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人之常情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利国,铁冶里一座座炼铁炉冒着浓烟,火光闪烁、热浪滚滚,将严寒驱散。
  自东西、南北两条运渎开通以来,利国地区聚集了更多的矿工、炉工,无论是铁矿还是铁冶,生产规模都在快速增加。
  大量的焦炭经由运渎运抵利国,又有大量铁制品经由运渎运往外地,所以铁冶附近的运渎旁,漕船几乎阻塞河面。
  码头处,前来公干的张铤,与镇守利国的黄?闲谈。
  黄?满心期盼等着建康城出大事、权贵们争权夺利打得血流成河,得知新君继位、局势平静后,有些沉不住气。
  他和张铤密谋的事情,妹妹可不知道,所以秘密憋在心里,无他人可说。
  趁着‘主谋’就在眼前,赶紧问接下来怎么办。
  “怎么办?”张铤一脸淡定的看着黄?,“等着看热闹即可。”
  “可新君继位,又有大臣辅政,那不得缓上几年?”
  “缓上几年?”张铤说完,似笑非笑的看着黄?:“你可看了《齐书》?”
  黄?点点头:“看了。”
  “那,可记得‘作事不可在人后’这句?”
  黄?想了想,又点点头:“记得,这是、这是....齐高宗说的。”
  “既如此,且拭目以待。”张铤笑道。
  齐高帝,指的是萧齐皇帝萧鸾,萧鸾自幼丧父,为叔父萧道成抚养长大。
  萧道成受禅称帝,建立齐国,传位皇太子萧赜,即齐武帝。
  萧赜的皇太子萧长懋早逝,萧赜临终前,以堂弟萧鸾为侍中、尚书令,辅佐皇太孙萧昭业登基。
  结果,萧鸾先后废了萧昭业、萧昭文兄弟,最后自己篡位做了皇帝。
  得位不正的萧鸾,自然做贼心虚,对萧道成、萧赜子孙十分提防。
  后来因为生病,萧鸾担心自己死后儿子坐不稳皇位,便对萧道成、萧赜子孙大开杀戒,连婴儿也不放过。
  临终前,萧鸾对皇太子萧宝卷传授心得:作事不可在人后。
  也就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意思。
  萧宝卷登基后,谨记父亲传授的心得,滥杀大臣,不仅顾命大臣,就连许多宰辅都躲不过屠刀。
  接连逼反宗室、方镇大将,但都被官军平定,萧宝卷愈发得意,行事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派人毒杀平叛有功的远支宗室萧懿。
  萧懿之弟、雍州刺史萧衍,闻讯于雍州起兵,挥师东进,攻入建康。
  萧宝卷退守台城之际,还试图屠杀文武官员以‘稳定人心’,结果自然是众叛亲离,萧衍攻入台城,废其为东昏侯。
  萧衍就是亲历了萧齐屠戮宗室的惨剧,甚至自己也为萧鸾篡位出力颇多,所以做了皇帝之后,引以为戒,善待、甚至放纵宗室。
  “但这样做的结果,换来的是什么?侯景做乱时,那些宗室的表现,如何?”
  张铤反问黄?,经历了侯景之乱的黄?若有所思,张铤继续说:
  “皇位,谁不想坐?奈何老翁在,没法撕破脸,所以,等着老翁死了就好。”
  “他们不会记得,这老翁平日是如何宠溺、放纵他们,却只想着老翁快点死,然后自己先下手为强,干掉其他竞争者,皇位就是自己的了。”
  张铤说着说着笑起来,满是不屑:“皇帝(萧纲)一如其父,也善待宗室,可这有用么?他一死,皇太子也伤重不治,宗室们就开始打皇位的主意。”
  “明知道皇太孙年幼,还要立幼帝,萧昭业的例子,他们难道不懂?”
  “昭明太子当年去世,先帝(萧衍)将储君之位来了个兄终弟及,就是怕重蹈覆辙,好,现在,立幼帝,好得很。”
  “一个个,都想着争权,想着‘作事不可在人后’,呵呵。”
  黄?听到这里,又充满期待:“那,湘东王为辅政大臣之一,莫非?”
  张铤摇摇头:“未必,或许是有人把他架在火上烤,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谁都有自己的想法,谁都怕被人先下手为强,那么,这些人能沉得住气么?缓个几年?谁敢缓个几年?”
  张铤回望南方,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事态发展、幼帝登基,早在他预料之中。
  没有多少大臣愿意成年人登基,小孩子做皇帝,大伙才好浑水摸鱼,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南郡王萧大连傻乎乎的跑到建康,以为靠着封官许愿,自己能得拥戴,争得皇位,却落得个黯然返回荆州的结局。
  因为他的封官许愿,比起立幼帝的好处,还是差了些。
  皇帝(萧纲)的心腹们希望立幼帝,如此一来,自己又能把持权久一些;太子一系人马,自然希望立皇太孙,如此自己才有机会掌握权力。
  宗室们希望立幼帝,那么宗室就有机会掌权,甚至更进一步。
  皇子们呢?心态不一,但有了萧昭业的前车之鉴,他们也怕万一有人夺权篡位,自己就如萧道成、萧赜子孙那样,被篡位者屠戮一空。
  他们一定会提防有人篡权,进而对自己挥舞屠刀,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绷紧心里的那根弦。
  所以,萧大连失去继位可能、返回荆州之后,围绕小皇帝的控制权,建康城内必然暗流涌动。
  这都在张铤计划之中,只是他无法确定,辅政大臣之中,谁笑到最后。
  毕竟派出刺客刺杀皇帝的幕后主谋,其身份犹未可知,或许对方也在等着渔翁得利。
  皇帝死了,皇太子死了,宰辅们、宗室们若为大局着想,不理会查无实据的“南郡王府有猴子出没”,应该拥戴南郡王萧大连登基。
  但并不是,所以,从幼帝登基那天起,这个朝廷,已经没有救了,迟早要被权臣篡位。
  黄?见张铤胸有成竹样子,渐渐放下心来,毕竟,水已经变浑了,还会越来越浑,所以浑水摸鱼的机会肯定有。
  他们远离建康,远离中枢,所以可以避开围绕皇位爆发的权利争斗,但却无法直接获益。
  所以只能等。
  等到机会出现,然后抓住。
  然而张铤的种种安排,其实是瞒着李笠的,黄?配合张铤的行动,也瞒着李笠和妹妹。
  在十年以前,黄?可不会有过多的想法,他能想到的美好生活,就是李笠这个妹夫能混个刺史当当,黄家跟着沾光。
  然而当他得张铤一番分析后发现,若时机合适,妹夫可能会坐到某个位置,心就不由得剧烈跳动。
  若真如张铤所说,抓住机会的话,那可不是白日做梦。
  虽然不清楚妹夫到底怎么想的,也不知道妹妹支不支持,但黄?一想到这可能成真,就彻夜睡不着觉。
  所以,为此搏一把,也不是不行。
  。。。。。。
  彭城水寨边上,充作水榭的大舫处,武祥正在钓鱼,不过因为来客的缘故,心不在鱼钩上。
  来客为张铤,张铤从利国返回寒山,路过彭城,来看望老友。
  顺便谈谈时局。
  “建康城里的权贵,个个都顾着自己,唯独不顾上大局,让一个小孩子当皇帝,谁服?”
  武祥缓缓说着,他和李笠一样出身贫寒,不过在李笠的带领下,经过十余年磨练,见识和阅历已经极大丰富,遇事喜欢动脑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张铤问:“那,依你所见,那些宰辅,会如何对待李郎?”
  武祥笑了笑:“还能怎么对待?他们根本就看不起李郎,无非是把李郎当做鹰犬,需要时就用。”
  “用完了,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至于我们,也差不多。”
  张铤又问:“如果有一天,李郎被调离徐州,譬如去平叛,然后新任徐州刺史来寒山,如之奈何?”
  武祥闻言看向张铤,笑道:“张兄,有话直说,自己人,没必要弯弯绕绕。”
  张铤挑明了说:“陛下驾崩,皇太子病逝,皇太孙即位,小孩子做皇帝,这朝廷迟早要变天。”
  武祥耸耸肩:“变就变,他们自寻死路,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李郎怎么想,才是关键,你不好提,我和梁郎、彭郎,也不好提。”
  张铤又说:“我们不需要提,时局发展,总是会到那一步。”
  武祥直接了当:“有些事情,李郎不好做,也不好明言,让我们去做,无妨,该扛的,我来扛。”
  态度明确,张铤是摸清楚了。
  这就好,他专门过来敲边鼓,就是要看看武祥的态度如何。
  此次密谋,他的同党是黄?,出于慎重考虑,没让武祥、梁森或者彭均参与进来,更不敢让新平公夫人知道。
  毕竟这是绕开李笠偷偷行事,一旦事泄,他和黄?可以硬扛李笠可能的怒火,其他人就不好办了。
  黄?作为妻兄,想着李笠‘更进一步’,让黄家跟着水涨船高,这是人之常情,反正看在夫人和世子面上,李笠也不可能把黄?怎么样。
  而张铤自己,算是李笠的谋士,擅自行事,举措‘过激’,说来说去也是为了李笠。
  但梁森、武祥和彭均,作为李笠的亲朋好友,若是绕过李笠偷偷行事,性质完全不一样。
  夫人就更是不行了,毕竟枕边人,容易招猜忌。
  所以,张铤没让这几位掺和,也没必要让这几位掺和,只需要旁敲侧击,探一探口风,提前提个醒即可。
  谁不想荣华富贵、做人上人?
  这是人之常情,但凡有机会,就一定要抓住。
  张铤知道,出身微寒的这些鄱阳人,唯一的指望,就是李笠能够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方能水涨船高。
  如果李笠完了,其鄱阳同乡没了依靠,就只能随波逐流,漂到哪里是哪里。
  所以必然紧跟在李笠身后,为李笠分忧。
  那么,必要的‘分工协作’,迟早要出现。
  将来一旦有事,李笠率军出击,且不管出击方向是哪里,徐州,是绝对不能拱手让人的。
  对外作战,有梁森、彭均,可对内施展“尔虞我诈”,张铤觉得自己一个人还不行。
  武祥经常给李笠做些见不得光的事,张铤觉得这位就是留守徐州的不错人选,毕竟对付起内部威胁,靠的是心计而不是武功。
  尤其是对付长史王冲这见多识广的老滑头。

章节目录