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武学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章 大武学
  朱祁镇登基这么多年来,唯独正统十四年那一年,瓦刺兵锋直逼北京之外,其他的日子,总体上来说是蒸蒸日上。
  不去说大明其他地方的水旱之灾如何,但是在北京,在河北,虽然也有各种异常天气,但却对庄稼影响不大。
  即便是今年四月份有一场大冰雹,造成了不小的减产,但是却不至于要饿死人的地步,更不要说,大明京营每年砸下数百万两的军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流入河北各地了。
  士卒百官勋贵的消费,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在加上少府以京师为中心,不知道安置了多少工厂,所产生聚集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只是百姓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他们只是知道当今陛下登基以来,虽然小有波折,比如当地人之中,有不少从军,死在外面了。
  但是总体上来说,大家的日子一日好过一日。
  这才是百姓们近乎自发的聚集在一起,造成这样的局面。
  刘长也不知道这一点。
  好在天黑之后,城里的人也少了。
  刘长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武学了。没有想到此刻武学还有人,只是别的事情都办不了,只是先给他办了宿舍。也就是官房。这种官房一般是一个小院子。
  对,在武学之中很多学子都是有官身的。
  有世职,这些都是家里有背景的。往上数几代都是在军中混的。还有就是立了功劳之后,才能来到武学入学的。
  就比如刘长。他就是放弃了千户官职得了一趣÷阁银钱赏赐,还有在武学的学习的机会。
  这就是现实。
  有些东西,是你在战场之上不知道立下多少功劳,用命换来的,但是对某些人来说,是一出生都有的。
  面对这样局面,朱祁镇也没有太的改变办法。
  毕竟在军中,朱祁镇所信赖的大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卫所世袭军官出身,他们是老朱家的基本盘。
  朱祁镇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不过他相信人的自我代谢,虽然双方的起点并不能算公平,但是从数十万大军之中挑选的年轻军官们,在未来决计是能超过勋贵将门的。
  这个也只能自己去争取了。
  毕竟任何东西只有自己能守住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不如别人施舍你,命运安排你的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去。
  刘长来到自己的院子里面,却发现已经来了几个人了。
  刘长一一问好,攀谈几句,都是年轻人,也都是军人,彼此之间就熟悉起来了。
  一个叫汤胤。乃是东瓯王汤和之后,言语之间,一心一意想要恢复爵位。倒是志气昂扬,只是在刘长看来,有几分志大才疏之感。
  一个叫刘福乃是宁晋伯幼子,宁晋伯就是刘聚,刘聚因为在安南之战的功劳封了一个伯爵。而刘福是幼子,爵位是没有他的份了。自然要送到武学之中,好生学习了。
  还有一个叫孙错,乃是才复爵三四年的会昌伯孙继宗的孙子。
  另外一个乃是张杰,听口气是读书不成,这才转到武学的。
  刘长立即知道,这张杰也是有后台的。否则并不那一个人都是那么容易读书不成,转到武学的。最少家里有一个四五品的官职。
  刘长这才知道,真正寒门出身的,估计也只有他一个。
  他甚至不是寒门,他是流民出身。
  不过刘长而今也在军中摸爬滚打好几年了,一些交际手段,早就练出来了。
  比起这四个年不满二十的年轻人,刘长有时间摆弄他们。不过一会儿功夫,三个人都熟悉起来了。
  刘长却也问出了他最想问的问题,道:“武学情况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形?”
  刘长虽然在十一月就到了,但是真正上课却要到明年春天了。
  而几日就到圣诞节了,汤胤等人也都放了几天假,无他,但凡在武学教书的人,都是身上担任官职的,圣诞节的时候,他们都要去皇宫。
  老师们都走,学生们自然要提前放假了。毕竟在皇宫赴宴,都是要提前准备的。、
  刘福说道:“刘兄,你算是问对人了,家祖曾经管过武学。在武学之中,很有人脉,我也在武学里面读了一年,对其中情况更是了如指掌。”
  “当今陛下初建武学的时候,还是一个草台班子,不过分上中下三舍而已,考试定能不能进三舍。这三舍都有自己要求。”
  “这些年,武学一直增添,现在已经分为五年制了,第一年学习文字与搏杀之法。有些从下面来的军官,不通文字,就要在第一年学好,有些家境优渥,这搏杀之术,家里就下不了狠心,就只能送到武学来学了。”
  看起[txt小说 www.txtxs.info]来很简单,却是一个基层军官的基础。
  很多时候,对一个最底层的军官,什么高大上的兵法都没有什么用处,有用的反而是勇气。
  一个在平日里面对兵书战策了如指掌,但是关键时候,却不能冲在最前面,与另外一个平日大字不识一个,在关键时候敢拎刀子上,而是能杀人的军官,明显是后者更合格。
  “到了第二年,就要系统的学习兵书战策了,孙子兵法,司马法,以及本朝军制,绘图法等等。”
  “第三年学习战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刚刚结束的都掌蛮一战。”
  “第四年,就要分科学习,学习水战,海战,马战,山地战,火器以及后勤辎重转运,等这些具体的知识,都是有在前线打过仗的军官教授。”
  “第五年课程就大减了,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殿前考试。每年限定三百人,是武进士。倒是考兵器,策论,以及排兵布阵之道。”
  “毕业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安置,就要看着一次考试了。”
  “考上武进士算是毕业,考不上只能算是结业了。倒是安排是天地之差。”
  经过这多年的修补与增减。武学已经越发接近朱祁镇想象之中的军校了。每年毕业生虽然只有三百人,但是结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了。
  有时候,大明所需要的,或许不是一个两个天才将领,而是一千名两千名甚至更多的合格将领。
  武学的规模越来越大,更是成为了大明军队造血中心。
  这个时候,兵部就奏请开武进士。并非兵部想给民间学武之人,一个晋身之阶,而是想用武进士来压制武学的发展。
  却不想朱祁镇反手将武进士与武学合一。造成了必须进入武学才能考武进士。同样借此机会让武学扩招,除却世袭军官家族的子弟,勋贵的子弟,外戚的子弟之外,增加更多普通百姓的子弟。
  武学成为二十年来,已经成为勋贵们与文官争夺的一个焦点了,文官第一个胜利就是第一年基础课也就是识字课,都是以翰林院的进士来教的。
  虽然有些大才小用,但也是为了维持军队对大明朝廷的忠心。
  刘长不由的担心起来。
  刘长对自己的武艺从来没有怀疑过,真正打仗的时候,他还没有见过几个威胁他的敌人。
  但是对于文字方面,却是他的苦手的。
  虽然他在项忠的安排之下,也是学习过文字的,但是仅仅记得几百个常用的字,拿起一本书,就好像自己不认识的字。
  却不知道这孙子兵法,司马法之类的东西,自己能不能学得会。
  “对了,刘兄,刚刚听你说,你是从威南伯征都掌蛮得功的,能说说都掌蛮到底怎么回事,好打不好打?”
  一时间几个人都亮了眼睛。
  毕竟武学之中从来洋溢着敢战好战,想要建功立业的气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