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手帕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惊蛰时节,春雷惊百虫,一场春雨,万物萌动。
  清晨,小雨依旧。
  赵戎拎着一把油纸伞漫步在公爵府的幽静曲廊中。
  雨打芭蕉,燕衔红泥。
  他微微侧目,思绪游离。
  赵灵妃走了。
  在昨日老太君的寿宴之后。
  随她一起离去的除了芊儿,还有两个随从。
  一个高大老者和一个抱剑汉子。
  他都认识。
  前者原来是四房的管家,府上人都叫他昆叔,后来一直跟着赵灵妃,负责处理杂事。
  后面那个抱剑汉子名字很有意思,姓李名白,李白。
  赵戎以前喜欢喊他小白。他和自己母亲一样,都是四房的供奉,听说是当初跟着赵灵妃的母亲一起来到靖南公爵府的。
  昨日,他刚到府上正厅,就被老太君叫去跟前,那时赵灵妃也在旁边,只是侧着身子在倾听芊儿说话,没有看他。
  老太君问他愿不愿意去接手公爵府在乾京的一些产业,顿了顿又笑着说若是嫌忙也可以在赵氏家塾当个清闲的教书先生。
  他歉意地以孝道为由回绝了,说自己想回家乡探望一下,自己和母亲多年在外,也不知家父大人是否安康。
  反正双方都已经心知肚明了,还不如直接坦白。
  之后的寿宴发生了两件有意思的事。
  寿宴进行到一半,来了一行七人,皆是俊男靓女,风姿卓越。
  七人衣服制式相同,只是后面六人皆是白衣,为首那人却一身紫衣。
  紫衣男子显得格外耀目,面貌俊美,神采英拔,头系四方巾,手持一把折扇,腰佩美玉与香囊。
  男子面带笑意的向老太君道明来意,说他是代表紫气阁来向老夫人祝寿的,同时,还为灵妃师妹贺生辰,并送来了阁主大人亲手准备的两份重礼。
  他当时正坐着吃糕点,闻言有些愕然。这紫气阁不是周围数国范围内势力最大的山上仙家吗?靖南公爵府面子这么大?
  还有,赵灵妃今日也是生辰日?他不禁看向身旁一直为他拿点心和吃食的芊儿。
  你们三都凑到一天了?
  小丫头心虚地咳了声,突然,像是为了转移话题,小脸骄傲地和他说小姐和她现在是太清四府的府生,特别是小姐,十六岁就进了逍遥府,紫气阁阁主一直巴望着小姐和她从太清四府结业后回到紫气阁呢。
  那紫衣男子在和老太君寒暄完后,环视四周。
  男子的视线在他和众多宾客身上一扫而过,并无停滞,只停驻在了赵灵妃和芊儿身上,笑容逐渐灿烂,温柔地叫着灵妃师妹、芊儿师妹。
  赵灵妃平淡回了声叶师兄,而芊儿却偏头没去理他,还撇嘴不轻不重的嘀咕了句癞蛤蟆。
  紫衣男子依旧笑容温暖,只是一张俊脸又露出三分无奈、七分宠溺。
  那时,他一边吃着糕点一边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位叶师兄表演,只觉得今日真是大开眼界。
  之后,府外突然又传来一声圣旨到。
  进来了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位蟒袍太监。
  尖声细语地宣读楚皇圣旨,御赐了赵府一大堆寿礼。
  反正那一长串礼物名赵戎当时一个都没听懂,那太监音调太奇怪了。
  满堂宾客皆忙着下跪接旨。但也并不是全部。
  赵灵妃一袭青衣站在原地没动,只是弯腰搀扶着微微颤颤想要谢恩的老太君。
  紫气阁那行人更是没有动静,一个个脸色或淡漠或戏谑。
  至于他,压根就没有尊卑有序的观念,哪里会下跪,并且这么多人不跪,他又不是唯一一个,因此便还是老神在在地坐在那,身旁站着芊儿。
  那位叶师兄悠悠来了句,看来项师弟做了楚皇还是惦记着灵妃师妹啦。
  突然,叶师兄转头望向了他,笑容温和。
  他当时淡定的放下了糕点,从怀里扯出一方手帕,擦了擦嘴,之后勾起嘴角,抬头对视。
  喜欢装对吧?
  只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芊儿突然抽走了他手里的白手帕,慌忙收了起来,小脸微红的看着他,眼神古怪。
  同时,他感受到一道吃人的目光,循着感觉望去,只见此前一直清冷孤傲、不正眼看他的赵灵妃,此刻正满脸红晕的瞪着他……
  想到昨天的那件事,赵戎现在都还觉得有些尴尬。
  他伸出一只手接了些房檐流下的雨滴,雨水微凉,醒了醒清晨的困意。
  芊儿后来声若蚊蝇的告诉他,那是白喜帕。
  他愣了愣,突然意会了。
  谁知道手帕竟然还有那种用途?我还是太单纯了……
  当初洞房第二天,他在婚床上看见它时,还以为是擦汗用的。
  话说谁会在白喜帕上绣上两只肥鸭子啦,额,应该是鸭子吧?
  不过一想到那位叶师兄到走之前都还没搞清楚自己和赵灵妃之间的“眉来眼去”是怎么回事,笑容都开始变得有些僵硬,他就很开心。
  叶师兄,装不下去了吧?
  赵戎走出了靖南公爵府,雨水稀稀疏疏,渐渐停下。
  他收起纸伞,离开长安街,向夫子庙走去。
  刚来还没几天,就喜提两枚情敌,一个紫气阁的紫衣弟子,一个当今楚皇。
  呵,做赵灵妃的夫君真是太危险了。
  赵戎自嘲一笑。
  他今日准备去拜访下国子监的师长,特别是自己的那位授业恩师方先生。
  方先生名叫方士儒,不是大楚人氏,听方先生说他家乡是一个独尊儒教的大王朝,他曾经三次科举落榜,后来一路远游,来到了大楚。
  方先生曾在赵氏家塾任教,他也是赵戎小时候的启蒙老师。
  后来大楚先皇在现任国师的推动下定儒学为国学,那位国师就是位大儒,听说来自于儒家七十二书院之一,他创建了国子监,广招儒士,培育儒家门生。
  于是方先生便去往了国子监,担任太学博士。
  后来赵戎年满了十四岁,便在方先生的举荐下,进入了国子监太学读书。
  雨停之后,夫子庙开始热闹起来。
  街上开始行人如织。
  贩夫走卒匆匆穿行,商贾牙郎沿街叫卖,肆井小民人生百态。
  赵戎满眼好奇的看着这繁华街景,这应该算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外出。
  循着记忆中的路线,他很快便看见了国子监大门——集贤门。
  国子监建筑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盛况空前。
  赵戎步入集贤门,经过琉璃牌坊,途中被熟人叫停,询问他入赘之事,之后不免又伴随一阵嘲笑。
  这事估计同门都传遍了。
  赵戎淡然自若,不以为意。
  拱手告辞,便继续向太学方向走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