经不是跑了,这是在飞。
  “王兄放心,鄙人,愿以祖宗名誉担保!若有半分虚假,天打五雷轰!”
  王贺目光变化,晴晦不定。
  他还是不敢相信。
  问道:“匡人,此消息从何处得知?”
  “实不相瞒,此乃一白头翁传授。”
  “轰!”
  王贺瞳孔收缩,一口气没上来,顶的气管痛。
  爆炸性消息?
  难道匡人一身本事,都是从那里学的?
  大汉之人,从上往下,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基本上都吃这一套!
  偶遇白头翁啦、蒙到老头儿啦……
  这都是仙人眷顾的表现。
  尤其是刘盈、鲁元公主早年被算命之人称贵不可言,最终刘邦称帝应验;以及张良得兵法,寻师见黄石,这两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更是把白头翁这个词,推向了极致。
  司匡神色肃穆,仰着头,语气颇有怀念,
  “吾还记得,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家中柴火不多了,我携带干粮外出砍柴,偶遇一饿晕倒在路边的时候神秘老人……”
  “吾将老人背到田中临时搭建,用来守夜的小屋子中,悉心照料……”
  “其醒来之后,讲了很多内容,包括诸子百家之术,且临走之前,留一布帛,一地图,言,天下有高产之物,寻之,可造万世之功。”
  王贺面色微红,焦急问道:“白头翁何名何姓?”
  司匡摇摇头,
  “不知。”
  “那此帛书所画之物与解墨家之危,又有何关系?”
  司匡笑着解释,
  “实不相瞒,这种稻米的位置位于岭南,南越地界,乃天下为数不多的高产作物之一。”
  “如今的南越皇帝,应该是赵佗的孙子赵眜吧。此人虽诡计多端,继位九载,未曾来长安觐见汉皇。
  “但其国弱,且地理缘故,只需派遣使者百人威逼利诱,或侠义之士数十人,暗中潜入,可得,并无多虑之处。”
  “且,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得到另外一种对大汉而言,百利而无一害的保暖农作物——棉花!”
  棉花的产地可是印度和阿拉伯。
  南越距离印度很近,趁机弄点棉花,并不是太难得事情。
  朱重八当年强制推行棉花种植,可称之为大功一件。
  鉴于用处广泛,提前一千多年引进棉花这件事,必须提上日程。
  “王兄,今日,吾提及帛书所画稻米之原因,乃为引出其他高产作物,此亦是墨家扭转乾坤危局之方法。”
  王贺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耳朵竖起来了。
  “匡人是想我墨家派人寻觅另外的高产作物?”
  “不全是。”
  司匡充满磁性的声音,萦绕在王贺耳畔。
  “花生、土豆、玉米。”
  “此三者,位于东部海外之土,想要达到,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船只!”
  “昔年,嬴政为求长生,举全国之力,修建蜃楼,供徐福出海之用,而墨家参与其中者,甚多。”
  他微微一顿,用慷锵有力的声音,道:“吾希望墨家再造蜃楼,供出海寻觅高产作物之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