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
  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情总是要有一个终结,那就是南方的水情。
  如果说今年开始是北旱南涝的话,但是在夏秋之交就不对了,因为南方的灾情,是一波连着一波。
  特别是长江一线,最少出现过三次大的洪峰。
  这也仅仅是朱祁镇所知道的。
  原因无他,这三次洪峰让长江两岸不知道多少地方受灾。并非这一年长江只有这三次洪峰,而是这三次洪武的威力最大。
  李贤在朱祁镇面前,嘴唇有几分干裂。
  这半年以来,李贤是最忙的人。
  各方灾情报告好像飞了一般,都落在李贤手中,而朱祁镇更是说,凡是关于赈灾的票拟,朱祁镇一律准。
  让李贤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所以这么多天以来,李贤每天都在忙。首先他要分辨下面的奏疏,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
  谁的奏疏是真中有假,谁的奏疏是假中有真。
  诚然,而今长江,淮河两岸灾情严重,但再严重,也不是洪水从西到东冲一遍,必然有些地方受灾轻,有些地方受灾重。
  但是人人都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今这一次天下大灾,你不哭,别人哭,朝廷也就先救别的地方了。
  这就是李贤的能力所在的。
  他常年在吏部,可以说很多地方官的档案,他比对方熟,对每一个地方官的品行,不敢说了如指掌,但也八九不理十。
  单单凭借奏折,他都能将情况揣摩的七七八八,然后对照一下锦衣卫东厂的情报,已经其他地方官的奏报,就能将事情判断得十成十。
  这就确定了,朝廷拨款的速度与频次,自然先重后轻。他主持内阁,四方协调,虽然这一次灾情严重,但是大体上来说,还是没有出过什么幺蛾子的。
  不敢说这里面没有人在之中上下其手,但是最少没有从大面积天灾,演变成大面积的人祸,当然了也有几次起事,但是老百姓只有能吃饱,就不会造反,甚至有当地县令,领着几个衙役,就将这一场造反给平定了。
  这也是朱祁镇在这一件事情上完全放手的原因。
  朱祁镇很清楚,他即便是再当三十年皇帝,也决计不如李贤对天下官员了如指掌。这也是李贤为什么是能吏的原因。
  如果不是朱祁镇心中抱负,单单是选贤任能,自我约束,将来大抵就能留下一代圣君的名声。
  只是,朱祁镇与李贤注定是政治上的对手。
  李贤语气沉重的说道:“陛下,今年北旱南涝,顺天,真定,保定,广平,河间,济南,登莱,甘肃,大旱,即便是河北水利发达,今年百姓不过堪堪糊口而已,这几次今年的春粮全部免了,估计夏粮也要减半征收,以苏民力。”
  “至于南边水灾,通州,六安,隆平,桃源,含山,当涂,芜湖,繁昌,宣城,泰兴,仪真,全椒,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贵池,上海,华亭,宜兴,嘉定,秀水,嘉善,龙阳,沅江,公安,宜城,嘉鱼,京山,监利,南漳,江陵,钧,裕,邓,太康,襄城,柘城,鹿邑,阳武,新郑,舞阳,鲁山,内乡,镇平,南阳,新野,泌阳,安阳,汤阴,河内,修武,温,孟,登封,等地,今年夏秋两税,全部要减免。甚至要还赈灾,各自分别要赈灾----”
  朱祁镇听着一个个地名,眼睛就忍不住跳一下。
  一来伤痛于这一次灾情之严重。
  可以说那一次水灾都不可能不死人的,遍布如此多大地方的水灾,又会有多少无辜百姓丧命。
  二来,朱祁镇也是不耐烦一地地去了解赈灾款的发放,最多是内阁发上来的数目,让东厂与锦衣卫核实一二。
  一般来说,李贤的眼光还是不错,不会出现赈灾款大规模被挪用的情况。
  但是纵然李贤是能臣,但是负责这么大的摊子,也是很难面面具道,朱祁镇敢肯定其中一些账目是有问题的。
  但是查账却不是皇帝的工作。
  他只需听一个汇总就行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只需报一个数目给我便是了?”
  李贤说道:“大计赈济百姓一千二百多万,共需赈灾款一千万石上下,今年洪水频频,夏秋皆误,必须让百姓有活到明年五月的口粮。”
  “一千万石是必须的?”
  朱祁镇说道:“如此说来,全国上下,大抵只有福建,山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这几个省没有受灾?”
  李贤说道:“必须所言极是,只是两广,云南赋税已经拔给南征军了,而山西钱粮拔给了甘肃。只有四川与福建有钱粮上交。”
  朱祁镇心中一叹。
  至于贵州,李贤下意思忽略了。
  并非贵州没有粮食产出,而是贵州的粮食大多属于土司,朝廷是调不出粮食的。至于四川固然是一个产粮大省,但是面对这个局面,也是缓不应急,福建更是耕地不多,即便多了夷洲府,也是如此的。
  朱祁镇说道:“今年京仓还能剩下多少粮食。”
  李贤说道:“陛下,京仓大概能留下来一千三百万石,另外海东省似乎也能调一些粮食。”
  朝鲜国改为海东省已经完成了,朱祁镇特别在这几次科举之中,点了好些朝鲜籍,不,海东籍进士。
  也算是收朝鲜士子之心。
  只是朱祁镇还担心,海东省不太平,这些年一直执行得是海东省的赋税就地储存,并不调入京师。
  用于海东省的开支。
  就是担心,海东省压迫太大,出了问题。
  故而数年以来,海东省也积攒了大概一两百万石的粮食。
  除却一部分支援海西之外,大多都剩下来了。足够一时之用。
  朱祁镇心中感叹,他设的京仓体系,一共有北京,天津两大仓库群,总共能上限储备两千万石粮食。
  朱祁镇觉得够了。
  毕竟即便是用兵,也未必能够一口气消耗两千万石粮食,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赈灾却是可以的。
  赈灾所用的粮食不是全部由京仓支出,毕竟当地地方官府也是有粮仓的,其实遇见第一波灾情的时候,地方都开始放粮的同时,之后才有京师各地运输的粮食进场。
  但是京仓也不是常年处于两千万石的高位运行之下,故而一口气出几百万石,顿时空了不少。而且最严重的问题是,今年几乎所有的钱粮都免了。
  也就是今年京仓是不会有补充的。
  即便补充也要在明年五月之后了,看明年的年景如何了。
  真是粮食储备,永远没有够的。
  今年粮价攀升,已经成为必然了。
  此刻朱祁镇也顾不得朝鲜人是怎么想了,说道:“既然如此海东省的粮食就调入京师,顺便问问辽东有没有余粮?也一并征调入关。”
  而今的辽东正在迅速内地化,辽东很多卫所都迁到了松花江流域,很多不想当兵的人,也不想迁徙的军队,都落籍为民了。
  辽东不用支撑军队之中,粮食生产也是有富裕的,再加上这几年,东北,海西都在大力开垦,在这一件事情上,江渊做到相当不错。
  这一次,是朱祁镇第一次从东北地区调粮食进入关内,想来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东北粮食产区或许不能演变成后世的样子,但是对于北京来说,也是除却华北平原粮食产区之外,另外一个有利的补充。
  朱祁镇又强调道:“不管朝廷能动用多少粮食,朕决计不允许北京的粮价超过五百文一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