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工部两尚书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十八章  工部两尚书
  杨士奇听了,说道:“陛下的意思不无道理,以臣之见,莫不将令侍郎提举都水司。”
  这就是所谓的高配了。
  侍郎是三品官了。
  一个工部侍郎专门负责都水司,就等于将都水司的衙门提高了。
  朱祁镇说道:“不行,一个侍郎是压不过地方官员的,朕以为水利大兴,恐怕将来治水,很多时候都要跨县,跨府,跨省,一个侍郎怎么能行。”
  杨士奇缓缓的说道;“以陛下的意思,是要一个尚书专管都水司了?”
  朱祁镇说道:“未为不可。”
  杨士奇明白了,皇帝是铁了心将工部给拆分了。
  工部的长官也不过一个尚书,而今工部有两个实权尚书,岂不是两个部门了。工部也就不分而分。水部也就不建而建。
  杨士奇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臣提议给于谦加工部尚书加衔。专司治水之事。”
  杨士奇又耍了一滑头。
  倒不是杨士奇非要与朱祁镇作对,而是有些事情,他不能太过退让了。否则他即便能答应下来,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的。
  所以杨士奇作为朝廷实际的掌舵者,自然要想办法拉一拉朱祁镇的缰绳,好让上下和睦,不闹出事情来。
  朱祁镇自然能看出来杨士奇的滑头耍在哪里。
  那就是兼职工部尚书根本不可能京中理事,也就是说这个工部尚书不过是一个名誉上的,根本做不得数。
  让于谦带着工部尚书的名头,在治理水利上可以有一点点帮助,但仅限于此了。与朱祁镇所想的不一样。
  朱祁镇未必一定想要将工部给拆分了,但是他希望天下水利得到系统性的管理。而不是这样,朝廷的精力都放在黄河之上,花在治水上面的钱,也都是事后弥补的。或者是防洪的,而不是主动治理的。
  朱祁镇说道:“于谦不能入京,还是换别人吧。”
  杨士奇听了,说道:“那就让吴中管着吧。”
  朱祁镇这才想起这个人了,吴中。
  说起来吴中也是一个工部尚书。
  而他这个工部尚书就是属于加衔了。
  他主要做的是什么?就是营造,北京城,紫禁城,太宗的长陵,仁宗的献陵,宣宗的景陵都是他负责修建的。
  相传他是一位一等一的风水大师。堪穴定位,非常擅长。
  只是他是武官子弟。没有功名,故而虽然非常有能力,也有工部尚书加衔,但是正常主持工部事务的却不是他。
  而今他年岁已高,已经处于半退休的情况下了。
  不过,而今朝廷大工兴起,阮安将精力多半放在治河之上,故而北京城中的其他工程,吴中就要多用点心了。
  要不是这一件事情,朱祁镇就忘记了吴中这个人。
  只是朱祁镇还是有一些不满意。
  杨士奇见状,说道:“陛下,欲速则不达。”
  朱祁镇听了,心中也明白。吴中或许不是合适的人选,但是此刻却没有选了。吴中本来就有工部尚书的加衔,而今不过是给他划分一下分工而已。
  虽然一部两个尚书有些不好。但是在外人看来,或许是无法安置吴中,不过给是一些实权而已。
  想来不会闹出太大的动荡。
  朱祁镇也明白一点,那就是大明治水进度,不可能那么快,现在定然只能局限于直隶境内。这是朝廷的钱粮有限,也是工程进度,也是需要时间的。
  有于谦在,朱祁镇并不觉得直隶治水会有什么扯皮的地方,真正需要中央统合的不是现在。所以朱祁镇并不需要急于一时。
  朱祁镇说道:“既然先生这么说,就这么定了吧。”
  黎澄的实权被削了不少,但是黎澄在这里却一点话都没有。朱祁镇心中暗暗摇头,暗道:“这黎澄能做好工部尚书吗?”
  工部虽然是最没有实权的一部,但是真正要用的事情,实力也是相当大的,比如现在,屡屡大工,工部的实权要比刑部都高上不上。
  朱祁镇暗暗决定,要挑选一个工部尚书。
  全部敲定之后,朱祁镇这才散去会议,不过他随即立即召见吴中。
  吴中六十多了,头发已经全白了,精神看得虽然不错。但是朱祁镇也不觉得他能承担多大的重担了,结果听朱祁镇说让他当主管都水司,吴中居然摇头说道:“陛下,如果臣再年轻十年,陛下但有所命,臣即便是拼了这一条老命,也为陛下办成,只是臣老了,心中只想看到北京城在臣手中建成,都水司事关重大,臣恐怕承受不起。”
  朱祁镇说道:“吴卿何必言老,看杨首辅,才是老骥伏枥。”朱祁镇好说歹说,吴中这才无奈听命。
  朱祁镇也看得出来,吴中是真不想干了。
  朱祁镇却不知道,其实吴中这个工部尚书并不是没有做过,他其实真负责过工部一段时间。只是他专心工程,黎澄是后来才补上去的。
  这也是黎澄决计不会反对吴中的原因之一。吴中不是虚衔变成了实衔,而是老干部回聘。这也是吴中不愿意的原因之一。
  朱祁镇见吴中终于答应下来之后,这才说道:“都水司事关重大,朕不不知道都水司之前是怎么管的,从今天开始,就要分为卫河房,黄河房,运河房,长江房,钱塘江及福建房,珠江房,各方主事负责各地水利巡视与检查,如果各地水利不修,就要事先报上来,朝廷想办法修,这时候出了事情,不是他的事情,如果他回报下面一切都好,但是却出了事情,朕就用他的人头来祭旗。”
  朱祁镇将天下所有水系全部划分责任,至于辽河,朱祁镇也想过,现在辽河水系太欠发达了,没有必要专门划出来,先归为卫河房吧。
  其实所谓的卫河房就应该是海河房。
  但是没有办法,现在通过天津入海的是卫河,还没有海河这个名字,朱祁镇总不能让随便改名吧。
  反正是一个名字,就先用着。
  至于钱塘江及福建房,自然是指钱塘江与钱塘江南部,很多直接入海的河流划分在一起了。
  吴中听了大惊失色,说道:“陛下,真恐怕无人敢当各房主事了。”
  吴中所说的不错。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将决堤这样的事情,从来是当做习以为常的事情,大明之大,每年决一两次堤坝,实在是太正常了。
  而如果按朱祁镇的做法,这些主事,一个也不会少,全部活不过三年。
  朱祁镇说道:“所以,他们不想死,就要老老实实的修水利。”
  朱祁镇自然知道,这有些严苛,但是修不好水利,死的不是一个人,所以对于这样的事情,再严苛都不冤枉。
  吴中说道:“陛下此心是好的,可是钱怎么办?”
  朱祁镇咬着牙,说道:“这一件事情,不用你管。”
  仅仅是北直隶各水系的花费,就让朱祁镇有些喘不过来,编修天下水利,更是一个让朱祁镇不敢去算的天文数字。
  但是朱祁镇一想到那些淹没在洪水之中的人,一想到那些宁可被淹死,不想被旱死的人,就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有些事情,一定要做的。
  “这几年,朝廷无力在其他省修建水利工程,但是吴卿你一定要做在前面,最少让朕知道,天下何处需要修水利,这样将来才能有的放矢。”朱祁镇说道。
  他现在立即想让吴中做的,不是别的,而是一场遍布大明的水利普查。
  吴中说道:“请陛下放心,老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