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章 难以得逞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位先生是想朕食言,向士绅们低头吗?”赵昺看两人脸色变换不定,又掂了根鱼干,放在嘴里嚼着道
  “臣不敢,而是想陛下能否缓行,当前形势负责,不宜过激。”王应麟施礼道。皇帝说话是金口玉言,出口成宪,自己让陛下收回成命,等于是让皇帝向天下士绅认错。岂不是毁了圣誉,他可承担不起这个罪名。
  “陛下,如今形势汹汹,可稍加安抚,待形势好转,再行推进。”谢枋得也劝道。
  “两位先生的好意,朕心知肚明。”赵昺沉吟片刻道,“但朕一意推行官绅一体纳税,也是为国为民之举,而非私己博名。”
  “臣等知道。”
  “朕曾听人言:天下之财,一分在民,一分在朝廷,而八分在官绅之手。当时朕还以为是笑话,可现下想来,却是事实。”赵昺言道。
  “臣也有耳闻,言称巨富之家非在商贾,而是在官绅之家,他们占地连乡跨县,以万顷计,每年的租粮就有几十万石。”谢枋得道。
  “正是!”赵昺点头道,“两位先生应知,朝廷不事生产,本身不创造财富,却要供养皇家、官员和军队,兴修水利,赈济灾民,修桥铺路等等。而所用钱粮皆来自于税赋,再由朝廷进行分配,用之于国,用之于民。但是这些本该进入国库中的钱粮,却被这些劣绅截留,中饱私囊。国库无钱,仓廪无粮,那是什么后果,朕都不敢想象。”
  “陛下所言极是。”王应麟言道,“此次北伐所耗甚多,国库积粮和钱款几乎耗尽,全仗内库支撑才得以坚持到凯旋。而新收之地百废待兴,赈济流民、修葺城防、招募移民、抚恤伤亡等等,善后开支甚重。朝廷本想江南大部地区的三年减免税赋之期已到,可以弥补亏空。若是士绅们抗拒不缴,亏空将会继续扩大,财政将难以为继。”
  “正是,当下地方财政也极为困难,为了支撑北伐,百姓手中的余粮业已粜买殆尽。而恶绅们则趁此机会囤积居奇,抬高粮价,不肯平价将粮食卖给朝廷,并鼓动百姓抗税,要求朝廷延长减免税赋的期限。若是明年歉收,或有天灾发生,只怕连赈济的粮食和钱款都拿不出来。”谢枋得言道。
  “所以,朝廷只有坚决推行官绅一体纳税,才能保证朝廷的运转,保证财政收支平衡,若是妥协则有亡国之危。”赵昺点头道,“对于抗拒国法的劣绅必须要严加打击,否则就是自取亡国之道。而至于百姓,我们征收的税赋经过重新梳理,已经低于前朝,切实保证了百姓的利益,只要地方多加宣讲,朕想百姓们也是识大体的。”
  “嗯,对于在职的官员,我们也可以加以敦促,要他们率先垂范,并督促族人们遵守法度,缴纳税赋。而对于怠慢和抗拒者要加以惩处。同时地方州县要清查土地,打击投纳士绅逃税的伪户,取消士绅代征税赋的权力,直接由朝廷官吏催收。”王应麟道。
  “王相之言甚是有理,官吏若是失职应尽快撤换。至于那些士绅,只要乡里的官吏尽责,他们失去减免税赋的特权,皇恩又及于乡野,他们的威望会日渐被削弱。而没有了投寄户附庸,且均田又惠及无地的佃户,其土地就会陷入无人耕种的地步,只能将田地出售,兼并之风也可得以遏制。”谢枋得也深以为是地道。
  “当初我们初归江南之时,兵微将寡,官员奇缺,但尚能将那些豪门大户打压下去,挫败了陈宜中等叛逆的阴谋,平定了叛乱。而今我们根基已稳,百姓归心,官场清明,政令通达,又有数十万百战之师,何惧一班宵小。”赵昺见两人被带了节奏,态度开始转变,笑笑道。
  “陛下说的是,朝中名将良臣诸多,那些宵小难以插手利用,不得已才利用那些僧道造谣生事,煽动愚夫愚妇们闹事。虽然也有些士子不明真相,妄言国策,但只要讲明道理,也会幡然悔悟的。”王应麟点头道。
  小皇帝这么一提点,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若是此次士绅们拥戴德祐帝复辟,视其为正统,小皇帝为伪帝。那么将行朝该置于何地呢?以此推论,当今圣上是杨太后制定,行朝拥立的。他们都是假的,行朝又哪里来的真,再行后退,那么如今的朝廷都是伪朝。
  ‘伪帝’复国,‘真龙’复辟,如此也就成了天大的笑话。王应麟想到这里冷汗直冒,自己作为伪朝的重臣,必然也成了叛贼的一员,且被视为骨干分子。而德祐帝复辟之后,其即使再善良,也一定会把自己抄家灭族。退一步讲,德祐帝能放过自己,其他拥戴者也不会放过他。
  王应麟对此十分明白,历史上的复辟成功者,再温情善良也会杀的血流成河,人头滚滚。他们为了皇位的安全,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威胁者,必须要斩草除根。因此在这个时候,自己绝不能站错队,否则迎来的不仅是自己的灾难,而且是整个当今整个朝廷官员的灾难。
  进而他又想到,当今圣上幼年继位,掌管朝政十余年,奋发图治,在朝中和军中的威望无两,亲信心腹众多,愿意为其效死的将士无数。他们难道会愿意德祐帝归国,放任其复位?只怕与自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有脑子的人都不会放弃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当权者,去扶植一个可能会将自己宰了的复辟者。
  而当今皇帝驱逐了鞑虏,执政期间减免税赋,发展工商,均田分地,造福于民,在民间同样深受爱戴。百姓是信任一个复国中兴的有为之君,还是相信一个被鞑子掳走十多年后回归的亡国之君,用脚丫子想都不会欢迎一个曾将他们带入黑暗和屈辱的废帝,即便他是无辜的。
  在皇帝废立中具有话语权的谢老太后在北狩后已经病殒。全皇后掳往大都后,传言被迫出家为尼,成了方外之人,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死未知。因此当下度宗的后妃,只有当朝的杨太后可以言及废立。
  不谈德祐帝是否尊奉杨太后,只怕都会得到其的诏书。想德祐帝与圣上皆非杨太后亲生子,并无薄厚之分,但是人都是有感情的。圣上是杨太后扶上帝位的,娘俩儿相依为命一起度过了十多年的艰难岁月,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这种感情非常人所能体会到的。
  而且当今圣上离开临安时年仅四岁,一直由杨太后养育,他与太后的感情自是也不一般。大家也知陛下自幼待太后甚恭,在京时日日请安,从不懈怠。为了节约开支,皇帝消减宫中费用,但唯独太后的奉例一如从前不曾减少,坤宁宫的人手也没有裁撤。征战归朝后,缴获的珍宝皆是先行送往坤宁宫,让太后先行挑选,余下的才会送入内库。
  此外陛下对太后也是无比的信任,离京亲征皆会请太后监国,处理一应国政。试想有这么一个即有本事,又贴心的儿子当皇帝,杨太后当然不会去帮一个废帝复辟。她甚至会考虑帮助皇帝阻挡德祐帝归国,以维护圣上的正统地位。
  从各个方面考虑后,王应麟已经可以判定所为的‘真龙’脱困事件,最终就是一场闹剧,德祐帝完全没有可能复辟。而他同样也不想因为帝位之争引发国家动荡,给敌国入侵可乘之机。所以他决心坚定的站在小皇帝的一边,支持他的革新。
  “陛下所言正切中要点!”谢枋得也听出王应麟的话语有异,立刻清楚了其的决定,话锋也是一转道,“革新必有动荡,秦时商君初行律法时,秦人也曾血流漂杵,待适应之后,便有了‘民便之’的感触。现下,有些士绅利益受损,不免有些抵触,行为有些激进。但只要讲明道理,惩罚首恶,他们会幡然悔悟,顺应变革的。”
  “好,我们君臣一心,千难万险皆能征服,鞑子都被我们一次次击败,逐出淮南,赴京俯首乞和。眼前这点儿事,也不过是大海中的一点波澜,没有什么了不起!”赵昺也明白两人经过思想斗争后,已经决心与他同舟共济,他颔首欣慰地道。
  “丹火,快看丹火出现了!”这时桅杆刁斗之上的瞭望哨高声兴奋地喊道。
  “陛下,丹火难得一见,今时呈现于圣上之前,真乃天地有灵啊!”王应麟向远山看去,但见黑漆漆的幽谷间,会倏然涌现荧荧亮光。亮光时大时小、时聚时散、忽明忽灭、忽左忽右、或近或远,好像一朵朵跳动的火焰,煞是奇妙无比,转身向陛下施礼贺道。
  “呵呵,此乃福兆,陛下亲征凯旋而归,天地同贺,实乃可喜可贺之事!”谢枋得也施礼笑道。
  “天地同贺,陛下万世之功。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德见状眼睛一转,高声呼喝道,周围侍奉的小黄门和侍卫们立刻随着行礼拜贺。
  “万岁、万岁、万万岁……”很快山呼声四起,战船上的水手,岸上宿营的护军官兵皆齐声相应,响彻在天地和湖山之间,惊起水鸟无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